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线、直线、点我们可以把拍子图式的线条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曲线型”,第二种是“直线型”,第三种是不构成线的“点型”。这样练习出来的图式,才可能始终建立在“点”上。变化主要在第三、四拍。......
2023-10-20
“非规范图式”是指在进行合唱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一方面要保持图式的基本轮廓,另外一方面又要根据音乐的需要打出突破规范图式的指挥动作,即形成了所谓的“非规范图式”。“非规范图式”的正确运用能够为指挥者的指挥语言增色不少,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重点就非规范图式和动作的相关内容展开介绍。
(一)突破规范的图式
在实际的指挥中,突破规范图式的方法有很多种:
(1)使用无图式的“点”状动作来指挥快速度,弹跳性,进行曲性格的歌曲,要显得集中、有力。而使用规范图式来指挥则可能使音乐显得“软化”“连音化”。
(2)指挥动作同旋律线、音乐情绪及提示声部进入的位置相结合时,拍点位置可以随旋律线、音乐情绪、声部位置的不同而上下、左右的移动,从而打破进而丰富指挥图式。
(3)使用无图式的“点”状动作来指挥快速度,弹跳性,进行曲性格的歌曲,要显得集中、有力。而使用规范图式来指挥则可能使音乐显得“软化”“连音化”。
(4)使用控制性挥拍来指挥抒情性的中、慢板歌曲时,指挥动作比较自由,随意,图式表现为模糊化特点从而形成非规范图式。
(5)使用无图式的“点”状动作来指挥快速度,弹跳性,进行曲性格的歌曲,要显得集中、有力。而使用规范图式来指挥则可能使音乐显得“软化”“连音化”。
(6)夸张、强调或淡化某些音乐片段时,也可能产生非规范图式。如指挥强力度高潮的另类动作反拍子,横打。
①反拍子:反拍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作,这种动作具有“放飞”般的效果。在运用反拍子时,指挥者从底部“拍点”起步,并向上掀起,进而形成从下到上的“反拍子”。如谱例2-3-181、2-3-182所示,在歌曲《伏尔加船夫曲》和《掀起你的盖头来》中,指挥者都可以运用反拍子进行指挥。
谱例2-3-181:《伏尔加船夫曲》
谱例2-3-182:《掀起你的盖头来》
②横打:打拍子的动作通常都是从上往下的,但是“横打”是个例外,它是将原本从上到下运动的拍子变成从左到右运动或者是从右往左运动的拍子,事实上,横打的动作幅度很大,这种打法在一些力度较强的歌曲中十分常用。
如谱例2-3-183所示,在歌曲《我的祖国》中,合唱指挥者可以在高潮乐句“土地上”的“地”字上打出一个分拍,在用自己的右手打出第二拍时,指挥者的可以朝着身体左边进行大约90度的转动,之后在“上”字上打出第三拍的图式。
谱例2-3-183:《我的祖国》
如谱例2-3-184所示,《黄水谣》的第四小节“河东”第二拍右手也同样向左作90度转动处理。
谱例2-3-184:《黄水谣》(www.chuimin.cn)
(6)如谱例2-3-185所示,在歌曲《雪球花》中,指挥者为了在歌曲开始部分的“美”字上打出渐强拍,在手势动作上可以选择不打图式,通过将左右手撑开或单手提示的方式打出渐强拍。
谱例2-3-185:《雪球花》
(7)在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的左手与右手往往要做的是“对向运动”,这一点我们在前文中也有所提及,但我们也可以适当使用“同向运动”,通过这种方式塑造一种飘逸感,进而将音乐的情趣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如谱例2-3-186所示,在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指挥者可以使用“合拍”,也可以让自己的双手做同向运动。
谱例2-3-186:《让我们荡起双桨》
(8)在指挥3/4、6/8拍子的有旋转韵律的中板或快板歌曲时,指挥者可以在打合拍的时候,运用连续的逆时针旋转性动作,这种动作也属于非规范图式打法。
(二)“打词不打曲”与“打句不打拍”
“打词不打曲”与“打句不打拍”是指在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不再过分关注曲调,相反只对某些歌词予以重视,其指挥者不再注重拍子的呈现,而是转而注重句子的呈现。事实上,“打词不打曲”与“打句不打拍”也预示了指挥者的指挥水平已经到达一定的境界,甚至可以进行自由发挥,这显然是一种高级指挥技艺。
如谱例2-3-187所示,在歌曲《雪球花》中,指挥者仅仅是在歌曲开始部分的“花园里”中对“花”字稍加提示,在第三小节切分节奏前的“雪球”上,指挥者要打出预备拍,之后在“花”字上打出一个清晰的拍点,这样做是为了引出后面的“噢”字,至于其他部分,指挥者可以根据音乐的实际需要只打虚拍或者是不打拍子,进而实现对拍子的灵活运用。
