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童村行政村由童村、新勇、象峰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镇治西南赤革。童村自然村,旧称童夹岙,简称童,东向沙村、施村,南越西古尖岗是奉化松岙,西接上周岙、童夏家,北与月宫山及横溪的芝山、梅峰、陈婆岙为邻。梅溪南源,过上周番,经童村汇入弦溪后,在双溪口与北源会合,注人梅溪水库,出沙村、施村至金鸡桥,入大嵩江。源自溪坑山岙底和小门坑岙底的两股涧水汇成的弦溪,穿村而过,因水流叮咚,声如弦乐故名。......
2023-10-19
东山原名叶公山,村里居民以叶姓居多。后来又俗称月宫山,因为当时岙内石板桥头附近有一小山,形如弓状,经钱氏平整后营建为民居,取名“月宫”。钱氏发达后,见“月宫”与“叶公”谐音,索性讨其彩头,以“月宫山”呼唤村名。这样,“叶公山”与“月宫山”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混用后,最终“月宫山”取代了“叶公山”。时,月宫山与钱家山(金山)吴家山(吴徐)俞家山(俞山)芝山并称“鄞东五山头”,设五山乡,因月宫山处五山乡东面,遂称东山。
当时,不少东山人外出谋生,在与家乡亲人通信、发电报时,都以“鄞县东乡月宫山”称,“月宫山”之名因此盛行沪甬两地,在台、港、澳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2004年,东山与蒋潭村合并,仍名东山村。
俯瞰东山,地形似镬,四周群山环绕,为坟场岗,南为风响岗,北为青山岭岗,东北为华家山,西部大岗头海拔498米。三面沟壑汇流,民居依山傍水而筑。东北处有一豁口,大溪奔流直下古时,东、南、西、北都有卵石路与周边村庄相连。北过青山岭,通华家岙、桥钱家,过茅嵩岭到韩岭;南由风响岗头向下,贯白岩头、新田头、童夹岙经童夏家到裘村;由风响岗头往西北行,可达芝山,上龙王堂,走钱家山过石梅岗到金峨;西绕前山溪头,过吃水坑湾、蜂窠,到张家岭东下,是联系外界的主道,通管江、大嵩。
东山村现由东山老村、新村和蒋潭自然村三部分组成,面积2.5平方公里,1179户2642人,耕田1158.5亩,山林7433亩相传东山元以前就有民居,小桃岙一带梯田连丘,涧水长流。195年曾发现屋基及灶址,传为东山发源地,但无可考证。其中蒋潭自然村194年前是23户136人,到现在常住80户240人,耕田112亩,山林400亩。全村现有叶、钱、任、范、杜、史、单、金、潘、朱、陈、徐、华、李、蒋、许、周17个姓氏,其中叶、钱为大姓。
相传居东山最早的是任、范两姓,但香火不旺,至今加起来不足30户。
其次是潘氏,也是家丁不繁。任氏,任宗衮元朝时由浙江台州迁来,为始祖,居岙南风响岗一带。范氏,先人范骢宋时由姑苏迁宁波小沙泥街,范毓玄明末从大池头迁来,为始祖,居岙南范家。潘氏,宋时迁入邑内,定居东山当不晚于明朝,居岙内范家与黄泥头之间。而迟来的叶、钱两姓发族繁衍,各自撑起半壁江山。叶氏,元末明初来到东山,先人尚书叶裕第十二世孙叶才,育三子,名成一、成二、成三。其中成一、成二由东钱湖湖塘下迁居东山,是为东山叶氏发族之始。叶才被尊为始祖。成三迁居奉化白杜。叶氏蔚成大族,在岙内各地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风响岗、黄泥头、路下一带。钱氏,自明成化二年(1466),钱镠王十六世孙钱伯尹,字思昱,从钱家山(今横溪镇金山村)入赘东山,为东山钱氏始祖。繁衍发族后散居全岙,在前山溪头、大丘畈、井下畈、笆下田一带较为集中。
