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舞蹈学生听不懂韵律-解析与应对

舞蹈学生听不懂韵律-解析与应对

【摘要】:韵律还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频率。声音相比起文字还是更加抽象一些,需要想象,可以通过分层次,逐步来启发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抓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知到的“韵律”。演奏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演奏方式,那么代表的意味也不尽相同,需要和舞蹈学生阐明并加以分析说明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动作的影响。引导舞蹈学生细细听取左手的低音,感受情绪下沉蛰伏,尽量不要做大动作,包括头、身、步伐的统一。

“韵律”一词来源于文学。起初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声韵和节律,后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如《旧唐书·元稹传》:“思深语近,韵律调新,属对无差,而风情宛然。”叶圣陶《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案,挺单调,但是有韵律。”韵律还指某些物体运动的均匀的频率。

自古以来诗乐舞本是一体,诗歌音乐是同源的。中国古代的诗词,比如《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风”是指民间歌谣,“雅”是指朝廷正乐,“颂”则专门是祭祀用的音乐,由此可以看出,《诗经》是用来歌唱的。再如乐府诗、词牌曲牌都是可以用来歌唱的。诗歌语言音调的高低抑扬的组合、字句间的停顿、句式和反复的押韵等仍形成了一定的音乐型性,这也就构成了诗歌中的节奏。

节奏与韵律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但又不完全是同一件事物。节奏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或一个多层次组合的运动组织。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

简言之,节奏就是按照一定速度进行的规律的点。但是韵律之中不仅包括点,更多是与之组合出现的音调变化。

诗歌中有三言、五言、七言、十言的句子,参差不齐,错综使用。不同的节律规律变化,配合不同音调的组合,正如音乐中,规律变化的节奏配合音符的高低起伏层次以及各种长短句的排列与组合。这些高低长短的变化会影响人的情感波动。情感活动的起伏、强弱和转折等构成了情感运动的节奏。郭沫若曾说:“内在的韵律,便是情绪的自然消长,内在的韵律诉诸心而不诉诸于耳。”这里所说的内在韵律就是情感的运动节奏。

在此由诗歌中的韵律引出话题,是因为中国古典舞中有不少内容都是根据古曲来编排动作。而这些古曲又时常和诗歌联系在一起。学生可以借助诗词,这个文字化、具像化的意境来找动作中的感觉,诸如起势、收势、重拍、联动以及过渡部分,一系列的运行速度以及动作幅度。声音相比起文字还是更加抽象一些,需要想象,可以通过分层次,逐步来启发引导学生,从具象到抽象,抓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知到的“韵律”。

谱例10-19

有“孤诗冠全唐”美誉之称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先来看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照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寥寥数语,描绘出一个水天一色波光万里、清丽悠远、孤月独悬的缥缈高远的意境。谱例的古曲乃是为琵琶所作,此为钢琴改编版本。琵琶音色清脆富有弹性,突出了乐曲“清”“亮”的特点,贴合原诗清丽的特点。钢琴的音区范围更广,低音厚实稳重,中音坚实持重,高音华丽透亮,加上踏板的使用延长音尾,更突出原曲天高云淡、孤月悠远的浑然一体之感。

谱例10-20

第一句右手的旋律,第一次演奏时重音在第一拍,配合上左手伴奏给予相同的重音,第二拍马上便要轻下来。结合动作向学生示意,这一段落是音乐刚刚开始,意在空旷悠远的意境。音乐可以做得大气一些,但是舞蹈动作一般不会上来就幅度过大,听声而起势即可,意在“静”,气息随着音乐绵延发展。(www.chuimin.cn)

谱例10-21

相同的音型与节奏型已经重复了一遍,相较于之前的第一句,句尾没有停留在原处而是走了下坡路,并且停留在一个明显的小调和声位置。音乐的下行一般意义上来说,意味着情绪的减退、低沉或者隐秘。演奏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演奏方式,那么代表的意味也不尽相同,需要和舞蹈学生阐明并加以分析说明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动作的影响。

