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进和谐“合作”是合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合唱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要与合唱队的声音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合唱艺术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合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活动。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活动,人们得到了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10-20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合唱艺术
西方合唱艺术在19、20世纪之交传入我国以后,中国合唱艺术的拓荒者在“五四”运动前的早期活动(如李叔同的《春游》《归燕》和《采莲》;萧友梅的《晚歌》和《迎冬舞》;以及邱望湘、沈秉廉等人的作品),虽多囿于“学堂乐歌”和新式军营的有限范围,但其带给中国音乐艺术的影响是十分罕见甚至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它最终导致了中国音乐的所谓“现代化转型”。
其后的新文化运动期间,随着我国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诞生和发展,以及萧友梅、赵元任等专业作曲家的该领域创作(如萧友梅的《别校辞》、赵元任的《海韵》等),我国的合唱艺术开始朝着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迈出了自己的坚实步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合唱艺术与灾难深重的华夏古国同呼吸、共命运,和此间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自觉担负起了救亡图存、追求光明的历史使命。此间的许多作曲家以他们心中的乐章为武器,用他们各有侧重的天才创作,奏响了现代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如张曙的《洪波曲》、陈洪的《上前线》、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和《垦春泥》、谭小麟的《正气歌》,以及黄自、冼星海、马思聪、刘炽、郑律成、李伟、吕骥、朱践耳和沈亚威等人的多部题材、规模各异的合唱作品等。其中,又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和黄自的《长恨歌》等最为著名,堪称我国合唱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
(二)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合唱艺术
新中国的建立和文教、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我国合唱艺术的进步与提高奠定了扎实基础,提供了必备条件。然而,由于“文革”带来的消极影响和负面冲击,此间的合唱艺术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U形发展轨迹——“文革”前的合唱艺术出现了几次令人欣喜的发展高潮(分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前期),随后的十年动乱期间则跌入了一片荒芜的事业低谷,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得以恢复。(www.chuimin.cn)
此间近30年的新中国合唱艺术不仅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家与作品(如王莘的《歌唱祖国》、刘炽的《我的祖国》和《祖国颂》、沈亚威的《毛主席,我们心中的红太阳》、刘施任的《祖国颂》、施光南的《周总理,您在哪里》、贺绿汀的《十三陵水库大合唱》和《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丁善德的《黄浦江颂》、张敦智的《金湖大合唱》、晨耕等人的《长征组歌》,以及马思聪、李焕之、张文纲、瞿希贤、王震亚、朱践耳、罗忠铬、李群、田丰、肖白等人的多部优秀作品),而且还诞生了不少独具华夏风韵、颇有东方魅力的中国合唱艺术形式。如虽冠以“革命交响音乐”之名,但实为清唱剧体裁,并以京剧音调为创作蓝本的《沙家浜》和《智取威虎山》;大量取材于各地的民歌、戏曲的合唱改编曲;及以我国历代古曲为音调素材的改编和再创作等。上述堪称经典的合唱作品和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极大地满足了当时中国人民较为多样的文化生活需要,而且也在世界合唱艺术的百花园中,灌溉了一株既具华夏古国神韵,又不乏时代风貌的独特品种。
(三)新时期的新中国合唱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合唱艺术,表现出较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既有继续关注社会现实、弘扬主旋律的传统型作品(如李遇秋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彦克的《把祖国打扮得更美丽》、王世光的《长江,母亲河》、陆在易的《蓝天、太阳与追求》、张敦智的《森林日记》、苏夏的《血写的课文》和《香港之歌》、刘念劬的《生命,宇宙的春天》、石夫的《黄河·太阳》、奚其明的《巨人大合唱》、郑秋枫等人的《珠江大合唱》、王建民和乔维进等人的《长江组歌》、徐景新的《血祭》、金湘的《金陵祭》,以及王西麟的《国殇》等),又有自觉遵循艺术规律、着力追求音乐真谛的艺术性合唱(如陆在易的《雨后彩虹》、刘文金的《红云》、李焕之的《秦王破阵乐》和《胡笳吟》、尚德义的《大漠之夜》、谢功成的《绿色的澜沧江》、李遇秋的《城市之声》、金湘的《诗经五首》、田丰的《云南风情》、武炳统的《中国神话四题》,以及时白林的《孟姜女》等),还有运用现代创作技术探索新奇音乐语汇的另类作品(如瞿小松的《Mong Dong》和《大劈棺》、陈怡的《芭蕉树》,以及郭文景的《蜀道难》等),更有大量作为社会音乐生活主流的群众性作品……这些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不甚相同乃至大相径庭的各类合唱作品,互为补充、和谐并存,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合唱艺术的多彩画卷。
总之,由于新时期以来的新中国合唱音乐拥有了更加多样的技术品种和表现手段,故其虽源自西方,但又努力摆脱西方、追求自我的艺术道路,必将越走越宽!
