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进和谐“合作”是合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合唱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要与合唱队的声音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合唱艺术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合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活动。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活动,人们得到了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10-20
“点”与“线”是构成指挥指挥图示的两个重要因素。在音乐进行中,指挥往往是通过“点”(即“拍点”)以及有控制感的“线”(即“控制性挥拍”)来对音乐实现控制的。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重点对拍点和线展开介绍。
(一)拍的起点和拍的范围
如图2-3-18所示是乐理的拍子划分,即一拍分为两个八分音符;如图2-3-19所示是指挥的拍子划分,即一拍一个发音点,每一拍从底部的点算起,拍点后的弹起动作即包含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
图2-3-18 乐理意义
图2-3-19 指挥意义
(二)拍点的作用
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拍点主要发挥着“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通过拍点,能够使发音得到统一。
(2)通过拍点,能使指挥者明确音乐进行中拍与拍之间的节奏关系。对于渐慢或渐快的乐句、乐段控制起来也更加容易。
(3)为在拍点上和在后半拍的发音起预备拍的作用。
(4)为音乐进行中的呼吸、分句、附点、后半拍等等给予提示。
(5)为停顿、收束起预备拍和统一收束点的作用。
(6)有控制感的线状拍子,都是在掌握拍点后才得以形成。
(三)拍点的掌握
当指挥者的手掌下落至下方时,在假设点上打出的一个反弹动作,这个反动作被称为“拍点”。
指挥者做出拍点动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挥者做“从上到下”的手势动作,在下方形成拍点,其动作如同拍皮球一样;但是这种动作极易形成一种向下的压迫感,指挥者在做动作时的手臂肌肉也较为紧张。另一种是指挥者做“从下到上”的手势动作,其动作要领是:指挥者先将自己的手放在下方,之后用“推——反弹”从下到上来形成拍点。这个动作有点像演奏钢琴的“向上弹跳音”。“从下到上”的优点是在松弛中通过“弹起”来掌握拍点,对于指挥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如前所说,音乐发音的每一拍是从拍点的底部算起,因而这种“从下到上”的掌握拍点的练习也是合理的。
合唱指挥者在练习拍点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www.chuimin.cn)
(1)拍点的动作位置应在腰部附近,不能让拍点位置过高,否则将不利于指挥。
(2)如图2-3-20所示,在拍点位置上的弹起和下落的线条,应成一个锐角,而不是一个钝角。
图2-3-20 拍点示意图
(3)指挥者在做拍点练习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动作要点,首先是“轻轻推”,其次是“弹起”,最后是“自然下落”,在练习的过程中,指挥者应反复做这三个动作。在打出拍点之后,指挥者手的走势应当是向上“弹起”,而不是向上“拉起”,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4)指挥者在打出拍点时,“点”的位置应当在手掌的掌心上,切记不能将“点”的位置放在手指上或者是手腕上,如果放在手指上,将导致位置过前,如果放在手腕上,将导致位置过后,两种情况都会对指挥产生不良影响。在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为了把握好拍点的位置,可以将自己的手型稍微“扬起”一些。
(5)在手势运动的过程中,指挥者的手型最好保持不变。
(6)指挥者的手势在下落和弹起时的速度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弹起时的速度会稍慢一些,而下落时的速度会稍满一些,但指挥者也应注意不能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否则将容易走上速度的极端。
(7)拍点的练习可以有下列过程:①将拍点后的反弹动作缩小来练习。小动作容易形成拍点,待掌握后再将动作逐渐扩大。②可以在“点”前有些许等待,以便寻找拍点的感觉,但掌握以后即可将“等待感”隐去。③由于需要有“推”的动作,可能会产生前、后的“摇船”式的摆动,以后要逐渐去掉。
(8)指挥者的肩部与手臂应始终处在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之中,切记不能出现紧张的感觉。
(9)指挥者可以先用右手练习拍点,逐渐熟练之后再加入左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自己的右手带动左手进行运动,此时左手不做其他动作,仅仅是跟随右手运动而已。在初学阶段,指挥者最好不要单独做左手练习,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四)点后发音、软拍点和线
在介绍“点后发音”之前,我们应当明确其与“点上发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点后发音”的感觉好像是将要强调的音“拔出来”一样,十分有力,“点后发音”常被用在慢板歌曲中需要加强演唱的地方。
如谱例2-3-1所示,是歌曲《在太行山上新编》的开始部分,在歌词“红”“日”“遍”“东”“方”等处,指挥者均可以运用这种“点后发音”的打法,从而实现对音符的强调。
谱例2-3-1:
“软拍点”即拍点的形成和弹起动作给予软化、缩小化,用在较为抒情的音乐。“线”实际指挥时(尤其是指挥抒情性歌曲),有时并不需要明显的有棱角的拍点,而可能将动作虚化为“线”状。虽然是“线”,但是掌握拍点的人和没有掌握拍点的人打出的“线”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有控制感,后者是无控制感的散态。因而初学指挥者必须从掌握“拍点”开始。
有关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的文章
(一)增进和谐“合作”是合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合唱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要与合唱队的声音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合唱艺术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合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活动。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活动,人们得到了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10-20
指挥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对音乐的提示与引导,这种特殊的表演美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指挥表演艺术却是一个例外,指挥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能够充分吸收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使得指挥表演艺术具有了别样的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指挥者与演员对艺术的分析路径是基本相同的。......
2023-10-20
数字技术最初在平面设计中被应用,可对艺术进行静态的平面效果展示,雕塑艺术最初也利用二维数字技术进行效果图设计。三维数字技术出现后,实现了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相结合,可以给雕塑家置身其中的感觉。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实现雕塑艺术作品的移动、组合、旋转、缩放、更换颜色与材质,快捷准确地呈现艺术思维,也可以进行效果预测展示。......
2023-10-10
节奏的本质是不同长短、强弱音符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歌曲曲调的情感表现,主要由歌曲的调式、调性、音阶等因素所决定,但其也与节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不能称其为音乐,它仅仅是音符的排列而已。因此,指挥者应当尽可能地领会音乐创作者的节奏用意,从而在指挥过程中体现这种统一性的节奏要求,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2023-10-20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在实际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应当在乐句与乐句之间的间隔处,打出一种既是分句同时有能够对呼吸进行提示的动作。句尾长音大都是三拍、四拍。在这首歌曲中,第二小节为两拍休止,第三小节为一小节加任意延长的休止。谱例2-3-140:《龙船调》(四)任意延长任意延长可能在全曲的终止,也可能在歌曲内部。任意延长可能在拍点上,也可能在后半拍上。指挥任意延长,即将手势停留在延长音上不动保持控制感即可,如谱例2-3-141所示。......
2023-10-20
这涉及对非实际事件的现实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款待。其实,我们有理由认为情况正好相反——我们对现实世界的熟悉和思维方式的技巧为我们对虚构文学的兴趣奠定了基础。努斯鲍姆的方法涉及对特定文学文本仔细的和反思性的阅读。......
2023-10-14
前面已经讲过,所有过球心的直线均可视为球面的轴线,因此平面与球相交时,不论平面与球的相对位置如何,其截交线总是圆。两个侧平面P与半球的截交线,其侧面投影是半圆的一部分,水平投影积聚成直线;水平面Q截球体,其水平投影是圆的一部分,侧面投影积聚成直线;两平面P与Q的交线均为正垂线。表4-3球体的截交线图4-35开槽半球例4-17已知带切口球体的主、俯视图,完成其左视图。......
2023-06-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