东山叶氏现存最早谱序为《金字老谱序》既有谱序,当有家谱。由此推定,这是东山叶氏的第一次修谱。第七修在民国十八年(1929),同邑蔡和锵纂修,十五世孙宗长叶富松(根法)主修,当时叶氏有金、石、丝、竹、武、匏、革、木八房。按金字老谱,行第有二十字:“尧舜日元朝廷公卿、伯叔仲明、宗邦定国、世守忠良”,阳行为“乾坤大定、地久天长位禄名寿、富贵吉昌、忠孝廉能、和顺安常、诗书礼乐、永保其康、义方正直万世传扬云礽蔚起、辑熙重光”,阴行为“贤士经纶、国家文明、修德存仁优裕宽宏、培植本真、重宝尚诚、俊彦高新、君臣廷迎、纲纪平均、叙立充盈、敦厚友恭、显达尊荣”。叶氏宗祠建于村中风响岗下,称叶家祠堂,名“世卿”,有藻井顶戏台,两边两层厢房,五通间大殿,有明堂,可容纳六七百人看戏。南宋绍定元年(1228),上钱氏第一次纂修《四明钱氏宗谱》,由武肃王钱镠九世孙钱节纂修。东山钱氏最后一次修谱在民国二十年(1931)夏历十月,聘鄞县云龙石桥黄宝琮纂修并序,宗长钱礼明主修。钱氏阳行为“具明延希守、伯之克甫安、夫忠友文学、景祥思孟贤、良世德应美、国君尚礼全启宗自仁义、公正永朝宣”,阴行为“百千万亿元亨利贞、惟大仲季、辅性幸恒、本原忠孝、顺泰坤承敬斯道立、善积福生、庆时荣祚、益远昌京”。钱氏祠堂建于村落东前山溪头毛竹山下,坐东朝西,门额“钱武肃王家庙”,堂名“表忠”,有戏台,顶为藻井,两边厢房,楼上楼下,大殿通屋五间,于戏台之间是明堂,可容纳七八百人看戏。清光绪丁亥年(1887)落成,前后耗时逾六载,为钱氏自钱家山(庄家山)迁月宫山后发族到十七世。钱氏分大房、桥头、井下畈笆下田四大房。旧旧时,每年冬至节,叶、钱两姓由族长和各房长开祠祭祖,式隆重,以不忘先祖创业艰辛。
蒋姓集中在蒋潭自然村,另有许姓户、周姓2户据清光绪十四年(1888)杜恒焕纂修的《鄞东蒋家潭蒋氏家谱》序载:蒋氏聚居蒋家潭已经数十代,但蒋姓何时迁蒋潭,不详。据村里一棵可三人合围的大银杏树推算,当在明朝中期。蒋氏在此建祖堂,名“慎德”,再建“赐衣堂”,称外堂前,1980年代被拆。始祖、二世、三世祖墓域在裴葛岙(即登岩山脚下、十八丘田上面的山岙里),四世祖墓域在力浦塘(今大碧浦)。世次排行为“显国朝廷贵、金增富有良、家修成美大、世德兆隆昌、忠孝为先至、贤能启后长”。现“有”至“成”辈五代共荣。1958年代造水库时挖到深处是卵石大道。蒋潭之潭的位置,在毛竹山下大池根田下,1980年代造房挖地基时,用二丈长毛竹竿插下去不见底。后来被瓦砾填满而无潭。现有水澈味甘,终年不涸的拗井一口,位于现大会堂右,与一棵古银杏树相对,是为蒋潭之见证。
东山自然人文景观独特。据《鄞东月宫山钱氏宗谱》载,黄宝琮曾有《月宫山风景十咏》,王彭寿曾撰月宫八景诗,这八景即是“大岗积雪”,绕宅诸山以大岗为最高,故积雪最久;“前山斜阳”,即庙前山,山面西北,斜阳对照,晚景可观;“龙潭飞瀑”,村东大路沿溪而下路下有潭穹然无底,潭上有岩石直立如壁,溪水到此飞悬石上,水声不绝;“牛陇古邱”,即牛场陇古冢累累,草木丛生,儿童多牧牛其间;“红岩香篆”,红岩殿,神忏灵显,香火不绝,村人多祈祷之;“青岭茶歌”,即青山岭,岭上多茶树,采茶时歌声婉转可听,乐事也;“板桥小市”,即石板桥头,村人跨溪而居,架石为桥,以通往来,后人在桥畔设摊,几成市肆;“风岗寒蹬”,即风响岗岗上石蹬平坦如砥可憩行踪。清咸丰六年(1856)于村东建“裴君庙”,每年正月初六起演戏祭祀,至今尚存。
民国十八年(1929)在西山头入村处造“望月亭”,沙孟海书亭碑,已毁。龙潭左上侧依山筑“慈竹亭”,现存。依山壁红岩而建的“红岩殿”,建时无考,现为“红岩禅寺”。红岩殿下有会济庵,三间两厢房。日时长年供应茶水。
蒋潭自然村,除有三人围银杏外,还有两人围的香樟、枫树和溪口树,且各竖村之四角,与村后翠竹相映成景。
东山交通不便,使得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几百年来一直过着“上摩肩胛,下摩脚底”,“脚娘肚(小腿)当米缸”,五市不出(赶市集),镬爿吊起”的生活。习惯于背毛竹去韩岭市设卖场,去塘头市买米,到横溪市(买)卖猪、牛、羊,挑着茶叶去平原地区穿街走弄“打乡”(叫卖),代代如此,故土难离。
