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阿拉木汗》合唱曲:探究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

《阿拉木汗》合唱曲:探究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

【摘要】: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以合唱歌曲《阿拉木汗》为例,分析总谱读法的几个阶段,以期让读者对总谱的读法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了解《阿拉木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谢功成,我国著名作曲家,湖南永兴县人。合唱音乐是谢功成重要的创作领域,《阿拉木汗》是他早期的一首优秀的合唱改编曲。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以合唱歌曲《阿拉木汗》为例,分析总谱读法的几个阶段,以期让读者对总谱的读法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了解《阿拉木汗》的创作背景

(1)作者简介:谢功成,我国著名作曲家,湖南永兴县人。1942年考入重庆国立音乐院随江定仙学习作曲。1948年赴香港中华音乐学院任教。1949年返广州后曾任中南音乐专科学校作曲系主任,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等职务。合唱音乐是谢功成重要的创作领域,《阿拉木汗》是他早期的一首优秀的合唱改编曲。

(2)歌曲风格:《阿拉木汗》原是一首流传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双人歌舞曲,它以双人边歌边舞的方式,赞美美丽的姑娘阿拉木汗,合唱曲保持了原民歌活泼热烈的情绪。

(二)总谱缩弹、熟悉合唱音响

1.分析作品本体

《阿拉木汗》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为:A(1——4)+B(5——8)+A′(9——12)

A段:歌词以问答的形式出现,音乐风格风趣而又幽默。由男声声部来演唱A段的主旋律,女声声部则以简洁短句对男声声部演唱的主旋律进行辅助。

B段:男声旋律大量运用了后半拍起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型,如“”,当给听众一种“打起手鼓,唱起歌”的轻松愉快之感,在男声旋律上方,配出女高音具有歌唱性的旋律声部,男声声部演唱的旋律与女声声部演唱的旋律互为补充,展现出独特的音乐魅力。

A′段:A′段是A段的变化重复段落,在这一段落中,男声声部与女声声部的曲调相互模仿,呈现出交叉进行的基本态势,进而使整首歌曲的音响效果更加立体、更加丰满,将阿拉木汗可爱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整首歌曲在欢乐的氛围中结束。

2.歌词研究

在《阿拉木汗》这首歌曲中,A段与A′段的歌词均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的,在演唱这两个乐段时,演唱者应当将“一问一答”的语气表现出来,指挥者也要对这种问答的演唱形式意义提示。这首歌曲B段的歌词是对阿拉木汗形象的描述,在演唱B段时,演唱者应当要注意刻画男人与女人分别对阿拉木汗进行描述时的不同语气,女声的声音应该是明亮而又柔和的,而男声的声音则是幽默而又诙谐的,演唱者应当对这两种语气进行重点把握。(www.chuimin.cn)

在《阿拉木汗》这首歌曲中,歌曲与词之间的关系是“一字一音”,形成一种相互对应的关系,在演唱一些较为密集的节奏时,演唱者应当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程度,与此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弹性,通过这种方式将活泼的音乐特点呈现出来。

3.根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相应的标记

首先,演唱者应当把各声部的进出和各声部主要旋律标出,并连接起来;其次,演唱者应当标出重点、难点、乐句、乐汇。

A段演唱重点为:在进行合唱时,演唱者应尽可能地使不同声部间的力度保持均衡,男声演唱的力度应保持在“mf”(中强)上,女声演唱的力度应保持在“mp”(中弱)上。A段的演唱难点为:演唱者的咬字、吐字要尽可能清晰,同时应注意保持一定的弹性。

B段的演唱重点为:各声部进入的第一拍时演唱的力度要稍大一些,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不同声部间的独立性,将复调音乐的特点展现出来。在演唱时,女高音声部的声音应当流畅而又连贯,在咬字、吐字时,可以尝试将声母“软化”,通过这种方式,让声音变得连贯而又富有歌唱性。其余声部在咬字、吐字时,也应当保持弹性,使发出的声音具有“伴随手鼓而起舞”般的轻快感觉。B段的演唱难点为各声部在进入时节奏一定要准确,不能出现节奏延迟的现象。

A′段的演唱重点为:男声与女声的曲调呈现出相互模仿的局面,男声与女声的声音此起彼伏,演唱时的力度逐渐加强,在欢快而又热烈的音乐氛围中结束全曲。A′段的演唱难点为:男低音在倒数第二小节处的大七度跳音上演唱起来有着一定难度,演唱者应在平时勤加练习才能把这个大跳音完美地呈现出来。

4.标出指挥图式及所采取的击拍方法

合唱歌曲《阿拉木汗》的指挥图式为四拍子图式,如图3-1-1所示:

图3-1-1 四拍子图式

在这首歌曲的A段中,指挥者应当采用跳音击拍法进行指挥,采用跳音击拍法的优势在于富有弹性,能将活泼的音乐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首歌曲的B段中,指挥者应对女高音声部采用连音击拍方法进行指挥,而对于B段中的其他声部,则可以采用跳音击拍方法进行指挥;在这首歌曲的A′段中,指挥者可以采用将保持音与跳音相结合的击拍方法进行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