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作品色调的设计方法及影响因素

合唱作品色调的设计方法及影响因素

【摘要】: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各个瞬间不论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这种相互间层次差别的起伏形成了作品的色调。合唱作品不仅要有各声部相互纵的关系所需要的协调,同时也需要有各声部进行横的关系时所需要的起伏色调。设计主调性合唱音乐作品色调的几种方法:找出乐汇、乐句的逻辑重音,乐汇的逻辑重音从属于乐句的逻辑重音。

在演唱作品的过程中,各个瞬间不论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层次差别,这种相互间层次差别的起伏形成了作品的色调。合唱作品不仅要有各声部相互纵的关系所需要的协调,同时也需要有各声部进行横的关系时所需要的起伏色调。只有根据作品内容合理安排色调,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力度、音色、速度是形成色调的基本条件,其中力度是决定色调的主要因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色调中的加速和减速,与音乐术语“accel.”——“加速”或“tall”——“减速”不一样,音乐术语会使音乐有明显的速度变化,而色调的加速和减速属于情绪的变化,其变化是非常微小的。

谱例4-3-24:《雪花》(爱丽丝·埃尔加词曲)

本乐句的高点在“飘”字上,所以在演唱到“飘”之前,情绪上会有一种加速向前推的感觉,而“飘”之后,情绪上有所回落,速度似乎稍有减速,但这种加速与减速属于情绪上的张弛,切不可过分。

(一)主调性合唱作品的色调

主调性合唱音乐作品的色调都是以主旋律的起伏为主,其余声部都追随着主旋律,按照主旋律的起伏来决定本声部的动态

设计主调性合唱音乐作品色调的几种方法:

(1)找出乐汇、乐句的逻辑重音,乐汇的逻辑重音从属于乐句的逻辑重音。

决定逻辑重音的三个依据点:

①根据节拍的强弱来决定;

②根据旋律进行的方向来决定,上行增强、下行减弱;

③根据歌词的节奏及歌词意义上的逻辑重音决定。

以上几点如有冲突,可择其主要方面。

谱例4-3-25:《梦幻曲》([德]舒曼曲)

上例中符号“*”表示两个乐汇各自的逻辑重音,而第一个乐汇的逻辑重音又为整个乐句的逻辑重音,所以总色调的安排如下:

谱例4-3-26:

但乐句的总色调不可抹煞各乐汇本身的特性和动态,在第二乐汇的逻辑重音处可出现一个力量渐强的色调安排。

(2)找出乐段和作品的高潮点,乐段的高潮点同时隶属于整个作品的高潮点。

(3)以下情况可在音量、音色及速度上采用固定不变的色调。

①时值平均的同音反复,可采用固定不变的色调;

谱例4-3-27:《茨冈》([德]舒曼曲)

②速度慢而较安静的作品中,主音的伴唱声部大部分采用固定色调;

③平均速度的音符并带有轻盈的旋律,常采用固定不变的色调。

谱例: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乌孜别克族民歌、王洛宾记谱填词)

(4)以下情况可加强某些音或和弦的音量。

①当乐汇或乐句末,由强拍上时值较长的音或和弦进行到弱拍或较短的音或和弦时,可加强前面一个音或和弦的力度,以渐弱的趋势进行到下一个音或和弦,以增加消失感;

谱例4-3-28:《缆车》([意]丹查词曲)

②强拍上的长倚音,需要有较明显的加强;(www.chuimin.cn)

谱例4-3-29:《雪花》(埃尔加曲)

“飘”字是强拍上的长倚音,需加强。

③强拍或次强拍上的挂留音,也需明显加强;

谱例4-3-30:《雪花》(埃尔加曲)

④强拍上需要解决的和弦,特别是变化和弦,也需加强力度;

谱例4-3-31:《茨冈》([德]舒曼曲 金帆译词)

⑤强拍上休止符后面的切分节奏乐汇,逻辑重音应放在休止符上;

谱例4-3-32:《飞来的花瓣》(望安词瞿希贤曲)

⑥强拍上的连音,逻辑重音在连音符上。

谱例4-3-33:作品《飞来的花瓣》(望安词,瞿希贤曲)

(5)作曲家为了突出某种音乐风格,有时会对音乐作一些特殊要求,这时作品的色调必须进行特殊的安排。以下谱例所展示的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歌曲《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的一个片段,如谱例4-3-34所示。

谱例4-3-34:

为了突出“身体健壮”的主题,并强调舞蹈的节奏感,作曲家在第三和第四小节中颠倒了第一、第二小节原有的强弱规律,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复调性合唱作品的色调

在复调性合唱音乐作品中,不同的声部有着不同的色调,按照自己旋律本身的组织和特性形成各自的色调起伏。各声部不时轮流交替担任着主次部分,互相推让、映衬形成了复调作品的连贯性。

1.主旋律与对比性伴唱旋律相结合的复调作品

伴唱旋律有着自身的发展动态,并通过乐句、乐汇中的逻辑重音形成自己独有的色调。但伴唱旋律在总的布局上仍为主旋律的从属声部,因此主要根据主旋律的起伏而安排色调。

2.填充式的复调性音乐片断

以歌曲《雪花》为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这首歌曲由三个女声声部共同配合完成演唱,其中,由第一女声声部演唱歌曲的主旋律,由第二女声部为第一女声声部的旋律配和声,从第二小节第四拍开始,第三女声声部对主旋律进行填充式的发展,而主旋律声部则延留在小字一组的b音上。此时,女低音声部可以稍微突出自己独立的色调,在主旋律再度出现时,再对色调进行弱化,这样一来,就能在保证色调丰富的情况下不会显得喧宾夺主,如谱例4-3-35所示。

谱例4-3-35:

3.模仿式复调作品

对于模仿式复调类的作品,在对其进行色调设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指挥者应当找出主题旋律以及旋律中出现的逻辑重音。

(2)演唱主旋律的声部在色调配置上应当更加和谐、明朗。

(3)当合唱队中的不同声部轮流担任主旋律声部时,要做到自然衔接,不能表现出明显的转换痕迹。

(4)处于次要地位的声部,在色调上应当与处于主要地位的声部形成一定的对比;在严格区分主次地位的情况下,仍要让各声部的旋律形成一定的色调变化,不能因为某个声部处在次要地位就忽略其自身的色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