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合唱艺术的异彩与探究技巧

中国合唱艺术的异彩与探究技巧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合唱艺术与灾难深重的华夏古国同呼吸、共命运,和此间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自觉担负起了救亡图存、追求光明的历史使命。(三)新时期的新中国合唱艺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合唱艺术,表现出较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些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不甚相同乃至大相径庭的各类合唱作品,互为补充、和谐并存,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合唱艺术的多彩画卷。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合唱艺术

西方合唱艺术在19、20世纪之交传入我国以后,中国合唱艺术的拓荒者在“五四”运动前的早期活动(如李叔同的《春游》《归燕》和《采莲》;萧友梅的《晚歌》和《迎冬舞》;以及邱望湘、沈秉廉等人的作品),虽多囿于“学堂乐歌”和新式军营的有限范围,但其带给中国音乐艺术的影响是十分罕见甚至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它最终导致了中国音乐的所谓“现代化转型”。

其后的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我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诞生和发展,以及萧友梅、赵元任等专业作曲家的该领域创作(如萧友梅的《别校辞》、赵元任的《海韵》等),我国的合唱艺术开始朝着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迈出了自己的坚实步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合唱艺术与灾难深重的华夏古国同呼吸、共命运,和此间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自觉担负起了救亡图存、追求光明的历史使命。此间的许多作曲家以他们心中的乐章为武器,用他们各有侧重的天才创作,奏响了现代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如张曙的《洪波曲》、陈洪的《上前线》、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和《垦春泥》、谭小麟的《正气歌》,以及黄自、冼星海、马思聪、刘炽、郑律成、李伟、吕骥、朱践耳和沈亚威等人的多部题材、规模各异的合唱作品等。其中,又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黄自的《长恨歌》等最为著名,堪称我国合唱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二)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合唱艺术

新中国的建立和文教、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合唱艺术的进步与提高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必备条件。然而,由于“文革”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此间的合唱艺术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发展轨迹——“文革”前的合唱艺术出现了几次令人欣喜的发展高潮(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随后的十年动乱期间则跌入了一片荒芜的事业低谷,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以恢复。(www.chuimin.cn)

此间近30年的新中国合唱艺术不仅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如王莘的《歌唱祖国》、刘炽的《我的祖国》和《祖国颂》、沈亚威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刘施任的《祖国颂》、施光南的《周总理,您在哪里》、贺绿汀的《十三陵水库大合唱》和《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丁善德的《黄浦江颂》、张敦智的《金湖大合唱》、晨耕等人的《长征组歌》,以及马思聪、李焕之、张文纲、瞿希贤、王震亚、朱践耳、罗忠铬、李群、田丰、肖白等人的多部优秀作品),而且还诞生了不少独具华夏风韵、颇有东方魅力的中国合唱艺术形式。如虽冠以“革命交响音乐”之名,但实为清唱剧体裁,并以京剧音调为创作蓝本的《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大量取材于各地的民歌、戏曲的合唱改编曲;及以我国历代古曲为音调素材的改编和再创作等。上述堪称经典的合唱作品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当时中国人民较为多样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且也在世界合唱艺术的百花园中,灌溉了一株既具华夏古国神韵,又不乏时代风貌的独特品种。

(三)新时期的新中国合唱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合唱艺术,表现出较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既有继续关注社会现实、弘扬主旋律的传统型作品(如李遇秋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彦克的《把祖国打扮得更美丽》、王世光的《长江,母亲河》、陆在易的《蓝天、太阳与追求》、张敦智的《森林日记》、苏夏的《血写的课文》和《香港之歌》、刘念劬的《生命,宇宙的春天》、石夫的《黄河·太阳》、奚其明的《巨人大合唱》、郑秋枫等人的《珠江大合唱》、王建民和乔维进等人的《长江组歌》、徐景新的《血祭》、金湘的《金陵祭》,以及王西麟的《国殇》等),又有自觉遵循艺术规律、着力追求音乐真谛的艺术性合唱(如陆在易的《雨后彩虹》、刘文金的《红云》、李焕之的《秦王破阵乐》和《胡笳吟》、尚德义的《大漠之夜》、谢功成的《绿色的澜沧江》、李遇秋的《城市之声》、金湘的《诗经五首》、田丰的《云南风情》、武炳统的《中国神话四题》,以及时白林的《孟姜女》等),还有运用现代创作技术探索新奇音乐语汇的另类作品(如瞿小松的《Mong Dong》和《大劈棺》、陈怡的《芭蕉树》,以及郭文景的《蜀道难》等),更有大量作为社会音乐生活主流的群众性作品……这些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不甚相同乃至大相径庭的各类合唱作品,互为补充、和谐并存,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合唱艺术的多彩画卷。

总之,由于新时期以来的新中国合唱音乐拥有了更加多样的技术品种和表现手段,故其虽源自西方,但又努力摆脱西方、追求自我的艺术道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