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曲线、直线、点型拍子图式

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曲线、直线、点型拍子图式

【摘要】:(一)曲线、直线、点我们可以把拍子图式的线条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曲线型”,第二种是“直线型”,第三种是不构成线的“点型”。这样练习出来的图式,才可能始终建立在“点”上。变化主要在第三、四拍。

(一)曲线、直线、点

我们可以把拍子图式的线条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曲线型”,第二种是“直线型”,第三种是不构成线的“点型”。通常情况下,“曲线型”常用于慢速的乐曲中,“直线型”和“点型”常用于快速的乐曲中;抒情性常用“曲线”,弹跳性常用“直线”和“点”。“点”可以有图式轮廓,也可以不打出图式轮廓。

(二)图式练习

在做图式练习时,指挥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指挥者可以先单独做右手练习,之后再做双手练习。

(2)当拍子运动时,其上方顶点与下方落点,要求必须在同一个竖切面以及同一个水平线上的上、下横切面上,如图2-3-21所示。

图2-3-21 拍子运动示意图

(1)当指挥者从前一拍点过渡到后一拍点时,应注意不是将手“拿”过去,而是将手“反弹”过去,如果将手“拿”过去,就会使得动作显得僵硬。

(2)指挥者在做双手练习时,除了两手同等使用外,还经常用右手带动左手,故右手动作可稍高、稍靠前,幅度稍大一点,而左手动作稍低、稍靠后,幅度小些。开始练习时不必想左手,只是让它跟随右手即可。

在做图式练习时,指挥者常常容易犯以下几种错误:

(1)指挥者的左手与右手缺乏相应的控制感,所做出的指挥动作仅仅是跟随音乐的变化左右“摆动”自己的双手而已,没有意义可言。

(2)指挥者在打曲线图式时,其动作仅仅是“画线条”,打出的拍点丝毫没有棱角感,严重缺乏控制感。

(3)如图2-3-22所示,在4/4的第四拍以及3/4的第三拍上,指挥者常常会以一种向上“铲”的画线方式来打拍点,而没有通过预备拍打出这一拍的拍点,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图2-3-22 4/4拍示意图

(4)如图2-3-23所示,在打2/4拍时,指挥者第一拍的动作幅度往往容易过小,而第二拍的动作幅度往往容易过大,此时指挥者的右手像是一个反写的“C”字,这显然是错误的。

图2-3-23 2/4拍示意图

(5)在4/4的第二拍,2/4的第二拍,手掌向内翻转,从而无法形成这一拍的控制感。我们强调初学者的手型和运动走向、运动空间应当像弹奏钢琴般——“平板直角”。

(三)各类拍子的图式

1.二拍子图式

在一些中速、慢速以及快速的二拍子歌曲中,指挥者常常使用二拍子曲线图式进行指挥。

二拍子图式的基本动作要领是:第一拍落点后,指挥者的手要向外反弹;第二拍落点后,指挥者的手要向内反弹,如图2-3-24所示。

图2-3-24 二拍子曲线式图式

二拍子图式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第二拍的不同落点上。我们将第二拍落点分为以下五种类型:第一种:同第一拍一个落点,如图2-3-25所示;第二种:第二拍在外落点,如图2-3-26所示;第三种:第二拍在内落点,如图2-3-27所示;第四种:第二拍在上落点,如图2-3-28所示。第五种:第二拍在下落点,如图2-3-29所示。

图2-3-25 同落点

图2-3-26 外落点

图2-3-27 内落点

图2-3-28 上落点

图2-3-29 下落点

图式的训练放大如下:先打“点”,待“点”打顺畅后,再将“点”向外(右)向内(左)移动,成为第一拍和第二拍,然后再将“点”按上述五种落点方式进行练习。必须注意在打图式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拍点,而不能变成“画线”的方式。这样练习出来的图式,才可能始终建立在“点”上。

在实际指挥中,指挥者常常对以上所讲的五种不同落点进行混用,事实上,在指挥过程中运用不同的落点,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丰富指挥者的指挥语言,指挥者应当根据以下两点原则来选择落点,首先是根据旋律的上下流动线条,其次是根据即兴因素选择落点。

如谱例2-3-2所示,我们选用歌曲《珊瑚颂》作为练习的例子。在乐谱的上方标注了相关文字,其中,“同”是指同一落点,“上”是指上落点,“内”是指内落点,“外”是指外落点,“下”是指下落点。在练习的过程中,指挥者应注意体会。

谱例2-3-2:《珊瑚颂》

直线拍和“点式”之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点式”有反弹动作,每拍都有拍点,打不打图式均可,指挥者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而直线式则无反弹动作。一般来说,二拍子的直线拍和“点式”只在一些速度较快的作品在使用。