民国七年(1918)农历十一月十八,正是天寒地冻时节,突发一场不明大火,火舌从村中心的大丘畈始,借着风势,往东窜向沿山溪头,往南扑向风响岗头,全村三百多间房子被吞没,半个村庄夷为平地,半月后余火才尽。屋漏偏遭连夜雨,四十天后,又一场大火从村西烧起,毁损房屋百余间。为生计,山民背井离乡,远走上海、宁波等地寻求发展。
东山雪景(谢赛定摄)(www.chuimin.cn)
开始,大多数难民都以贩卖柴炭、竹器为生。不久,去上海的难民传来佳音,在上海老乡的帮助下,做起了柴爿、木炭、茶叶、竹木器的生意,在里弄小街租借房子开起了薪炭店、山货店。为扩大销路,打开市场,难民们组织起“东山联谊会”,以此联络乡谊,沟通信息,逐步形成商业销售网络。到后来,上海薪炭行几乎都是东山人开的,林特产品占据了上海滩。东山的山林特产有了销路,斫柴、烧炭兴旺一时。上海之外的别地东山难民闻讯回流,一部分回家乡投入生产,重整家业,一部分补充上海开店做生意的人手不足,难民个个各得其所,安居乐业。二三十年之间,在上海的东山难民有204人成了店老板。他们寄钱回家买田起屋,帮助家乡兴办公益慈善事业。昔年火烧屋基地上,又新建了楼房;良田一直买到大嵩、咸祥、松岙。因为选择了林商之路,东山成了当时大嵩地区的冒富村。到1949年前夕,已积累了相当资本,有较雄厚的实力。1949年9月间,狂风夹着骤雨,瓢泼十几小时,山洪肆虐,村内外桥塞路塌,屋倒田毁。从池潭坑到龙潭上、平溪坑到会济庵的主要山岭大道,被暴雨冲垮,还淹没稻田50余亩,田畈一片流沙,晚稻绝收。全村被毁房屋数十间,村民叶阿初屋塌人冲走,遗尸山洞。村民组织生产自救委员会,分头清理受淹埋田地,重修山岭大道,赶种秋冬作物。生产自救委员会委派叶安庆、叶启春、叶咸仁等去上海,向东山旅沪工商业户募集资金。听到家乡遭灾,“东山联谊会”全体人员解囊相助,共筹集大米300多石。自当年10月起至1950年清明前,全部恢复被毁田地、道路和堰沟等设施。
1955年至1980年,东山相继建成了红岩堰、裴夹岙、西山头、中央畈、茅舍下、里夹岙、华家山等大小山塘水库。1975年建成陈家堰翻水站,经二泵翻水灌溉外畈农田。自陈家堰至西山头筑引水渠道长约1500米。同时还建成了从会济庵到里夹岙水库的引水堰沟100米。1950年代及以后的蒋潭村,修造二口大水塘,到下路挖河道、改造滥水田,与华山村一起造象牙山水库和黄金岙水库。
据1959年统计,东山有竹山3333亩,杂木林1500亩,茶山150亩。还先后在青山岭岗、大头山、应家湾岗头上庵、张家岭、董家山坡等地开荒造林。1963年在天打岩岗、池潭岗头、应家湾、胡家岭头、野猪路等山坡岗头,种杉树苗580亩,现已成林。茶叶曾是东山引以为豪的特产。1949年前有茶园150亩。1962年成立茶叶队,组成4个茶叶专业小队,分别在徐莫岙、龙王堂(包括绣花岩)、啸仙天、上庵等地辟建4座茶园。到1970年开垦出茶园475亩,加上原有的,共600多亩。1963年建半机械化茶厂,部分解脱了手工制茶的劳累。1970年产干茶160担,1983年达到528担。后来,茶叶生产也实行家庭责任承包,后因重工轻农,产量逐年下降。
1955年在叶家祠堂旁边溪坑对面建集体牧场。1967年牧场迁到岭下野猫洞,劈山建场,后来发展成“百猪场,社员家庭养猪达到一人一猪、一亩一猪的指标,村年终存栏生猪605头。养猪能手陆阿菊1958年养出了单只600斤的高产猪,破了当时国内养猪单只重量的记录,1959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浙江省劳动模范,又出席全国群英会。1979年从新昌引进本国种长毛兔100只,在前山溪头钱家祠堂后办起了长毛兔养殖场。1982年从事养兔的社员达到200多户,被县里评为“首创全县千兔大队”的称号。