其一,句尾弱化处理。代表着音乐倾向于一种自然消失的结尾,舞者的动作随之也要轻柔下来,但是内在的紧张度不能降低,是为“欲扬先抑”,这一句就是“抑”,为下面更为舒展的长句做准备。

其二,句尾最后一个音si做重音,强调处理。稍稍加重这个音,刻意强调其低沉的属性(注意不要演奏得过重),意在点明舞蹈学生,此处可以做一个停顿,快速而短促地呼出一口气,强调音乐的顿挫感。

两种处理方式都会达到不错的效果,可以先对比演奏,让舞蹈学生细细聆听,多听几遍,同时跟随音乐练习,看看自己哪一种处理方式更舒服。最重要的是,感受到不同的轻重处理所带来的韵律感是不尽相同的,引导学生快速对比,感受不同的演绎方式背后所代表的意图以及情绪的差异才是重中之重。在这样的引导训练下,学生逐渐培养出更为丰富敏锐的听觉处理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音乐精髓。

谱例10-22

这一句跟之前两句相比,明显增加一倍。这意味着舞蹈动作有了更多编排的空间和表现可能。还是像上一句一样,我们可以在演奏的时候提供多种方式,任由学生选择,然后对比其中的意味。

其一,在第一小节前两拍可以暂且蛰伏,在第三拍la,si,si,la这几个音可以做一个小的渐强渐弱,意在婉转,第二小节第一拍sol,la,si本是合为一拍,这里可以刻意把sol和la,si分开,演奏完sol立刻抬手,再弹la,si,把这两个音连起来,结合前一小节的连贯婉转的la,si,si,la,强调它的顿挫感。那么学生在跳的时候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这两个突出表现的地方,婉转渐强渐弱的地方可以步伐紧凑,动作幅度加大,后一个断音可以做一个简短的暂停,配合音乐。

其二,第一小节第一拍si,第二拍re,第三拍mi可以接连做三个重音处理,构成一个小小的开头音台阶上扬,增强顿挫感,更显持重。后面la,si,si,la可以做简单处理一笔带过。第二小节第一拍还可以将sol和后面的la,si分开处理,第四拍re也做一个重音(不要过重)增强收尾感,至此第一长句结束。

配合动作在重音处都加以停顿,或与音乐刚好表现相反,开头前两个重音上行处屏息凝神,在第一小节第三个重音mi处长舒一口气,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谱例10-23

这一句和第二句旋律相同,但重复出现两次的旋律代表着不同的情绪。这一次出现的旋律像是第一次出现的低音应和。尤其在经过了一个长句之后,高昂的情绪可以暂且休息平静,为后面的结尾做铺垫。演奏时可以加重左手的分量,更显声音低沉。引导舞蹈学生细细听取左手的低音,感受情绪下沉蛰伏,尽量不要做大动作,包括头、身、步伐的统一。这个句子明显是一句未完成的旋律,尽量在这里屏住呼吸,不要松掉这口气。

谱例10-24

这是旋律蜿蜒流转最多的一次。开头第一拍si可以弹成重拍,弹完抬手,与后面的mi分开,相对应配合舞者吐气,后面的mi,re,mi,re,si加上下一小节的第一拍la再连贯起来,构成新的一句,相应在此屏住呼吸,但保持动作平稳流动。这样打破原来固定的重拍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第二小节第一拍后半拍开始si,la,sol,la,si,so,la分成一句,此为这个小乐段的最后一句,虽然起始音不在重拍上,但依然可以加重演奏用以提示。最后结束句可以加一个简短的尾声,将最后一句si,la,sol,la,si,sol,la重复演奏一遍,切记要在结尾渐慢,尤其在倒数第二和第一个音sol和la之间。最后两个音拖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可以增加乐曲的完结感。将这些细致的轻重音响对比,以及分句要给学生讲明白,方便他们快速跟上音乐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