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在合唱指挥艺术中,收拍的含义是指挥者在乐句停顿处,乐段停顿处以及声部退出处,打出音乐收束的指挥动作。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收拍展开详细介绍。
(一)强收
强收通常有三个动作:首先是预备拍(无拍点预备拍);其次是落点;最后是落点之后的反弹。初学指挥的学习者最容易忽视预备拍,认为只要“就地一掐”,就完成了对音乐的收束,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图2-3-57 强收动作
指挥者可以同时使用自己的双手完成收拍动作,也可以单独使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完成手拍动作。当指挥者单独使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完成收拍动作时,应当注意让自己的另外一个手也有相应的表示。
收拍落点很多:第一种双手在上方、下方、中间并向上反弹。第二种:右手在上方、下方、中间并向上反弹。第三种:左手在上方、下方、中间并向上反弹。第四种:右手反弹后向左或向右。第五种:左手反弹后向右。第六种:双手向前并向后反弹。
在做收拍动作时,指挥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手可捏成拳,也可不捏;(2)收拍的动作应同歌曲结束时的情绪、力度一致;(3)收拍后不要将手立即放下,要停顿片刻以示意音乐的停顿。
强收可以分为非长音收拍和长音收拍两种基本类型。
1.非长音收拍
非长音收拍,即终止音为一拍或半拍长度的收拍。预备动作在终止音的前一拍。预备拍可以有拍点,也可以不用拍点。
如谱例2-3-58所示,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国歌》中,收束拍为一拍,收拍的预备拍在结束前一小节的第二拍。
谱例2-3-58:《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
如谱例2-3-59所示,在歌曲《牧羊少女》中,收拍前的预备拍在第七小节第三拍。“阳光”的“阳”字。紧接着在第八小节的“光”字打收拍。
谱例2-3-59:《牧羊少女》(罗西尼曲)
如谱例2-3-60所示,在歌曲《赶墟归来阿哩哩》中,全曲结束前的预备拍在第二小节第四拍。同时注意在第二小节第三拍给一个明确拍点来引导后半拍“罗啊哩”进入。
谱例2-3-60:《赶墟归来阿哩哩》(古笛词,黄有异曲)
如谱例2-3-61所示,在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中,收束拍为半拍,在结束前,需在第七小节和第八小节给女声打旋律,同时男声打长音,最后在第八小节第二拍和第九小节第一拍接连打出两次预备拍进入结束。
谱例2-3-61:《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范禹词,麦丁编曲)
有些合唱曲在人声结束后,可能还有一、两拍伴奏的收束,也需要给明确的手势。如下例《阿拉木汗》,在第二小节第二拍歌词“三百”处,可用右手打歌声结束的预备拍。在“六”字打歌声结束的同时,左手打钢琴结束的预备拍,如谱例2-3-62所示。
谱例2-3-62:《阿拉木汗》(新疆民歌,谢功成编合唱)
2.长音收拍
如谱例2-3-63所示,这一乐句的结束音为四拍,实际上常打成五拍,即预备拍在第四拍,收拍在下一小节第一拍。也可将这个收束音视作任意延长音,手势在打出第一拍的拍点后停留不动,然后在有足够自由延长后收束。
谱例2-3-63:
需要注意的是:
(1)上例在打结束音“进”字时,左手常常打长音,右手可以打拍子,也可以同左手一起打长音,一同结束。
(2)长音收拍前的预备拍必须是无拍点的提起动作。如果预备拍有拍点就会形成终止前两个拍点,干扰收拍。
(3)指挥常将谱面上的结束长音的拍子往后多打一拍或半拍,在重音的拍点上收拍,以求完好的结束感,如谱例2-3-64所示。
谱例2-3-64:
3.呼吸后的长音收拍
如谱例2-3-65所示,在这一乐句中,呼吸后的长音收拍有两个预备拍,一个是给结束音“进”字作预备,一个是给最后收束作预备。为了让结束长音更充分,常将结束长音前的音处理为任意延长,并在随后打出既是呼吸,又是收束“前”字,又是结束音“进”字的预备拍动作。随后再进入结束长音,并打第二个预备拍进行收束。
谱例2-3-65:
如谱例2-3-66所示,在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中,也是在收拍前面的“前”字打出既是呼吸又是结束音的预备拍动作再进入结束长音“进”字。
谱例2-3-66:《军民团结一家亲》(吴祖强词,杜鸣心曲)
如谱例2-3-67所示,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中,第四小节“增”字延伸到下小节的第二拍,这个“fa”音要打出强调的重音动作,随后打出既是呼吸又是结束的预备后动作,后再进入“光”字结束长音。
谱例2-3-67:《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
如谱例2-3-68所示,在歌曲《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第五小节“沧”字第四拍处理为任意延长,随后在第五小节呼吸记号处打出既是呼吸又是结束音的预备拍动作,进入结束。
谱例2-3-68:《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词,沈亚威曲)
上面提到的任意延长音的击拍,只需在打出拍点后,手势保持凝聚感并停留不动即可。
