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一)分句打法
分句打法有两个要点,首先是分句动作,其次是长音动作。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重点对这两个要点进行介绍。
1.分句动作
一首完整的歌曲通常由段、句、乐节等部分构成,乐句与乐句之间往往会有一定的间隔,而这个间隔主要依靠呼吸来体现。在实际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应当在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间隔处,打出一种既是分句同时有能够对呼吸进行提示的动作。我们把这个动作的意义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这个动作是对前一句的收束。其次,这个动作又是后一句进入前的预备拍。最后,这个动作能够对呼吸进行提示,如谱例2-3-132所示,在《鼓浪屿之波》这首歌曲中指挥者需要运用大量的分句指挥动作。
谱例2-3-132:《鼓浪屿之波》(张藜、红曙词,钟立民曲)
2.长音动作
音乐的分句常通过较长时值的音符来体现。句尾长音大都是三拍、四拍。句尾长音也要有相应的长音提示动作。
长音的动作要领主要有三个:第一,在旋律长音处用左手同时打出拍点。第二,左手保持凝聚的手型。第三,在长音终了处打收拍(也是下一句的预备拍)。
如谱例2-3-132所示,在歌曲《鼓浪屿之波》中,第一句的“茫”字占据了两拍的时值,指挥者可以在这个字上打出长音。第二句的“浪”字占据了四拍的时值,第四句的“乡”字占据了三拍的时值,指挥者应当在这三个字上打出长音,随后在第四拍上打出分句动作。
如谱例2-3-133所示,是歌曲《我爱你,中国》,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歌曲《我爱你,中国》中的分句与歌曲《鼓浪屿之波》中的分句是截然不同的。在歌曲《鼓浪屿之波》中,每一句都是从小节的第一拍开始的,而在歌曲《我爱你,中国》中,每一句都是从第四拍开始的,基于这种情况,指挥者应当在第三拍打出前句的收拍,亦即后句的预备拍和呼吸拍。
谱例2-3-133:《我爱你,中国》
(二)不分句打法和不同时呼吸
在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某些歌曲前乐句与后乐句之间可以处理成不换气、不分句,黏连的方式。尤其是句之间是两拍长音的情况,这种不分句和不允许换气处理较为多见。
指挥这种不分句的动作要领是:
(1)用合拍将两拍打成一拍来形成不分句的处理。
(2)仍打两拍但在分句前的那一拍不打出拍点,而用“粘结”的不给呼吸的打法连接过去。
(3)右手打两拍,左手打合拍形成不分句的处理。
(4)这种不分句处理有时还伴随着渐强的力度,这要求在指挥动作中反映出来。
如谱例2-3-134所示,在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中,指挥者需要在第二小节第三拍“来”字到第二句“让我……”处做不分句处理。
谱例2-3-134:《掀起你的盖头来》(王洛宾编曲,孟卫东编合唱)
如谱例2-3-135所示,在《伏尔加船夫曲》中,第四小节“踏开世界的不平路”到“哎达达……”之间的处理。
谱例2-3-135:《伏尔加船夫曲》
演唱无伴奏合唱常需强调长线条的绵延的气息,大量使用不分句,不换气。下例容易随着歌词每小节都换气,造成零碎的不好效果,指挥应当在方括弧处打不让换气动作,如谱例2-3-136所示。(www.chuimin.cn)
谱例2-3-136:《半个月亮爬上来》
(5)“不同时(循环)呼吸”
不分句的处理,常常需要合唱队运用“不同时(循环)呼吸”的方式,来保持合唱队整体气息的连贯。所谓“不同时(循环)呼吸”即规定合唱队员的呼吸要避开原来音乐分句的位置,而将呼吸挪动到靠前或靠后的位置,每个合唱团员的不同时呼吸,就使合唱的整体形成不分句的延绵效果。
指挥有时需要在小句子强调不换气时,也可能用粘结性的不给拍点的动作来抑制换气。
如谱例2-3-137所示,在歌曲《松花江上》中,不允许在方括弧处呼吸,而要求团员的呼吸选择在第2小节的“东北”或“松花”,第三小节的“江”,第五小节的“林”或“煤”和第八小节的“山”或“遍”等处。
谱例2-3-137:《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
分句和不分句是根据歌曲的要求来处理,但在处理平稳的四句歌曲时可以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来安排。
如谱例2-3-138所示,在歌曲《在灿烂阳光下》中,第一句到第二句换气,第二句到第三句换气,而第三句“转句”“曾经风雨才明白”到第四句不换气。
谱例2-3-138:《在灿烂阳光下》(印青曲)
(三)休止
1.多拍休止
多拍休止的第一种打法是在音乐休止处,双手凝滞般停顿下来;另一种打法是左手停顿,右手打虚拍。多拍休止之后的音乐,必须有预备拍引入。
如谱例2-3-139所示,是柴可夫斯基的《金黄色的云朵》的片断。在这首歌曲中,第二小节为两拍休止,第三小节为一小节加任意延长的休止。
谱例2-3-139:《金黄色的云朵》(柴可夫斯基)
2.突然休止
将急速的音乐进行突然中断,并随后接以收束或节奏拉开的效果,这是音乐进行到高潮的常见处理。指挥时需要在收拍前打出预备拍,接着在收拍处有力的停住。
如谱例2-3-140所示,在歌曲《龙船调》中,第一、二小节是二拍子,第三、四、五小节换成3/16拍子,然后在第五小节突然收束,并在第六小节速度突慢进入全曲结束。指挥应当在第三小节开始三个音打一拍(即歌词“嘿哟左”打一拍),在第七个“嘿哟左”打预备拍,第八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嘿哟左”强有力打出并停住,片刻后进入最后的慢板。注意突强弱处“河哟嗬喂”用分拍。
