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体制创新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体制创新

【摘要】: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体制和制度有很大影响,教育的构成与结合都会有变化,教育制度也会有变化。未来的学校教育仍是终身教育的骨干部分,但学校教育功能与组织形态会有变化。为保证企业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行业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教育制度。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教育是大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

创新的特征是:包括全民的大教育系统,而不仅仅是学校,受教育者不仅是青少年;创造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机会,特别是创造力,所建立的教育制度应具有规范性与灵活性,以及统一性与多样性,为各种学校、各种受教育者创造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在信息化基础上,建立与多样化现代教育机构互为依托的教育系统。

信息技术对未来教育体制和制度有很大影响,教育的构成与结合都会有变化,教育制度也会有变化。

未来的学校教育仍是终身教育的骨干部分,但学校教育功能与组织形态会有变化。瑞典教育部提出,网络教育对学校教育提出挑战,学校要根据这种新的变化,进行调整和变革。它包括:①学校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机构。学校教育应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打好基础,更侧重于基本素质、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终身学习做好准备。②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与结合的机构,或者说是社会的教育中心。学校和社会要双向参与。社会要参与学校的管理,包括决策甚至办学过程;学校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参与社区建设,直接为社会服务,推动社区和社会的进步。在知识社会里,学习教育机构应具有社会功能。③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着重开发人的创造力。学校不是把人训练为考试机器,而是给他获取知识的钥匙。

企业教育对提高企业素质,促进科技进步,人才资源开发,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应包括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教育从企业剥离出来,指的是国民教育,中小学的教育,而不是与企业生产经营直接有关的教育,这种教育不能剥离,而是要加强。国际大企业有很多这方面经验,现代管理中的知识管理,在企业中起决定作用。

为保证企业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行业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资格教育制度。其次,建立分类培训机构与制度,企业培训应切合企业发展需要,而且要有超前性。现在企业对人才争夺得很厉害,若企业不关心工作者的培训提高,没有一套系统与制度,他们就不会适应未来的技术进步,转向有很好培训的地方。最后,要建立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促进再学习的机制。深圳250万就业人员,接受培训的有207万人,高于内地其他地方,其原因是深圳的用工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起了很大作用。

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教育是大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为此,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学习化社区。学校、社会机构与社区融合为一个学习化社区,资源共享,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机会,学习化社区有利形成一种学习氛围。

我们还要高度重视学习化网络建设。网络化学习有很大发展前景,在未来教育中将产生革命性影响,是人类文明传递的第三次革命。网络化学习很可能引起教育手段、教育形式,以至教育组织结构的变化。网络化学习将会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他愿意学习的任何课程。但还要靠制度来确保学习质量,考核学习成绩。(www.chuimin.cn)

谈松华小档案:

谈松华,国家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正司级巡视员、高级研究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兼职教授。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参加国务院教育工作研讨小组,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体制改革》、《中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起草工作。1999年与郝克明同志共同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课题《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获国家社会科学成果奖和教育部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长期从事教育战略、决策和政策研究,先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课题研究和研讨会,以及东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并作发言。

主要著作:《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合著),参与编写10多部作品。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