4.结束长音同时伴随有合唱声部或伴奏声部的收拍(www.chuimin.cn)
合唱的主旋律声部唱结束长音,同时其他声部(或伴奏)演唱(奏)有节奏的背景进行,这是又一种收拍方式。这时常用左手打终止长音,右手打拍子,最后一起收拍,如谱例2-3-69所示。
谱例2-3-69:
如谱例2-3-70所示,在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最后小节的收拍,由于是用左手打女高音的长音,故也用左手先收掉女高音,同时再用右手示意让其他声部继续延长,渐弱后再收。
谱例2-3-70:《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火华词,阿拉腾奥勒曲,孟卫东编合唱)
如谱例2-3-71所示,在歌曲《怒吼吧!黄河》中,指挥上例要注意:这里合唱在第八小节唱结束长音,演唱了十三拍后,在第十一小节结束。合唱队唱长音时,指挥左手打长音,右手指挥伴奏声部,内心不必唱伴奏或低音的旋律,而只需数拍子——1、2、3、4……即可。在第十一小节合唱结束的收拍之前,要在第十小节第四拍打出明显的预备拍并用左手收掉合唱,收拍的动作不要太大,但要明确。然后再用右手打最后乐队的低音进行。乐队结束时的收拍动作要大,并用渐强的手势作强收。作为整个大合唱的结束,还可能加上一些其他手势来丰富指挥语言,营造一种气氛,展现指挥家风度,让演员和观众获得满足感。
谱例2-3-71:《怒吼吧!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
(二)弱收
弱收的动作幅度较小但花样较多。
(1)首选的动作是将前面讲述的强收技术动作给予在幅度上的缩小,形成弱收。
(2)弱收还可以用轻轻地一划、一捏、一挑、一按等来表示收束。
(3)弱收前常有渐弱,需要加进渐弱的手势,再接收拍。
(4)弱收可用预备动作,也可不用明显的预备动作,但总是保持有潜藏的预备动作。
(5)弱收可以反弹,也可以不反弹。
以上几项要求都可以在谱例2-3-72的最后结束处进行练习。
谱例2-3-72:《半个月亮爬上来》(新疆民歌,杨嘉仁、蔡余文编配)
(三)声部退出的收拍
在指挥的过程中,为了对合唱中某一声部的退出情况做出提示,指挥者应当做收拍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将声部的进出情况清晰地展现出来。这种“临时性”收拍区别于全曲结束收拍,它的动作常常较小,但同样需要有预备拍进入。
如谱例2-3-73所示,当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旋律发展到第三小节时,领唱正式加入,在这首歌曲的第四小节处,女声合唱声部有四拍的长音,因此,合唱指挥者应当在第三拍上打预备拍,进入第四拍时,指挥者要打一个收拍的动作,从而将女声声部“收掉”。
谱例2-3-73:《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范禹词,麦丁编曲)
如谱2-3-74所示,在歌曲《在太行山上》中,男声衬垫句“照遍了东方”的“方”字,“纵情歌唱”的“唱”字,都需要打出收束动作。这里可用右手打女声,左手打男声。动作过程:在女声“遍了”处伸出左手做准备动作,在“东”处左手打预备拍,在女声“方”亦即男声“照遍了”处打发音拍,随后在男声“方”处打收拍。
谱例2-3-74:《在太行山上》
如谱例2-3-75所示,在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中,由女声演唱旋律句停顿处由男声演唱衬腔。这里虽然很短小,但也有一个“准备、预备拍、收拍”的过程。第一句的男声进入准备动作在第三小节歌词“马儿”处,预备拍在歌词“翻山”处,发音拍在第四小节第一拍,收拍在第七小节第三拍。第二句的指挥动作相似第一句,准备动作在第七小节歌词“庄稼”处,预备拍在歌词“闪金”处,发音拍在第八小节第一拍,收拍在第八小节第三拍。
谱例2-3-75:《打起手鼓唱起歌》(韩伟词,施光南曲)
如谱例2-3-76所示,在歌曲《伏尔加船夫曲》靠近结束处,第一、二小节第三拍要给男高音后半拍出来,接着在第三小节打了男高音“拉”字的长音,然后在第五小节第三拍收掉男高音的长音,随后在第五、六小节给女高音后半拍出来,第七小节第三拍收掉女高音的长音。这个段落指挥应当按划线进行总谱读法。
谱例2-3-76:《伏尔加船夫曲》
(四)前段的“收”与后段的“起”
在合唱歌曲中,对于前段的“收”与后段的“起”,指挥者往往有多种处理方法。如谱例2-3-77所示,在歌曲《在太行山上》中,用前段中板段和后面快板段之间的转换,来作为这三种打法的练习。
谱例2-3-77:《在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
第一种处理方式:指挥者主要运用两个动作,首先,将前段收掉,再从后段开始起拍,即我们所说的“先收再起”。在做“先收再起”中的“先收”动作时,指挥者可以分别让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朝着左侧与右侧的方向进行横打,之后指挥者再通过预备拍向下直打,进入新的段落中。客观来讲,这种“横收直进”无论从收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起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清晰的。
图2-3-58 “先收再起”动作
第二种处理方式:指挥者只做一个动作,前段收拍的同时就是后段起拍预备拍。
图2-3-59 收拍也是后面进入的预备拍
第三种处理方式:即不给呼吸,将两段连接起来的粘结性的打法。这时要求:(1)“场”字两拍打合拍。(2)“场”字弱起渐强到“我”字。(3)从“场”到“我”字不准呼吸。合唱团可以运习“不同时呼吸”(亦即循环呼吸)方法,比如安排部分团员在前段尾部的“郎”字呼吸,部分在“上”字呼吸,部分在“战”字呼吸。从而保证从“场”到“我”字不准呼吸而粘结过去。(4)将新段落开始处“我们在太行山上”处理成“慢起渐快”的速度。