有关合唱指挥技巧与艺术思维探究的文章
(一)增进和谐“合作”是合唱艺术的最大特点,合唱艺术强调个人的声音要与合唱队的声音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高度和谐的关系。合唱艺术讲究的是团队精神,在进行合唱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合唱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有益活动。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艺术活动,人们得到了自我展示、自我欣赏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获得了一种心灵的享受、情感的慰藉,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2023-10-20
二是声部与声部同时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之间的音高关系是纵向关系,属于合唱整体,这种关系所构成的谐和,被称为总的谐和。(二)纵向关系:纵的谐和要想对合唱作品的和谐特征有所把握,对于和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谱例4-3-16:大三和弦在合唱作品中,无论和弦如何布置或转位,其各音倾向不变。......
2023-10-20
合唱这一艺术形式不同于独唱、重唱或对唱,合唱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且在人数上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习惯将两组或者两组以上的演唱者同时演唱两个或两个以上声部的声乐表演形式称为“合唱”。由于参与合唱排练与表演的演唱者构成一个群体,因此,合唱更强调群体性的特征,而不是展现个体的个性。这即是合唱艺术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合唱者应当对这一特征进行重点把握。......
2023-10-20
指挥表演艺术作为一种对音乐的提示与引导,这种特殊的表演美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指挥表演艺术却是一个例外,指挥表演艺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能够充分吸收世界三大表演体系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使得指挥表演艺术具有了别样的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指挥者与演员对艺术的分析路径是基本相同的。......
2023-10-20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对收拍展开详细介绍。当指挥者单独使用自己的左手或右手完成收拍动作时,应当注意让自己的另外一个手也有相应的表示。强收可以分为非长音收拍和长音收拍两种基本类型。紧接着在第八小节的“光”字打收拍。如果预备拍有拍点就会形成终止前两个拍点,干扰收拍。乐队结束时的收拍动作要大,并用渐强的手势作强收。......
2023-10-20
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将以合唱歌曲《阿拉木汗》为例,分析总谱读法的几个阶段,以期让读者对总谱的读法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了解《阿拉木汗》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谢功成,我国著名作曲家,湖南永兴县人。合唱音乐是谢功成重要的创作领域,《阿拉木汗》是他早期的一首优秀的合唱改编曲。......
2023-10-20
集体性的音乐活动是指挥存在的重要依托,指挥是一门大众的艺术,更强调广泛的人员参与。尼古拉依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职业指挥家;发展到近现代时期,世界范围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家,如著名的卡拉·扬、伯恩斯坦、小泽征尔,等等。图2-1-1指挥家卡拉·扬......
2023-10-20
节奏的本质是不同长短、强弱音符的有机组合,事实上,歌曲曲调的情感表现,主要由歌曲的调式、调性、音阶等因素所决定,但其也与节奏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不能称其为音乐,它仅仅是音符的排列而已。因此,指挥者应当尽可能地领会音乐创作者的节奏用意,从而在指挥过程中体现这种统一性的节奏要求,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2023-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