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就业结构变化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与就业结构变化

【摘要】:先谈谈学历与成才的观念。一个人成才需要知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的作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非智力因素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体现。就业结构的变化促使将来从事工作的人,知识水平发生变化,知识要求发生变化。另外,教育观念也在变化。

先谈谈学历与成才的观念。学历是表示人受教育的水准,学历是人成才的一个条件。在现在的社会不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人的发展、成长是有局限的。但取得一定学历并不等于成才,把学历与成才画等号,会把人才概念窄化,有片面导向,是不完整的。成才的标准应当是,在所从事的领域,取得成就,作出贡献。如果有创新,便是人才,是创新性人才。当然,人才是有层次的,有高、中、初级人才。在管理、技术、生产等各领域都可以成为人才。

另外,人的成才是多种素质作用的结果。一个人成才需要知识、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的作用。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核心,非智力因素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非智力因素是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体现。一个人的意志、毅力、抗拒挫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尤其是对创业者的成功是举足轻重的。教育培养人,就是给人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我们要让具有各种禀赋和潜能的人,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成功的人,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方式,按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培养。

在知识更新非常快的时代,人不可能在一生中掌握所有的知识。应给受教育者什么样的知识,这就是教育革新、教育创新需要回答的问题。

国际教育界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可编撰的知识,指可以由数字、符号、图像来表达的知识;另一类是不可编撰的知识,它指人的思维、思维方式,是经验形成的,不可用符号表达。前者可以用电脑、计算机代替。后者不可以用电脑代替,如人的创见、想象、假设,而这类知识对人的创造性十分重要,在学习化社会中更是重要。单纯机械地传授知识,对人适应知识社会,不一定很有用。(www.chuimin.cn)

荷兰国家政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分析了25年来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二产业就业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知识产业就业增加,蓝领阶层就业下降,白领阶层就业增加。就业结构的变化促使将来从事工作的人,知识水平发生变化,知识要求发生变化。一类是基本需要掌握的知识;另一个是工具性知识,指通用知识,有了这种知识,你可以架构一种新的知识结构。如荷兰的一个国家银行招聘银行管理人员,很多人报考,录取好几十人,其中仅有两个人是学经济的,其他人的专业各种各样。说明只要有了工具性知识或思维能力,将来学什么都比较容易。

知识在学科不断分化的同时,正在出现综合化趋势。如环境科学生命科学、人体科学,都是多维科学,不是仅属于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很多科学问题、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是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所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强调知识的综合,给受教育者以宽广的知识背景,使他们面对多学科的发展,可以去选择、去综合。

另外,教育观念也在变化。教育正在从传授知识转变到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机会,正在从一次性学校教育向终身学习教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