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作品的谐和与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有关

合唱作品的谐和与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有关

【摘要】:二是声部与声部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向关系,属于合唱整体,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被称为总的谐和。(二)纵向关系:纵的谐和要想对合唱作品的和谐特征有所把握,对于和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谱例4-3-16:大三和弦在合唱作品中,无论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其各音倾向不变。

声部之间合理的音准、音高关系构成了协调中的谐和。

合唱的谐和可分为两种:一是旋律进行时,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为横向关系,属于合唱声部,这种关系构成的谐和为部分谐和。二是声部与声部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向关系,属于合唱整体,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被称为总的谐和。

(一)横向关系:部分谐和

1.纯音程

纯音程是一种完全协和音程,在纯一度和纯八度的基础上加入纯四度和纯五度即构成纯音程,在演唱纯音程关系的音符时,合唱者应当寻找一种“稳中前进”的感觉,纯音程如谱例4-3-7所示。

谱例4-3-7:

2.大音程

在演唱大音程中的基音时,演唱者仍要保持一种“稳中前进”的感觉,当音高到达大音程中的音程音时,演唱者要寻求一种“外倾”的感觉,大音程,如谱例4-3-8所示。

谱例4-3-8:

在以上谱例中,“↑”表示高音倾向,“↓”表示低音倾向,“→”表示稳中前进,“↓→↑→”则表示在体现高音倾向或低音倾向的同时仍保持稳中前进。

3.小音程

演唱小音程的基音时,演唱者仍要保持一种“稳重前进”的感觉,当音高达到小音程中的音程音时,演唱者要寻求一种“内倾”的感觉。

谱例4-3-9:

4.增音程

当遇到增音程时,不管是演唱增音程中的基音还是增音程中的音程音,演唱者都要寻求一种“外倾”的感觉。

谱例4-3-10:

5.减音程

当遇到减音程时,不管是演唱减音程中的基音还是减音程中的音程音,演唱者都要寻求一种“内倾”的感觉。

谱例4-3-11:

6.异名半音

“异名半音”仍属小音程之列,在演唱这种“异名半音”时,演唱要做单方面的收缩。

谱例4-3-12:

7.同名半音

“同名半音”仍属增音程之列,在演唱这种“同名半音”时,要有向外扩展的趋势,如谱例4-3-13所示。

谱例4-3-13:

8.大小调各音倾向

大调式各音的倾向,如谱例4-3-14所示。

谱例4-3-14:

旋律小调各音的倾向,如谱例4-3-15所示。(www.chuimin.cn)

谱例4-3-15:

在以上谱例中,“X”记号表示平稳中倾向高,在旋律进行中,指挥者应当对“X”记号的音重点强调。小调主音体现出一定的“倾高”趋势,这种“倾高”趋势能够有效地突出小调中的小三度音程特性。

(二)纵向关系:纵的谐和

要想对合唱作品的和谐特征有所把握,对于和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1.大三和弦及大三和弦上建立的和弦的谐和要求

根音与五音是大三和弦的基础音,在合唱的过程中,演唱者应当尽可能地将这两个音平稳地演唱出来,三音是大三和弦中的特性音,在演唱这个音时,要有明显的“倾高”趋势。

谱例4-3-16:

大三和弦在合唱作品中,无论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其各音倾向不变。

大三和弦上建立的七和弦:七和弦的根音、三音、五音与大三和弦各音的倾向一样,如七音与根音的关系是小七度,那么七音具有向下的倾向,如七音的关系是大七度,那么七音具有上升的倾向。

谱例4-3-17:

不论七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和弦中各音的倾向都不改变。

大三和弦上建立的九和弦:九和弦九音的倾向,依照它与根音所构成的音程性质来决定。如果是大九度,那么具有升高的倾向;小九度,则具有降低的倾向。

谱例4-3-18:

九和弦一般采用基本形式,无论九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和弦中各音的倾向始终不变。

2.小三和弦及小三和弦上所建立的和弦的谐和要求

小三和弦:根音略带升高的倾向,以显示小三度的特性,五音受根音的影响,在平稳的要求下略带升高的倾向,而三音具有向低的趋势。

谱例4-3-19:

小三和弦无论如何转位或布置,和弦中各音的倾向始终不变。小三和弦上建立的七和弦:

(1)Ⅱ7和弦及转位和弦中各音的倾向如下:

谱例4-3-20:

(2)小调的Ⅴ7和Ⅴ9和弦中各音的倾向:

谱例4-3-21:

3.减三和弦及减七和弦在大调中各音的倾向

谱例4-3-22:

4.增三和弦各音的倾向

谱例4-3-23:

余下其他各种和弦,可以根据上面所探讨的原则找出各音的倾向。

由于音高会因为不同作品的旋律、和声、转调与伴奏乐器等方面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对音准、音高的实际要求,不能完全拘泥于一般性的规律中,而应在掌握一般性的规律后,再对特殊的要求进行恰当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