图2-3-30 直线拍

图2-3-31 点

如谱例2-3-3所示,在歌曲《太行山上》开始的部分,指挥者可以只打“点”,当合唱者演唱到“敌人从那里进攻”这句歌词时,指挥者才开始打图式。

谱例2-3-3:《太行山上》(桂涛声词,冼星海曲)

2.四拍子图式

四拍子的曲线式打法较为通用,慢速、中速、快速都可使用。慢速的歌曲如《长城谣》,中速的歌曲如《哈利路亚》,快速的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

在练习4/4图式时,指挥者可以参照练2/4的方法进行练习,即先练拍点,之后再挪动落点,形成相应的图式。

曲线式四拍子的图式,第一拍总是朝下,第二拍总是朝左。变化主要在第三、四拍。第三、四拍相似于二拍子的图式,即亦分成:同落点,如图2-3-32所示;外落点,如图2-3-33所示;内落点,如图2-3-34所示;上落点,如图2-3-35所示;上上落点(第三第四拍都打上落点),如图2-3-36所示;下落点,如图2-3-37所示。

图2-3-32 同落点

图2-3-33 外落点

图2-3-34 内落点

图2-3-35 上落点

图2-3-36 上上落点

图2-3-37 下落点

如图2-3-38所示,在实际的图式打法上,“外落点”的第三拍靠近内侧,以便于第四拍落点不至于太靠外;“内落点”的第三拍则靠外侧,以便于第四拍的落点靠近内侧。

图2-3-38 内、外落点的第三拍打法

如谱例2-3-4所示,指挥者在练习四拍子的双手打法时,应注意在打第二拍时左、右手不要向内翻转,双手交汇不要过分交叠。

谱例2-3-4:《送别》(奥德威曲,李叔同填词,杨鸿年编合唱)

如图2-3-39所示,是四拍子的直线拍图式。四拍子的直线拍图式常用在庄严、节奏轮廓突出的歌曲,如《国际歌》等。

图2-3-39 四拍子的直线拍图式

用四拍子小轮廓“点性”打法,常用在轮廓鲜明的快板歌曲、舞曲和弹跳、顿挫的音乐,如谱例2-3-5所示。

谱例2-3-5:《青春舞曲》(新疆民歌)

3.三拍子图式

三拍子主要是指3/4拍与3/8拍,三拍子图式是一种曲线图式,常用在一些速度较慢的作品。如果将4/4拍子的第二拍去掉,那么就形成了三拍子图式结构。(www.chuimin.cn)

三拍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第二拍和第三拍上。第二、三拍与二拍子图式相类似,可以分成以下六种形式:第一种:同一落点,如图2-3-40所示;第二种:外落点,如图2-3-41所示;第三种:内落点,如图2-3-42所示;第四种:上落点,如图2-3-43所示;第五种:上上落点(第二、第三拍都打上落点),如图2-3-44所示;第六种:下落点,如图2-3-45所示。

应当注意的是:在打外落点时,第二拍应当稍微靠近内侧,在打内落点时,第二拍应当稍微靠近外侧。

图2-3-40 同落点

图2-3-41 外落点

图2-3-42 内落点

图2-3-43 上落点

图2-3-44 上上落点

图2-3-45 下落点

在一些速度较快的歌曲中,三拍子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第一拍向左偏。第二种是第一拍后向左反弹成为第二拍的预备拍。如谱例2-3-6所示,在歌曲《大海故乡》中就体现了三拍子的变化情况。

图2-3-46 三拍子的变化

谱例2-3-6:《大海啊故乡》(王立平词曲)

三拍子的直线拍图式用在快板歌曲、三拍子舞曲性歌曲和弹跳、顿挫的歌曲,如图2-3-47、谱例2-3-7、谱例2-3-8所示。

图2-3-47 三拍子的直线拍图式

谱例2-3-7:《青年友谊圆舞曲》(江山词,天戈曲)

谱例2-3-8:《内依巴河》([哥伦比亚]、奥索里欧曲)

此外,有时还会出现省略第二拍或第三拍的三拍子图式,即在实际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往往要根据音乐的节奏,对第二拍或第三拍进行省略,有时省略的是第二拍,即只打第一拍和第三拍;有时省略的是第三拍,即只打第一拍和第二拍。省略后的拍子图式如图2-3-48所示。

图2-3-48 省略后的拍子图式

如谱例2-3-9所示,歌曲《小白船》是一首需要省略第二拍、只打第一拍和第三拍的歌曲。

谱例2-3-9:《小白船》(朝鲜歌曲)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歌曲《小白船》中,第一、二小节和第五、六小节的节奏都需要对第一拍和第三拍进行强调,此时指挥者可以考虑只打第一拍和第三拍。但由于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处在音乐的开始部分,因此指挥者需要明确地打出节奏,即仍使用完整的三拍子图式进行指挥,待音乐发展到第五小节和第六小节处,再打第一拍和第三拍。