谱例2-3-187:
如谱例2-3-188所示,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中,指挥者要在“团”字上打出一个坚定有力的实拍,在“就是力量”这句歌词处可以选择不打拍子。“这”连续三次,可只打无预备拍的后半拍起拍。第十四小节需要在“硬”字打预备拍来强调四分音符的“比”字。
谱例2-3-188:《团结就是力量》
如谱例2-3-189所示,在儿童歌曲《嘀哩嘀哩》中,通过运用“打词不打曲”“打句不打拍”的技巧,指挥者能够形成一种启发式的表演,进而对合唱队的演唱进行辅助。
谱例2-3-189:《嘀哩嘀哩》(望安词,潘振声曲)
如谱例2-3-190所示,在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当音乐进行到“旧社会鞭子抽我身……”这句歌词时,指挥者同样可以做这种“表演性”的处理。
谱例2-3-190:《唱支山歌给党听》(蕉萍词,践耳曲)
有关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的文章
(一)曲线、直线、点我们可以把拍子图式的线条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曲线型”,第二种是“直线型”,第三种是不构成线的“点型”。这样练习出来的图式,才可能始终建立在“点”上。变化主要在第三、四拍。......
2023-10-20
(一)实拍、控制性挥拍、虚拍1.实拍“实拍”是指有拍点和有反弹的击拍。控制性挥拍与实拍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主要体现一种线性状态,体现出很强的控制感。从动作的角度来看,控制性挥拍是在指挥者大臂、小臂和手的综合运动中形成的。......
2023-10-20
而合唱恰恰相反,以“和”为美的审美标准,注定合唱是以追求共性、追求协调、追求统一和均衡为唯一目标。只有合唱队员在演唱时做到相互靠拢,达到音色上的融合,才能为追求合唱的共性之美奠定基础。没有统一、准确的音准,合唱的共性追求很难达到,谐和、协调也就无从谈起。良好的歌唱状态包括歌唱的姿态、气息、位置,共鸣腔体的打开、开度和形状,声音观念和稳定性等。一般的混声合唱包含四个声部,每个声部至少有三人,共12人。......
2023-10-20
在认识、理解歌词的过程,对歌词与句法的研究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句中实词与虚词关系的把握,其次是对叠字、衬字与歌词关系的把握,最后是对分句与分句间关系的把握。(二)叠字与衬字1.叠字在部分合唱歌曲的歌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叠字与衬字,事实上,叠字与衬字并不是歌词的核心,但其存在有着一定的合理意义,合唱者应当对句中的叠字、衬字全面分析,进而对其中蕴含的情感特征有所把握。......
2023-10-20
图2-3-53无拍点的预备拍动作慢板、中板的歌曲通常使用有拍点的预备拍。切记要在预备拍完成预示力度、预示速度的动作,而不要在发音拍才给力度和速度。在歌曲的进行过程中,预备拍还体现在声部进入(同起拍),声部退出(同收拍)以及分句、强调位置等其他众多方面。预备拍的速度、力度提示:中速,中等力度第二拍发音,预备拍则在第一拍。谱例2-3-36:《半个月亮爬上来》第三拍发音,预备拍在第二拍。......
2023-10-20
通过第二章的内容,我们已经对指挥的基本动作类型形成了充分了解,具体而言,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几大类:从图式线条来看,指挥的基本动作类型有:连线打法,直线打法,点性打法。此外,在设计指挥动作时,还应当严格遵循“省”“准”“美”的基本指挥法原则,展现动作为了艺术服务的基本宗旨。总而言之,好的指挥动作设计,不仅能够引导合唱者将音乐的丰富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能让指挥者的动作更具魅力。......
2023-10-20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收拍展开详细介绍。当指挥者单独使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完成收拍动作时,应当注意让自己的另外一个手也有相应的表示。强收可以分为非长音收拍和长音收拍两种基本类型。紧接着在第八小节的“光”字打收拍。如果预备拍有拍点就会形成终止前两个拍点,干扰收拍。乐队结束时的收拍动作要大,并用渐强的手势作强收。......
2023-10-20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