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作品的均衡性:主调性与复调性的分析

合唱作品的均衡性:主调性与复调性的分析

【摘要】:我们把合唱表演中各个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形成的关系称为“均衡”。确切地说,合唱中的均衡性主要是指在各声部在演唱过程中,其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上互相取得应有的平衡关系时所形成的一种独特音响效果。合唱作品分为主调性与复调性两种类型,所以我们将分别对主调性合唱作品与复调性合唱作品的均衡性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其各个声部的作用也各有差异,所以,对均衡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在合唱表演艺术中,音量与音色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如果合唱时的音量大,那么其音色必然厚重;如果合唱时的音量弱,那么其音色必然暗淡。我们把合唱表演中各个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形成的关系称为“均衡”。

确切地说,合唱中的均衡性主要是指在各声部在演唱过程中,其音量、音色、音准三种因素上互相取得应有的平衡关系时所形成的一种独特音响效果。合唱作品分为主调性与复调性两种类型,所以我们将分别对主调性合唱作品与复调性合唱作品的均衡性进行分析。

(一)主调性合唱作品的均衡

1.主调性合唱音乐作品中的各种声部

我们可以将主调性合唱作品的声部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主旋律声部

通常情况下,歌曲的主旋律都处在高音声部中,也就是说,主旋律通常都要用高音来演唱,事实上,高音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穿透力,因此在对主旋律声部进行训练时无需对演唱力度进行过分强调。而当主旋律由中低声部演唱时,由于该音区的音其音高较低,不具备很强的穿透力,因此在对其训练时应当刻意强调演唱时的力度,进而确保演唱主旋律时的清晰度

(2)辅旋律声部

辅旋律声部,顾名思义是指主旋律的辅助性旋律。演唱者应当根据辅旋律所在的位置来确定演唱时的音量与音色。例如,当辅旋律处于主旋律上方时,演唱者应当采用一种比主旋律稍弱的音量进行演唱,在音色上也要比主旋律的演唱音色暗淡一些;当辅旋律处在主旋律下方时,演唱者可以采用一种与主旋律相同的音量和音色进行演唱。

(3)和声性声部

和声性声部主要发挥和声烘托的作用。演唱者应当根据和声性声部所在的位置确定演唱时的音量与音色。当和声性声部处于主旋律下方时,演唱者演唱时的音量和音色要与主旋律声部演唱时的音量与音色相接近;当和声性声部处于主旋律上方时,演唱者演唱时的音量比主旋律声部演唱时的音量稍弱一些,在音色上也要比后者暗淡一些。

(4)节奏性伴唱声部

节奏型伴唱声部在合唱中主要负责节奏性的伴唱,节奏性伴唱声部能够对合唱作品中的典型节奏起强调作用,同时还发挥着装饰和声节奏的重要作用。节奏性伴唱声部作为一种补充性质的声部,在音响效果上往往要从属于主旋律。

(5)和声基础音声部

在合唱中,和声基础音声部具有低音声部的基本特征,通常负责和弦基音的演唱,可根据音乐的需要稍微加强音量,整体音色浑厚而又稳重。

(6)装饰音助唱声部

装饰音助唱声部在合唱中发挥着装饰作用,属于次要声部类型。装饰音助唱声部的旋律性不强,其主要作用是环绕在主旋律的四周。在合唱时,演唱者可以根据音乐的实际需要来对音量的大小进行调整,但原则是不能盖过主旋律的音量。

2.一般情况下,各声部在均衡方面的要求

合唱艺术的音量呈现出一种锥形的均衡要求,如图4-3-1所示,简而言之就是指在音的清晰度相同的情况下,演唱时的音高越低,音量就越大;相反,演唱时的音越高,音量就越小。在同声合唱中,这种音高是容易达到的,但是在混声合唱中要想达到这种音高要求就相对困难一些,必须对其进行人为控制,才能实现均衡。

图4-3-1 锥形均衡

德国作曲家舒曼创作的合唱作品《茨冈》如谱例4-3-1所示,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如果任由各个声部按照自己音色和发声力度去歌唱,就容易在衔接时导致音响发生破碎,这样一来便无法使音乐的气势浑然一体。因此,在音乐的衔接处,各个合唱声部都要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演唱力度与演唱音色,真正做到不露痕迹。

谱例4-3-1:

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创作的合唱作品《念故乡》如谱例4-3-2所示。通过分写可以得知,在这首歌曲中,男高音声部与女低音声部演唱的音基本相同,在实际演唱中,倘若男高音按照自身习惯去演唱,就会出现同音上出现不用音色的情况,这显然与合唱的均衡性要求不相符合。正确的演唱方法是,男高音应该对女低音的音色进行模仿,采用半声唱法演唱,通过这种方式,构成音色上的均衡一致。

谱例4-3-2:

(www.chuimin.cn)

3.根据音乐作品的不同特点,合唱均衡要求各不相同

客观来讲,追求锥形效果并不是使合唱取得均衡的唯一方法。不同类型的合唱作品,其各个声部的作用也各有差异,所以,对均衡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以我们所熟悉的维吾尔族民歌《阿拉木汗》为例:

谱例4-3-3:

在这首歌曲中,由男高音声部来演唱主旋律,男低音声部作为辅旋律声部出现,女高音声部和女低音声部则作为节奏性伴唱出现,这四个声部之间的均衡关系,如图4-3-2所示:

图4-3-2 四个声部的均衡关系

(二)复调性合唱作品的均衡

复调性合唱作品,是由若干独立的旋律彼此相互结合、相互发展的多声部声乐作品。复调作品各声部的交替和交错关系,使作品具有连贯和不间断的特征,形成了复调作品的复杂性。这样,就使得复调性作品在均衡上的安排比主调性作品更多样化。

1.主旋律与对比性伴唱旋律相结合的复调作品

以下谱例所展示的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的歌曲《故乡的亲人》的片段,此例中作为主旋律的男低音声部与其余三个从属声部形成对比。一方面,从属声部在音量、音色上应对主旋律声部稍有避让,但同时又不可失去其穿透性;另一方面,还应注意从属旋律乐句的划分,找到各自的旋律逻辑重音,如谱例4-3-4所示。

谱例4-3-4:

2.模仿性的复调作品

模仿式的复调作品,是由不同声部分别重复表达同一主题,在多次模仿和重复下,使整个作品形成高度的统一。

以下谱例展示的是由冼星海谱曲、光未然填词的著名合唱作品《怒吼吧!黄河》(片段),通过分析可知,这首歌曲由女低音声部来对音乐主题进行陈述,依次由男高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女低音声部、女高音声部对音乐主题进行模仿。在演唱时,特别注意在女低音陈述主题时声部的清晰度。通过其他三个声部的烘托、补充,从而逐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如谱例4-3-5所示。

谱例4-3-5:

在处理此类模仿性复调作品的均衡性时,要注意后声部进入时,原来的声部应当立即退出主要地位,让新声部在音量上稍强,音色上稍明朗些;另外还应注意到两个主题旋律的交接应该在音量和音色上有所准备,使感觉更为自然。

模仿性的复调作品中,也常常遇到一种卡农式的创作手法,即在模仿声部进入时,主旋律也不退让,继续发展,而模仿声部也一直随着主旋律向前发展。卡农创作手法,可以使作品情绪更加热烈和紧凑。在处理卡农式复调作品的均衡时,需找到旋律中的“逻辑重音”,并对这些“逻辑重音”进行强调,以突出卡农的特质。

谱例4-3-6:作品《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

上例中女声声部陈述主题,一小节后,男声声部进行模仿;女声声部继续向前发展,男声声部继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