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拍点和线的艺术思维探究:效果以图示展示

拍点和线的艺术思维探究:效果以图示展示

【摘要】: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重点对拍点和线展开介绍。为在拍点上和在后半拍的发音起预备拍的作用。如图2-3-20所示,在拍点位置上的弹起和下落的线条,应成一个锐角,而不是一个钝角。(四)点后发音、软拍点和线在介绍“点后发音”之前,我们应当明确其与“点上发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虽然是“线”,但是掌握拍点的人和没有掌握拍点的人打出的“线”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有控制感,后者是无控制感的散态。

“点”与“线”是构成指挥指挥图示的两个重要因素。在音乐进行中,指挥往往是通过“点”(即“拍点”)以及有控制感的“线”(即“控制性挥拍”)来对音乐实现控制的。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重点对拍点和线展开介绍。

(一)拍的起点和拍的范围

如图2-3-18所示是乐理的拍子划分,即一拍分为两个八分音符;如图2-3-19所示是指挥的拍子划分,即一拍一个发音点,每一拍从底部的点算起,拍点后的弹起动作即包含两个八分音符的时值。

图2-3-18 乐理意义

图2-3-19 指挥意义

(二)拍点的作用

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拍点主要发挥着“支撑”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通过拍点,能够使发音得到统一。

(2)通过拍点,能使指挥者明确音乐进行中拍与拍之间的节奏关系。对于渐慢或渐快的乐句、乐段控制起来也更加容易。

(3)为在拍点上和在后半拍的发音起预备拍的作用。

(4)为音乐进行中的呼吸、分句、附点、后半拍等等给予提示。

(5)为停顿、收束起预备拍和统一收束点的作用。

(6)有控制感的线状拍子,都是在掌握拍点后才得以形成。

(三)拍点的掌握

当指挥者的手掌下落至下方时,在假设点上打出的一个反弹动作,这个反动作被称为“拍点”。

指挥者做出拍点动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指挥者做“从上到下”的手势动作,在下方形成拍点,其动作如同拍皮球一样;但是这种动作极易形成一种向下的压迫感,指挥者在做动作时的手臂肌肉也较为紧张。另一种是指挥者做“从下到上”的手势动作,其动作要领是:指挥者先将自己的手放在下方,之后用“推——反弹”从下到上来形成拍点。这个动作有点像演奏钢琴的“向上弹跳音”。“从下到上”的优点是在松弛中通过“弹起”来掌握拍点,对于指挥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而且如前所说,音乐发音的每一拍是从拍点的底部算起,因而这种“从下到上”的掌握拍点的练习也是合理的。

合唱指挥者在练习拍点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www.chuimin.cn)

(1)拍点的动作位置应在腰部附近,不能让拍点位置过高,否则将不利于指挥。

(2)如图2-3-20所示,在拍点位置上的弹起和下落的线条,应成一个锐角,而不是一个钝角。

图2-3-20 拍点示意图

(3)指挥者在做拍点练习时,主要有以下几个动作要点,首先是“轻轻推”,其次是“弹起”,最后是“自然下落”,在练习的过程中,指挥者应反复做这三个动作。在打出拍点之后,指挥者手的走势应当是向上“弹起”,而不是向上“拉起”,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4)指挥者在打出拍点时,“点”的位置应当在手掌的掌心上,切记不能将“点”的位置放在手指上或者是手腕上,如果放在手指上,将导致位置过前,如果放在手腕上,将导致位置过后,两种情况都会对指挥产生不良影响。在指挥的过程中,指挥者为了把握好拍点的位置,可以将自己的手型稍微“扬起”一些。

(5)在手势运动的过程中,指挥者的手型最好保持不变。

(6)指挥者的手势在下落和弹起时的速度会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弹起时的速度会稍慢一些,而下落时的速度会稍满一些,但指挥者也应注意不能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否则将容易走上速度的极端。

(7)拍点的练习可以有下列过程:①将拍点后的反弹动作缩小来练习。小动作容易形成拍点,待掌握后再将动作逐渐扩大。②可以在“点”前有些许等待,以便寻找拍点的感觉,但掌握以后即可将“等待感”隐去。③由于需要有“推”的动作,可能会产生前、后的“摇船”式的摆动,以后要逐渐去掉。

(8)指挥者的肩部与手臂应始终处在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之中,切记不能出现紧张的感觉。

(9)指挥者可以先用右手练习拍点,逐渐熟练之后再加入左手。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让自己的右手带动左手进行运动,此时左手不做其他动作,仅仅是跟随右手运动而已。在初学阶段,指挥者最好不要单独做左手练习,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四)点后发音、软拍点和线

在介绍“点后发音”之前,我们应当明确其与“点上发音”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点后发音”的感觉好像是将要强调的音“拔出来”一样,十分有力,“点后发音”常被用在慢板歌曲中需要加强演唱的地方。

如谱例2-3-1所示,是歌曲《在太行山上新编》的开始部分,在歌词“红”“日”“遍”“东”“方”等处,指挥者均可以运用这种“点后发音”的打法,从而实现对音符的强调。

谱例2-3-1:

“软拍点”即拍点的形成和弹起动作给予软化、缩小化,用在较为抒情的音乐。“线”实际指挥时(尤其是指挥抒情性歌曲),有时并不需要明显的有棱角的拍点,而可能将动作虚化为“线”状。虽然是“线”,但是掌握拍点的人和没有掌握拍点的人打出的“线”有本质的不同,前者有控制感,后者是无控制感的散态。因而初学指挥者必须从掌握“拍点”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