1985年被列为省长毛兔良种基地。198年长毛兔存栏7500只,养兔收入12万元以上。1987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兔毛滞销,养兔业走向式微。
东山素有办厂传统。1950年代中期就建起了各类村办集体厂。1956年利用毛竹资源,先后办起热水瓶竹壳厂、竹编工艺厂,因工艺精细,造型精致,畅销国际市场,产值连年攀高。1980年达134万元,创汇60多万美元,当时有职工361人,发放社员工资12万元,上交集体利润20万元。据1989年末统计,东山从事竹编生产人员有500多人,全年总产值在90万元以上。
1980年代后,村办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当时村集体先后兴办过车木加工、乐器胡琴、电缆铜管、雕花竹筒、小木材加工、麻纺、砖窑、羽毛球篦箕、羊毛衫等生产厂。其时蒋潭有竹编、玻璃眼珠、印刷等工厂。全村现有一定规模企业34家,本地知名企业有钱德康的宁波市鄞州东方九州食品工贸有限公司,钱国义的东港气门嘴有限公司,在外地的知名企业有叶志华的恒力液压集团(五乡),钱贤平的宁波德诚工具有限公司(集士港),钱小华的华辉磁性有限公司(小港),钱贤锋的宁波环瀛汽配有限公司(姜山)等1960年凭借落差建水电站一座,功率60千瓦,供全村照明。另设饲料粉碎机加工饲料。1969年在牛陇古丘刨坟地1.5亩,投资6万元,历时2年建成1000人座位的大会堂。1973年劈挖石,投资14万元,投工2万多,费时3年4个月,建成5.26千米长,6米宽的盘山公路。为解决饮水之难,于1987年投资27万元,铺设白铁自来水管取代先前的竹管。又历时1年,耗资20万,利用华家山水库的蓄水,建塔提水200米,并于村西黄泥头山上另外建塔1座,作为旱时备用水源。1987年,村自来水正式开通。现在位于71省道边西山畈的东山新村,一、二期总投资4536.1万元,占地面积30482平方米,建筑面积43731平方米,住房280套。东山市场综合楼,设计为一楼菜场、二楼商场、三四五楼为住房48套,占地面积6575平方米,建筑面积15118平方米。
旧旧时,东山无正规的学校教育,只有不固定开办的私塾,有独家单聘塾师的,也有几家合请塾师的。20世纪初,由叶钱两族集资,在村内设上书房与下书房两个学馆。民国四年(1915)八月,由私塾改办东山小学,后名“五山乡中心小学”。1934年下半年,曾经有袁佐文寿景山沙玉琪胡夏林、郑伦等来到东山教书两年多,以教育唤醒山民。1948年上半年,名为“亭溪中心小学”。1950年始由人民政府接管为公立。1969年始办2年制“戴帽”初中。
1950年到1977年历任校长有舒志龙、张启辉徐安庭、忻贤祥、舒光华、蒋学毅、童高中、钱宽龙等。1978年有初中2班,小学10班,教师14人,学生约480人。1981年停办初中。2008年被撤并时,尚有学生30人,教师7名。1978年到2008年历任校长有秦仁祥、曹后旋、钱宗范、叶如康、华召成、张沪波、史华波。2008年并入镇中心小学。蒋潭民国二十六年(1937)时办过学校。上世纪50年代,蒋潭小学校舍借民房,搬到由油车房改建的校舍。学生一般在20多人,设中低段四复式,高段入管江小学。1992年5月并入上城小学。
