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江盆地的北部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当地人称为马峰山,因它起伏的山脊形似马背而得名。马峰山高可200米,占地面积1046亩,主产竹木。象山港古称港,古代管江一带系其江湾,下溪滩区域沉沙淤积,故有是名。管江与外界的交通主要是宁横公路,正在建造的宁波至象山的高速公路管江段,经杨梅地山至徐家溪,在船舫山西建有连接宁横公路的坊前进出口。管江村由后溪头、后笆施、徐家溪三个自然村组成。......
2023-10-19
塘溪四面环山,山间多溪谷,溪谷之水汇于江河而注于海。因域内山势西北高,东南低,溪水依山而行,大多源于西北而汇于东南。域内之溪,均为大嵩江源流,主要有梅溪和亭溪。梅溪源出域之西靠南,亭溪源出域之西靠北。两溪之水流经镇内大部分地域后,汇于大嵩江,注入象山港。
据《鄞县通志·舆地志》所载,域内自白岩山麓至金鸡桥畔这段溪坑,古称“邹溪”。邹溪之名,因古时有邹氏来此定居,名为“邹谷”,并以此名山岙之溪。后来邹氏他徙,当地居民统称此溪为“梅溪”。
因发源于大梅山得名。民国初期,域内先贤童第锦、童庆和两先生,曾自上周村之洪武庵以下,直至黄家岭脚约2.5千米的溪坑两岸,栽种了许多梅树,每到岁末年初,两岸红梅盛开,其用意显而易见。梅溪源分南北两支:北支源出石梅岗北面大梅山,流经横溪境内之山坑仙人井和芝山,至域内的双溪口跟南支相汇;南支源出石梅岗南侧与白岩山交界的九曲岭脚,随山势由西向东,穿雁村,越上周,经童村,至双溪口和北支合流后,续向东流,过磬裁桥,绕花园畈,流经沙家、施家桥,偎塘头街,绕邹溪村,直抵金鸡桥下,全长约15千米。
梅溪(杜定国摄)
梅溪还汇集了不少支流,其中坑身较长,流量稍大的有:源出菩提岭的小洪坑溪,源出庵基山、马家山的溪,源出冠山的弦溪,源出象峰的小溪,源出屏风山脚的沙家溪,源出大岭头的小磐坑溪,源出水孔湾的洪溪和源出炮台下的毛岙坑溪等等,故旧时塘溪有“五溪乡”之称。
梅溪之底深浅不一,溪面窄阔多变,蜿蜒曲折,随山势而行。若遇山阻,则折向而流,如逢石岩石壁,便冲激成潭。在地势稍平之处,随洪水而下的砂石沉积成滩,将溪中之瀑、潭、涧、滩集于一身。塘头村的砂塘、邹溪的张家塘等,均为御洪垦田而建。
梅溪水库(史久阳摄)
溪流有利害双重性。域内水患,年代久远的无可稽征。据1920年代《大咸乡赡灾碑记》所载,3年内连遭水灾7次。如1949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三日)晚,梅溪流域内的童村“上坵田”一带,百余间房屋被冲毁,死者14人;亭溪流域内之东山村,数十间房屋被毁,1人被洪水卷走,遗尸石洞。1977年8月2日台风过境,域内许多地方田磡倒坍,稻田堆沙,道路冲垮,房屋冲毁。梅溪流域夏家村前历经百年的石拱桥,被冲得片石无存。邹溪西岸头的百米塘塍被冲断,溪坑改道。发洪水时,往往适逢海潮上涨。如此上泄下涌,故嵩江两岸的村居,一遇洪水,受害最重,有时浸泡水中,数日不退。
梅溪水库建成后,自本世纪初始,溪之两岸,经近十年来的整治,截弯取直,溪底削高填低,沿途修堰筑坝,截流蓄水,两岸垒石砌磡。梅溪水库上游,自雁村始,溪面宽度一般在20米到40米之间,随水流逐步拓宽。梅溪水库以下,溪面宽度大多在50米以上。
源出白云山麓(属横溪镇),东流至城杨洞桥头(属东钱湖镇),与源出亭溪岭之水合流,故名之。溪水出城杨,绕笔架岩之西北麓(属钱湖镇),曲折东流,过俞塘(属东钱湖镇)后,进入本镇华山之钱家,水沿村而过,流经大桥,至马鞍山麓,因东向受阻,折而向南,过北岙村口,依青山麓,于上城之东首续向南流,经徐家塘和黄野猫畈之间,达清水桥畔析分为二,将前溪头村夹于中间。出前溪头,两流合二为一,续向陈家塘和施家塘之间穿流而行,过坊前东之船舫桥后,进入育王塘。水在塘田中曲折缓流,到育王碶头,注入大嵩江,全长10.5千米。(www.chuimin.cn)