如谱例2-3-10所示,歌曲《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省略第三拍,只打第一拍和第二拍的歌曲。

谱例2-3-10:《我们多么幸福》(金帆词,郑律成曲)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谱例2-3-10中,第一小节到第四小节都在第二拍上强调节奏,指挥者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只打第一拍和第二拍,对第三拍进行省略。

4.六拍子图式

如图2-3-49所示,6/4拍和6/8拍属于六拍子图式,两种拍子的动作基本相似,其共同之处体现为都有六个拍点,六个拍点的打法常用在速度较慢的音乐作品中。

图2-3-49 六拍子图式(6/4、6/8)

以上两种图式,第一种是传统的用法,其特点是六个落点分别落在不同位置上。第二种打法属于新式打法,其特点是让第一拍和第二拍的落点以及第四拍和第五拍的落点在同一位置上,这种打法能够将拍点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指挥者掌握起来也较为容易,如谱例2-3-11所示。

谱例2-3-11:《天鹅》(女声合唱)([法]圣-桑曲)

如果六拍子的速度较快,那么指挥者通常会使用“合拍”来进行表现,具体来说,指挥者通常会将六拍子打成两拍子的形式,相应地将每小节打成二拍子图式,如谱例2-3-12所示。

谱例2-3-12:《平安夜》

当6/4拍子出现4/4加4/2的旋律构成,或者是4/2加4/4的旋律构成时,指挥者可以相应地打出4/4加4/2或者2/4加4/4图式,如谱例2-3-13所示。

谱例2-3-13:《我和我的祖国》(张藜词,秦咏诚曲)

在歌曲《雨后彩虹》中,第4小节可打成2/4拍加4/4拍的形式,第5小节可打成4/4拍加4/2拍的形式,如谱例2-3-14所示。

谱例2-3-14:《雨后彩虹》

5/4拍子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5拍由3拍加2拍构成,第1、2拍同落点;一类是5拍由2拍加3拍构成,第3、4拍同落点,如图2-3-50所示。

图2-3-50 5/4拍子图式

在河北民歌《小白菜》中,五拍子全由3拍加2拍构成,如谱例2-3-15所示。

谱例2-3-15:《小白菜》(河北民歌)

如谱例2-3-16所示,歌曲《婚礼合唱》的情况较为复杂,有些小节是2拍加3拍,有些小节则是3拍加2拍。

谱例2-3-16:《婚礼合唱》(格林卡曲)

通常情况下,7/4或7/8拍子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7拍由4拍加3拍构成,第二类是7拍由3拍加4拍构成。

如谱例2-3-17所示,在歌曲《光荣》中,7拍大多是由4拍加3拍构成,歌曲的速度较慢,可打原拍,原拍图式如图2-3-51所示。

谱例2-3-17:《光荣》(肖斯塔柯维奇曲选自大合唱《森林之歌》)

图2-3-51 原拍图式

当遇到7/4或7/8的快板节奏歌曲时,指挥者可以选择打合拍。即第一拍含三拍时值,第二拍含二拍时值,第三拍也含二拍时值。

如谱例2-3-18所示,在歌曲《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中,7拍均是以“3拍加2拍加2拍”的基本形式构成。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较快,指挥者可以通过打合拍的方式使其成为三拍子。具体来说,就是在第1、2、3拍打出第一拍,在第4、5拍上打出第二拍,在第6、7拍上打出第三拍。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指挥者应当注意第一拍和第二、三拍在时值上有所差异。

谱例2-3-18:《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瞿琮词,郑秋枫曲)

一般来说,9/8、12/8拍子的作品大多是一些速度为中板或者是快板的歌曲,指挥者可以在此类歌曲中选择打合拍,将三拍打成一拍,9/8每一小节用3/4图式,如谱例2-3-19所示。

谱例2-3-19:《我和我的祖国》的B段开始处

12/8三拍打成一拍,每小节12拍,打4拍,用4/4图式,如谱例2-3-20所示。

谱例2-3-20:《士兵之歌》(古诺曲)

在以上内容中,我们列举了各种不同拍子的图式,但在实际的指挥过程中,指挥者常常将这些不同类型的图式与无图式的“点”结合起来使用,特别是在一些音乐风格短促、顿挫感十足、富有弹性的歌曲中,无图式的“点”应用更加广泛,因此需要指挥者根据不同的音乐类型对图式与点进行选择,从而实现灵活运用,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