东山百姓素重教育,子弟读书蔚成风气,通过读书走出山村服务国家的才俊,代有人出。1949年后,特别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由东山小学毕业升入大专院校的数以百计。如:范寿义(芹轩)曾任台北市电信局局长。钱宗孔,1943年毕业于国立北洋工学院机电系,曾任江苏省电力局基本建设处高级工程师。叶世荣,高级经济师。钱宗钊曾任国营672厂职工学院副院长。钱三童,曾任宁波市江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叶昌泽,曾任安徽省重工业厅合肥钢铁公司总工程师。钱海驭(恒方),曾任华东电力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杭州市电力设计院副院长。叶桐村,曾任甘肃省张掖市人大办公室副主任。叶泽民(仲卿),某炮兵师副师长,出席1958、1968年国庆观礼。叶寒华,1944年参加新四军,曾任上海市虹口区宣传部副部长、党校校长。钱桦(金翠),1989年时任山西电力工业局中心调度室高级工程师。叶鲁卿,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钱仲广,1989年时为青海省西宁市建筑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钱宗业,国防科委第七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叶道一,哈尔滨大学副教授。钱志明,毕业于北京大学,1989年时为铁道部天津设计院工程师。钱祖明,1989年时为上海中泰合资工具厂总工程师。叶杏娣,1989年时为上海市三航局工程师。潘汉洪,1989年时任广州造船工程师。钱仲海,1989年时为中国船舶总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工程师。邓美丽,曾任云南省大理自治州政协副主席。钱汉昌曾任咸祥镇人大主席。叶志耀,曾任宁波市口岸办副主任。钱福康,曾任宁波市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叶吉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粮食厅科技处副处长。钱宏伟,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副书记。钱义平,曾任浙江省机械厅综合管理处副处长。蒋良树,曾任上海长江航运公司公安局监委书记。蒋兴海,上海市劳动模范。蒋和法,现为宁波市高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叶彭君,现为鄞州区拆迁办主任。钱华盖,现为鄞州区公安局监管大队大队长。叶坚平,曾任上海市发改委处长。钱磊,现为鄞州区云龙镇镇长。蒋良书,现任上海市虹口区公安局总支书记。范卫东,现为鄞州区台办副主任。什晓璐,上海大学副教授。烈士钱志维等等。
据记载,宋、元、明时,东山属翔凤乡沧门里宋属十四都,元属十四都三里,明属十四都三图,延续至清。清宣统三年(191),属大咸乡民国元年(1912)属翔凤乡四都。民国十九年(1930),隶属鄞县第四区辖下大咸乡民国二十一年(1932),划归五山乡。民国二十四年(195),划归管江乡。民国二十七年(1938),改属第九区,仍为五山乡。1949年5月,隶属韩水区亭溪乡。1951年,隶属俞塘乡,其时蒋潭、陆家、太平桥、大桥合并,名大桥村。1956年东山由俞塘乡划归管江乡。1992年5月,东山村并入塘溪乡。2004年,蒋潭村并入东山村。
(撰稿:钱德祥等)
有关堇山塘溪的文章
现在的童村行政村由童村、新勇、象峰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镇治西南赤革。童村自然村,旧称童夹岙,简称童,东向沙村、施村,南越西古尖岗是奉化松岙,西接上周岙、童夏家,北与月宫山及横溪的芝山、梅峰、陈婆岙为邻。梅溪南源,过上周番,经童村汇入弦溪后,在双溪口与北源会合,注人梅溪水库,出沙村、施村至金鸡桥,入大嵩江。源自溪坑山岙底和小门坑岙底的两股涧水汇成的弦溪,穿村而过,因水流叮咚,声如弦乐故名。......