亭溪管江段(杜定国摄)
亭溪沿途汇集了诸条小溪。如在马鞍山麓汇泗水岭之长砂塘坑水,大桥南侧与源出青山岭之华山溪相合,北岙口集源于冷水坑等地的北岙溪,清水桥畔会源出张家岭之水,管江村与源出马峰山麓之徐家溪相遇,船舫桥边汇源于黄蛇山北麓之坊村溪。其余流量较小的,不胜赘述。亭溪,因流域周围之山岭海拔普遍不高,山上又多长灌木,蓄水力较弱,故平时流量不大,又兼地势较为平坦,故少险滩深潭。若暴雨不绝,则洪水泛滥;如长期不雨,便旱象环生。所以在其上游流域,时农民为耕田灌溉,在田畈间,挖水井,竖拗棚,筑碶闸,引水灌溉,阻咸蓄淡,与天抗争。其还时,一眼望去,田畈上拗棚林立,大嵩江边则碶闸座座,共有16座之多,现存的有10座。
亭溪流域自本世纪始,近十年来经分段整治,溪面裁弯取直,拓宽加固,两岸石墈用块石垒成,较为整齐。溪之宽度自上而下20至60米左右不等。
这是大嵩地区人民的母亲河,全长36千米,流域面积222平方千米,主要源流是本镇的梅溪和亭溪。大嵩江的干流,梅溪始自金鸡桥,蜿蜒东流,经下岙、周湖塘、大嵩、龚家沙谗、朱家、大谗、虾爬袋、陈家、朱家诗塘、江头,出象山港。金鸡桥至大嵩江口长21.2千米,江面均宽68米,均深2.2米,水域面积1.44平方千米。大嵩江因流程不长,潮汐易入,故咸水较大,既不能灌溉耕田,又不能取之饮用。1974年在江谗头建造大嵩江大闸后,阻咸蓄淡,大闸上游的江段成为淡水河。2006年整治江之源头,拓宽江面,并在两岸用块石筑起了整齐的江堤,直至华塘村西之金鸡二桥。
梅溪水在流量小时全纳入咸祥河,在流量大时则分水至大嵩江。而在本镇域内流程不长,从源头到鹳山渡,只有其全程的五分之一。江之两岸的大堤上,历代先民们在围垦、整治滩涂改造为耕田的同时,为调节水量灌溉、排泄和阻咸等所需,在域内建造了多座碶闸,有石渠碶、西塘碶、王家塘碶、鹤塘碶、张家塘碶、大慈塘碶、育王塘碶、承发堂碶、涨池塘碶、东陶塘碶、永顺碶、石陇碶、林云碶、朱首碶和鹳山渡之潘家碶等。
起自金鸡桥东侧,系人工挖成的河。清朝雍正五年(1727),知县杨懿为改善大嵩滨海地区水利条件,亲临踏勘,并上书详明督院,争取到国库资金,发动组织民众,在金鸡桥东侧挖成一条河道,俗称“咸祥河”,西起金鸡桥,东至横山碶,全长12.5千米。为引梅溪水河,在金鸡桥北约20米处,筑堰拦水,并在堰坝东首凿岩开渠,设闸控水。2006年在距原金鸡堰北约200米处,新筑一道滚水大坝,并在其东侧江堤上开口设闸,另引梅溪水从新辟水道流入咸祥河。该河在域内流程较短,自金鸡桥,经城泗塘,过大碧浦,在鹳山村南首流向犊山(属咸祥镇),长约2.5千米河面因地而异,狭宽不一。河岸曲折,水深平均不到2米。在宁横公路未建成时,该河从金鸡桥到咸祥镇,时有运货帆船往来其间。此河有益于咸祥滨海一带,然本镇域内也得益匪浅。
管江一带还有两条直注大嵩江的小溪。一是源于五塔山和云峰山麓两股溪流会合而成的涨池溪,流经涨池村中心,过涨池塘畈,至涨池碶头,注入大嵩江,流程约2.5千米。二是源于福泉山南麓龙头坑之沨溪。水过东陶岙后,在“龙头八亩”与西岙溪相汇,经东陶塘畈,至东陶碶头,注入大嵩江,流程也约2.5千米。现两溪经整治,溪底平整,两岸石墈整齐,溪面宽度一般在10至15米之间。
(撰稿:童中人)
有关堇山塘溪的文章
管江盆地的北部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当地人称为马峰山,因它起伏的山脊形似马背而得名。马峰山高可200米,占地面积1046亩,主产竹木。象山港古称港,古代管江一带系其江湾,下溪滩区域沉沙淤积,故有是名。管江与外界的交通主要是宁横公路,正在建造的宁波至象山的高速公路管江段,经杨梅地山至徐家溪,在船舫山西建有连接宁横公路的坊前进出口。管江村由后溪头、后笆施、徐家溪三个自然村组成。......
