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实验报告-实验方案与过程综述

学校实验报告-实验方案与过程综述

【摘要】:经过几年的探索、推进,得出实验成果。(五)实验途径通过学期课程统整,深入落实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2013年1月22日下午,我校召开“理工类拓展型课程研发会”,会议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的七位教授专家们一同参加,与领导、教师们齐集一堂,对我校的拓展课研发工作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

(一)指导思想

实践我校三年规划中提出的“以教科研为先导”的办学思路,立足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的新观念,从根本上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提出

“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是上海市重点课题,是一项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具有前瞻性、可研究性和推广价值的课题。我校作为高中阶段实验校参与该课题研究,于2012年申报了子课题“普通高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行动研究”,并开展研究工作。

(三)工作目标

我校把工作目标定为:把创新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研究,积极探索高中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实施运行机制;通过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实践研究,借助大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全面、健康地发展。

(四)课题研究方法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研究创新素养的科学内涵,分析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创新素养培养的系统性,采用参考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紧紧围绕创新素养的主题,边实践,边研究,边改进。经过几年的探索、推进,得出实验成果。

(五)实验途径

(1)通过学期课程统整,深入落实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我校教师们已经熟练掌握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编制与使用方法,在基础学科的统整指南编制过程中,加入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将创新素养的培养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期机制。

(2)高中生参与大学创新实验项目的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素养。我校高中生参与华东理工大学的创新实验项目活动,这对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借助化学创新实验室的资源,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我校借助华东理工大学的教育资源建成的化学创新实验室,向高中生开设创新课程,由大学教授和本校教师共同执教,有利于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4)利用学校的科技节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科技与创新的良好氛围。学生在参与科技节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创新知识,掌握和运用创新技能,体验和分享创新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

(5)开设拓展、研究课程,拓宽落实创新素养培养的途径。继续坚持拓展课的建设和研究性课程的开发,学生在两类课程的学习中,增长创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素养。

(6)加强管理与教师培训,促进教育综合改革,借助校外优质资源和校内自培,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建立创新素养培养的长效机制

(六)具体实施

1.第一阶段:积极动员与理论学习(2012年2月—2012年8月)

2012年2月15日,我校经过研究,选定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科、教师和年级。首批参加本次课题的实验教师为:(语文)周振甫、陈郁,(数学)郑凛然、臧青,(地理)马晓燕、吴珏,(化学)张继花、马风华、张沈敏、唐捷慧,(政治)黄佳。

2012年2月17日,学校召开课题组会议,童立贤校长做了动员宣传工作,并对课题的背景、意义进行了宣讲,要求各位实验教师在编制课程统整指南时,将创新的内容增加进去。

2012年3月15日,积极撰写市重点课题“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之高中实验学校子课题“普通高中培养学生创新素养的行动研究”的方案,上交给区教科室备案。

2012年5月6日,学校教科室主任包遵锋老师在教研组层面开展动员与指导工作,就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解读,就创新素养的内涵联系实际加以解释。课题组认真学习和领会“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等核心概念的含义,仔细研读总课题报告中的七项研究内容,对总课题有了准确地把握。

2012年7月2日,我校邀请教科研专家张才龙老师进行“创新素养的学科渗透”暑期专题培训。张老师现场作图,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全校教师们编制体现创新素养培养策略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www.chuimin.cn)

2.第二阶段:课程统整与学科渗透(2012年9月—2013年12月)

2012年9月12日,实验教师们借助大学资源,在基础课中渗透创新素养的研究,汇报撰写了《理工类校本课程研发纲要》,即将基础课中的某些板块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提交的方案有:张继花老师的“身边的化学”、庄成方老师的“物理学发展史”、金慧芬老师的“高中生物实验”、马晓燕/吴珏老师的“高中地理”、何燕/臧青老师的“数学拓展”、钱晶莹老师的“工科”等。