2023-10-19
塘头村,亦称塘头街村,因地处砂塘岩嘴头而得名,位于镇治中心。东南有古刹天福禅寺,梅溪汇洪溪穿村而过,分隔成塘头街与溪心王两个自然村。塘溪桥贯通了塘头街和溪心王。所以当地称塘头街为“走拢百姓”。相传约300年前,最早在后沙滩盖起了二十来间草房,这是最初的集市贸易,以后逐渐形成了农历逢三、途八,每月六天的集市,称为“三八塘头市”。塘头村历来是半农半商经济。......
2023-10-19
上周村,俗称上周岙,位于镇域南端,东、西分别毗邻童村和童夏家村;南面黄泥岭、银山岗、苦提岭。银山岗东,有出产铜矿的铜脑山。群山拱卫,苍翠清秀;梅溪源头之水,汇合丁源自银山岗的革溪之水,穿村流过,溪流清澈见底,溪鱼游弋于鸦卵石间,恰然自得。山村常年蓝天碧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清风凉爽,生态优美。梅溪两岸因而成为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福地。......
2023-10-19
童夏家村由雁村和夏家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赤革山山体庞大,山势险峻,素为奉界山。自童村东面的黄家岭向西一直修筑至雁村村口,长达近4公里。夏家自然村,因为夏氏先定居,故以姓名村。夏家后山有一棵老樟树,胸径周长5米许,高约30米,枝叶繁茂,形如华盖,树龄近四百年,是夏家数百年兴衰变迁和村民一心守护的见证。所以这里称为“童夏家”。......
2023-10-19
邹溪村地处镇治东南,东接大碧浦,南以东庄岭、青龙山、金钟山与成祥劈岗为界,西邻坊前、塘头,北连鹈山。全村由邹溪、蛤山、前岸、华塘自然村合并而成。也就是说,邹溪村以最早的居民姓邹而得名。邹溪张氏宗谱,“文革”时被毁。邹溪张姓原有两所祠堂,俗名叫老祠堂新祠堂,是同宗的两大支派所建,宗族排行相同。邹溪以姓氏名村,以溪见称。邹溪大桥,原是简易石桥,常毁于洪水,遇暴雨,桥即被淹。......
2023-10-19
塘溪四面环山,山间多溪谷,溪谷之水汇于江河而注于海。域内之溪,均为大嵩江源流,主要有梅溪和亭溪。两溪之水流经镇内大部分地域后,汇于大嵩江,注入象山港。水在塘田中曲折缓流,到育王头,注入大嵩江,全长10.5千米。梅溪水在流量小时全纳入咸祥河,在流量大时则分水至大嵩江。2006年在距原金鸡堰北约200米处,新筑一道滚水大坝,并在其东侧江堤上开口设闸,另引梅溪水从新辟水道流入咸祥河。......
2023-10-19
前溪头村南面的山,统称前山,自大梅山牛泥塘岗东出,为奉化西第一尖山东行的分支,由西而东,经红岩山、青龙山、西山、茶山、虎岩、马前山,过邹溪岭为黄蛇山。一条流经前溪头村之南,俗称前溪;一条流经前后溪头中间,称后溪。山脉与前溪之间有宁横公路,连接宁波和成祥。据民国《郵县志》记载,紧靠前溪南边,有条沟通四面八方的主干道路,以管江经堂为中心,用鹅卵石铺成,宽约1.5米,可通人力车。......
2023-10-19
少年时与兄弟一起同求学于宋朝宝佑年间的举人、叔父杜景牧。在他的指挥下,一月后黄河决口终于堵住了,他受到了朝廷宰臣的嘉奖。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待人敦礼,乐于救助,很受当时人所称道。当代宁波学者张如安在所撰的《元代宁波文学史》中,称他是继袁桷之后,对当时京都文坛产生不少影响的甬籍诗人。明朝末年管江后笆施人。他的先祖是明朝的世袭武职,家世有经学的传统。......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