前段的“收”与后段的“起”还表现在合唱结束伴奏进入的关系上,有时可以将合唱延长到伴奏进来处才收束,从而将收和起处理在一个点上来加强段落间的融结性。这时常将左手打终止长音,将右手提起打钢琴进来的预备拍,然后左手收拍右手继续。
如谱例2-3-78所示,在歌曲《雨后彩虹》中,将第五小节男高音、男低音延长到快板钢琴进入的第六小节第一拍。
谱例2-3-78:《雨后彩虹》(陆在易曲)
有关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的文章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指挥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对音乐的提示与引导,这种特殊的表演美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指挥表演艺术却是一个例外,指挥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能够充分吸收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使得指挥表演艺术具有了别样的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指挥者与演员对艺术的分析路径是基本相同的。......
2023-10-20
(一)增进和谐“合作”是合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合唱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要与合唱队的声音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合唱艺术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合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活动。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活动,人们得到了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10-20
集体性的音乐活动是指挥存在的重要依托,指挥是一门大众的艺术,更强调广泛的人员参与。尼古拉依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职业指挥家;发展到近现代时期,世界范围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家,如著名的卡拉·扬、伯恩斯坦、小泽征尔,等等。图2-1-1指挥家卡拉·扬......
2023-10-20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以合唱歌曲《阿拉木汗》为例,分析总谱读法的几个阶段,以期让读者对总谱的读法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了解《阿拉木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谢功成,我国著名作曲家,湖南永兴县人。合唱音乐是谢功成重要的创作领域,《阿拉木汗》是他早期的一首优秀的合唱改编曲。......
2023-10-20
二是声部与声部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向关系,属于合唱整体,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被称为总的谐和。(二)纵向关系:纵的谐和要想对合唱作品的和谐特征有所把握,对于和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谱例4-3-16:大三和弦在合唱作品中,无论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其各音倾向不变。......
2023-10-20
节奏的本质是不同长短、强弱音符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歌曲曲调的情感表现,主要由歌曲的调式、调性、音阶等因素所决定,但其也与节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不能称其为音乐,它仅仅是音符的排列而已。因此,指挥者应当尽可能地领会音乐创作者的节奏用意,从而在指挥过程中体现这种统一性的节奏要求,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2023-10-20
在实际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应当在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间隔处,打出一种既是分句同时有能够对呼吸进行提示的动作。句尾长音大都是三拍、四拍。在这首歌曲中,第二小节为两拍休止,第三小节为一小节加任意延长的休止。谱例2-3-140:《龙船调》(四)任意延长任意延长可能在全曲的终止,也可能在歌曲内部。任意延长可能在拍点上,也可能在后半拍上。指挥任意延长,即将手势停留在延长音上不动保持控制感即可,如谱例2-3-141所示。......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