谱例2-3-140:《龙船调》(湖北民歌)
(四)任意延长
任意延长可能在全曲的终止,也可能在歌曲内部。任意延长可能在拍点上,也可能在后半拍上。指挥任意延长,即将手势停留在延长音上不动保持控制感即可,如谱例2-3-141所示。
谱例2-3-141:《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诗,沈亚威曲)
有关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的文章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指挥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对音乐的提示与引导,这种特殊的表演美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指挥表演艺术却是一个例外,指挥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能够充分吸收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使得指挥表演艺术具有了别样的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指挥者与演员对艺术的分析路径是基本相同的。......
2023-10-20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收拍展开详细介绍。当指挥者单独使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完成收拍动作时,应当注意让自己的另外一个手也有相应的表示。强收可以分为非长音收拍和长音收拍两种基本类型。紧接着在第八小节的“光”字打收拍。如果预备拍有拍点就会形成终止前两个拍点,干扰收拍。乐队结束时的收拍动作要大,并用渐强的手势作强收。......
2023-10-20
集体性的音乐活动是指挥存在的重要依托,指挥是一门大众的艺术,更强调广泛的人员参与。尼古拉依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职业指挥家;发展到近现代时期,世界范围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家,如著名的卡拉·扬、伯恩斯坦、小泽征尔,等等。图2-1-1指挥家卡拉·扬......
2023-10-20
(一)增进和谐“合作”是合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合唱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要与合唱队的声音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合唱艺术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合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活动。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活动,人们得到了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10-20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以合唱歌曲《阿拉木汗》为例,分析总谱读法的几个阶段,以期让读者对总谱的读法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了解《阿拉木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谢功成,我国著名作曲家,湖南永兴县人。合唱音乐是谢功成重要的创作领域,《阿拉木汗》是他早期的一首优秀的合唱改编曲。......
2023-10-20
二是声部与声部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向关系,属于合唱整体,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被称为总的谐和。(二)纵向关系:纵的谐和要想对合唱作品的和谐特征有所把握,对于和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谱例4-3-16:大三和弦在合唱作品中,无论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其各音倾向不变。......
2023-10-20
节奏的本质是不同长短、强弱音符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歌曲曲调的情感表现,主要由歌曲的调式、调性、音阶等因素所决定,但其也与节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不能称其为音乐,它仅仅是音符的排列而已。因此,指挥者应当尽可能地领会音乐创作者的节奏用意,从而在指挥过程中体现这种统一性的节奏要求,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