2012年11月29日下午,我校围绕“创新素养在基础性课程中的渗透”主题,承办了“让教学充满思想,让创新渗透课堂”的区级教学研讨活动,初三马风华老师、高一唐捷慧老师分别开设了一节化学研讨课。教研员、科研员以及课题实验学校教师和全区化学教师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专家领导们在研讨会上作了精彩的教学课点评和课题指导发言。

2013年1月21日,实验教师们听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沈之菲教授所做的“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学术报告。沈教授与我们讲述了“不同的创新、创新的素养、学生的特点”三部分内容,我们了解到“喜好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特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013年1月22日下午,我校召开“理工类拓展型课程研发会”,会议邀请了华东理工大学的七位教授专家们一同参加,与领导、教师们齐集一堂,对我校的拓展课研发工作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会上,童立贤校长对当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特色学校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013年4月2日,我校召开了“圆梦从这里开始——第三届学生参与大学创新实验项目成果答辩和颁奖大会”,随后又进行了“课程研发中心”的揭牌仪式。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徐汇区教育局长庄小凤、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长兼附中的名誉校长乐清华和上海市教育新闻中心主任沈祖芸,应邀出席的嘉宾还有徐汇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浦正权,华东理工大学的虞大红、孙京诰等教授们以及部分学生家长代表,会议由王村丽副校长主持。该项成果答辩会向全校学生转播,营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与氛围。

2013年5月31日下午,我校举办学生“创新创意大赛”论坛答辩活动,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并且通过论坛活动推广、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2013年6月24日,学校召开课题中途推进会,主要内容有:每组提交本学期的课程统整指南,要有创新素养培养的内容,补充实施后的修改意见和体会;各学科每人准备简短发言,交流实验体会。

2013年11月2日,针对实验教师们在基础课中渗透创新素养的研究成果,我校汇编印刷了部分相对成熟的“创新素养的学科渗透校本特色课程”教材八本,分别是张继花老师的《高中化学》(上下册)、庄成方老师的《物理》、金慧芬老师的《生物实验》、马晓燕/吴珏老师的《高中地理》、何燕/臧青老师的《数学》、钱晶莹老师的《工科》(上下册)等。

3.第三阶段:展示交流与经验总结(2014年1月—2015年9月)

2013年12月5日,学校组织“徐汇区教育系统第七届学术节学校风采展示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专场”活动,主题为“主动转型求发展——依托大学资源,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学校围绕基础课中如何进行创新素养的培养,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五堂教学展示课(见表1),课后开展研讨活动。徐汇区教育局领导,华东理工大学领导、专家,本区高中分管教学副校长和高中教学教导、教科研室主任,区教师进修学院相关学科教研员,本区高中部分学科教研组长,外省市外区县教师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表1 学校围绕基础课中如何进行创新素养的培养而开设的研讨课

2014年5月28日,我校召开“创新素养培养课题会”,主要内容有:反馈教师们课程统整指南(有创新素养培养内容)的提交情况,学校教科室指导实验教师们撰写两年来的实验体会。

2014年6月23日,特聘的孙宝琪专家来校指导,针对上学年编写的校本教材进行专业指导,接受指导的教师有工科的钱晶莹、化学的张继花、物理的庄成方、生物的金慧芬、数学的何燕等老师。

2014年6月26日,学校召开课题总结交流会,校长书记亲自参加并讲话,教科室主持会议。会议先是总结回顾了本课题的近期工作进展,对课程统整指南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提出指导性意见;接着结合孙宝琪专家的指导,对编写校本特色教材的实验教师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要求暑假完成修改。

2014年12月11日,中国教育学会全国教改实验区徐汇实验项目中期督导在我校举行,我校的10位教师同时开设创新素养的学科培养研讨课(见表2),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表2 学校开设的10节创新素养教学研讨课

2015年4月13日,“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科技节暨华理学区第一届科技节”开幕。我校以科技节为契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把“求真务实,以真育真”的核心思想真正落实到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