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音乐创作手法与应用

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音乐创作手法与应用

【摘要】:(一)基本手法的研究对歌曲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是我们进行有效指挥的必由之路。在乐句⑧中,后一小节各音是对前一小节各音的倒转移,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倒转法”,倒转法的运用能为音乐增添一种活泼的气氛。(二)对比方法的研究对比,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这种手法在合唱歌曲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一)基本手法的研究

对歌曲的音乐创作手法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是我们进行有效指挥的必由之路。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很有特点的谱例来说明几种音乐创作的基本手法:

谱例4-2-5: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乐句①中,第三、第四小节是在第一、第二小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节奏型上有些许变化,但基本结构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三、第四小节的音符在第一、第二小节音符的基础上将音高移高了一个五度,构成一种纯五度的音程关系,因此,第三、第四小节在音乐的情感表达上比第一、第二小节更为明朗。

在乐句②中有两小节,第二小节是对第一小节的重复,这种重复不仅体现在节奏上,还体现在音符上,复现手法的运用能够加强音乐的口语化效果,合唱者在演唱这句歌词时应注意体会。

在乐句③中,后两小节是对前一小节各音做了时值上的延长,相当于是对前一小节的“放大”,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增时法”,这种创作手法能够为音乐形成一种情感号召力,这是其特色所在。

在乐句④中,后一小节是对前两小节各音时值的缩短,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减时法”,“减时法”是一个与“增时法”相对的概念,减时法的运用能够为音乐增添颂歌般的情感特征。

在乐句⑤中,每个小节的第一音都维持原样,不做任何变化,依次缩小每个小节中的第二音与第一音之间的距离,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约缩法”,约缩法的运用能够为音乐增添一定的紧张感。

在乐句⑥中,两小节的第一音都维持原样,不做任何变化,依次扩大后一小节的第二音与第一音之间的距离,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扩张法”,扩张法的运用能为音乐增添一种欢快而又热烈的情绪。

在乐句⑦后两小节省略了前两小节的音,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省略法”,省略法的运用使音乐具有了很强的歌唱性。

在乐句⑧中,后一小节各音是对前一小节各音的倒转移,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音乐创作手法称为“倒转法”,倒转法的运用能为音乐增添一种活泼的气氛。

在乐句⑨中,除了第一个音“1”相同外,后一小节各音都与前一小节各音呈反向进行,我们通常习惯将这种创作手法称为“转回法”,转回法的运用能为音乐增添一种欢乐的情绪。

通过对以上谱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作曲家在创作手法与歌词情感表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指挥者也应当以此为依据充分考虑乐曲细节部分的表现与处理。

(二)对比方法的研究

对比,是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这种手法在合唱歌曲的创作中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对比手法的运用,能让音乐具有鲜明的情感起伏,同时也能使音乐的情感表现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指挥者在对音乐进行处理时,也应当对这种对比关系加以重视,并将这种对比通过速度变化、力度变化、音色变化等方式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在歌曲中,对比常有出现,例如,有高音和低音之间的对比,有突强与突弱之间的对比,有渐强与渐弱之间的对比,有连续音与断音之间的对比,有级进与跳跃之间的对比,此外,还有旋律上行与下行之间的对比、曲折进行与平稳进行之间的对比、旋律的下行与上行的对比,等等。总之,在音乐创作中,对比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指挥者在分析、研究这些对比关系时,应当特别注意要将其与歌词一起研究,如果在脱离歌词的情况下分析对比关系,难免会使得到的研究结论有所偏颇。在研究合唱作品的对比关系时,指挥者除要找出同一声部内或者是同一句乐句内的对比关系外,还应当结合其他声部的演唱来进一步分析这种对比关系,进而做到“统揽全局”。(www.chuimin.cn)

以下谱例所展示的是《瑶族长鼓舞歌》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对这一片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第一声部与其他声部在旋律与节奏上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关系,从而将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欢快气氛生动地展现出来。

谱例4-2-6:

(三)合唱曲写法的研究

一般来讲,合唱曲的写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根据上方声部与下方声部的和声关系进行创作;第二种类型是按照对位方法进行创作。事实上,多数合唱歌曲都同时兼用了这两种创作方法。

如谱例4-2-7所示,在歌曲《小鸟》中,作曲家运用了卡农式的创作手法将前两个小节创作完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这首歌曲第一声部中第一小节的旋律发挥着先导的作用,之后分别由其他三个声部同时伴唱,合唱者应当根据作品的这一创作特点进行演唱,即已经开始演唱的声部的音量要弱于将要加入演唱的声部的音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伴句模仿导句的独特音乐效果。

谱例4-2-7:

如谱例4-2-8所示,在歌曲《信天游》中,作曲家是依据上方声部与下方声部的和声关系进行创作的,即我们在前文中所提到的第一种创作方法,在合唱时,伴唱要与主调一同展现音乐的情绪变化,在音量方面,伴唱的音量要比主调弱,也就是说,伴唱的音量不能盖过主调的音量,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主次不分的情况,实现主调与伴唱之间的协调一致。

谱例4-2-8:

如谱例4-2-9所示,在歌曲《胜利一定属于人民》中,符号“”处为主调声部。这首歌曲的主调分别由四个声部进行轮唱,不论哪个声部演唱主调,其他伴唱声部都要适当地弱化音量,从而衬托出主调声部演唱。

谱例4-2-9:

从创作手法的角度来看,《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属于纯粹的和弦式的进行,在曲调的角度来看,四个声部的曲调处于同等水平,没有明确的“孰轻孰重”之分,因此,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四个声部的音量大致相同,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如谱例4-2-10所示。

谱例4-2-10:

歌曲《人民在歌唱》运用对位的方法创作而成,属复调音乐中的赋格形式。这首歌曲的特点是每一个声部都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每一声部都应以较强的力度进入第一拍,在进入模仿句时,相应的声部要将模仿句的前一句稍微唱得轻柔一些,通过这种方式,将赋格音乐的特点清晰地展现给听众,而不能像处理一般合唱曲那样,只注重对高音部进行表现,这也是赋格类歌曲与其他合唱歌曲在处理上的一大不同,如谱例4-2-11所示。

谱例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