2023-10-19
现在的童村行政村由童村、新勇、象峰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镇治西南赤革。童村自然村,旧称童夹岙,简称童,东向沙村、施村,南越西古尖岗是奉化松岙,西接上周岙、童夏家,北与月宫山及横溪的芝山、梅峰、陈婆岙为邻。梅溪南源,过上周番,经童村汇入弦溪后,在双溪口与北源会合,注人梅溪水库,出沙村、施村至金鸡桥,入大嵩江。源自溪坑山岙底和小门坑岙底的两股涧水汇成的弦溪,穿村而过,因水流叮咚,声如弦乐故名。......
2023-10-19
塘头村,亦称塘头街村,因地处砂塘岩嘴头而得名,位于镇治中心。东南有古刹天福禅寺,梅溪汇洪溪穿村而过,分隔成塘头街与溪心王两个自然村。塘溪桥贯通了塘头街和溪心王。所以当地称塘头街为“走拢百姓”。相传约300年前,最早在后沙滩盖起了二十来间草房,这是最初的集市贸易,以后逐渐形成了农历逢三、途八,每月六天的集市,称为“三八塘头市”。塘头村历来是半农半商经济。......
2023-10-19
上周村,俗称上周岙,位于镇域南端,东、西分别毗邻童村和童夏家村;南面黄泥岭、银山岗、苦提岭。银山岗东,有出产铜矿的铜脑山。群山拱卫,苍翠清秀;梅溪源头之水,汇合丁源自银山岗的革溪之水,穿村流过,溪流清澈见底,溪鱼游弋于鸦卵石间,恰然自得。山村常年蓝天碧水,云雾缭绕,空气清新,清风凉爽,生态优美。梅溪两岸因而成为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福地。......
2023-10-19
邹溪村地处镇治东南,东接大碧浦,南以东庄岭、青龙山、金钟山与成祥劈岗为界,西邻坊前、塘头,北连鹈山。全村由邹溪、蛤山、前岸、华塘自然村合并而成。也就是说,邹溪村以最早的居民姓邹而得名。邹溪张氏宗谱,“文革”时被毁。邹溪张姓原有两所祠堂,俗名叫老祠堂新祠堂,是同宗的两大支派所建,宗族排行相同。邹溪以姓氏名村,以溪见称。邹溪大桥,原是简易石桥,常毁于洪水,遇暴雨,桥即被淹。......
2023-10-19
少年时与兄弟一起同求学于宋朝宝佑年间的举人、叔父杜景牧。在他的指挥下,一月后黄河决口终于堵住了,他受到了朝廷宰臣的嘉奖。他学识渊博,才干出众,待人敦礼,乐于救助,很受当时人所称道。当代宁波学者张如安在所撰的《元代宁波文学史》中,称他是继袁桷之后,对当时京都文坛产生不少影响的甬籍诗人。明朝末年管江后笆施人。他的先祖是明朝的世袭武职,家世有经学的传统。......
2023-10-19
育村由坊前、黄岭、涨池三个自然村组成。管大线沿村居而过,过黄岭向东出马峰山脚,拐西便进入涨池公路,1分钟后是山清水秀的涨池自然村,位镇域西北偏北约5千米处,坐西初东,三面环山。涨池在民国《郭县通志》称为张齐岙,相传因张、齐两姓为原住民而得名;又说涨池岙是管江冲积平原边形成的村落,地下的淤泥与海涂泥无异。......
2023-10-19
前溪头村南面的山,统称前山,自大梅山牛泥塘岗东出,为奉化西第一尖山东行的分支,由西而东,经红岩山、青龙山、西山、茶山、虎岩、马前山,过邹溪岭为黄蛇山。一条流经前溪头村之南,俗称前溪;一条流经前后溪头中间,称后溪。山脉与前溪之间有宁横公路,连接宁波和成祥。据民国《郵县志》记载,紧靠前溪南边,有条沟通四面八方的主干道路,以管江经堂为中心,用鹅卵石铺成,宽约1.5米,可通人力车。......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