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内外协同挖掘潜力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内外协同挖掘潜力

【摘要】:为了确保课题顺利实施,学校决定成立以校长、副校长、科研主任等为核心成员,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相关学科教师为研究成员的课题组,同时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刘兰英教授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作为专家团队。在多次教学研讨、与专家互动后,我校教师一次次地调整研究方案,逐渐明晰了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具体做法,在2014年开始尝试进行学科内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总结。本次活动分上午、下午两个专场。

为了确保课题顺利实施,学校决定成立以校长、副校长、科研主任等为核心成员,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以及相关学科教师为研究成员的课题组,同时聘请上海师范大学基教处刘兰英教授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的领导作为专家团队。课题研究集中在预初至初二年级的八门学科(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地理历史、劳动技术、美术)。除了校园文化营造外,课题组重点探索和实践初中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力量,整体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水平,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如专家讲座、专家与教师的面对面互动交流、分学科教研组教师的研讨、教师课堂教学试验、教师教学观摩与课后反思研讨等。主要聚焦于三方面的研究:

(一)组织理论学习

我校教师在最初接到任务时,都觉得与“创新教育”距离很遥远。大多数的教师长期埋头于教育教学的第一线,虽然工作出色,但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多凭经验、直觉处理问题,所以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课外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的开放性课堂。还有许多教师认为创新只是少数天才学生的事,非一般学生所能拥有。而我校是一所位于长桥地区的公办初中,学校生源主要是未经挑选的地块生。面对起点低、基础差的学生,如何对他们进行创新素养的培养,无疑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克服教师们对“创新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创新特点,使教师们明确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我校参与的课题将积极探索中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着重研究与解决在系统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中出现的问题。

刘兰英教授的报告和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帮助教师们梳理了中外学者对创新、创新素养、创造、创造教学等方面的理论,解答了我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课题研究中的困惑。她的发言理论联系实践,教师们听后对创新素养的理解更全面,增强了对课题研究的信心。

(二)梳理研究路径

2013年研究之初,学校利用教工大会、中层两长会、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等积极开展相关的宣传、学习和研讨。学习过程中,学校首先从创新素养研究的价值、培育目标、概念理解、培育视角和案例分析五个角度指导教师明确对初中生创新素养系统培育的内容。其次,重点落在学科课程统整与教学方式革新的研究上,例如学科内容的统整、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业设计的变革、评价模式的变革。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根据初中学生发展特点和本校实际对教科研室提供的《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指南》进行调整,初步形成了园南中学创新素养培养要求任务表(讨论稿)和各学科第一学期《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初稿)。

在多次教学研讨、与专家互动后,我校教师一次次地调整研究方案,逐渐明晰了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重点和具体做法,在2014年开始尝试进行学科内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总结。

我校教师在开展第二学期《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初稿)的同时,就自己学科实验情况,以学期为时间跨段,展开培养内容的系统性、培养目标的系统性、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教学策略方法的系统性等四方面的思考与总结。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梳理研究的路径,我校领导参与研究,以身示范。吕校长亲自设计了数学学科创新素养培养的目标给教师们作参考。例如:

(1)选择哪些(系列化)创新素养培养

①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归纳验证能力,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②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创新素养的相关(系列化)活动

①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

②可分年级实施:

六年级:参与观察、实验

七年级:参与观察、实验、猜想

八年级: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

九年级: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

因为有“法”可依,各教研组教师在学科创新素养培养指南撰写的过程中,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列举各学科可挖掘的创新素养培育生长点,在形成符合学科特点的培养目标系统的基础上,再总结培养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方法,使之形成系统。(www.chuimin.cn)

学校还为教师提供参考案例、教学反思的参考提纲,提供创新素养论文撰写的角度,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及时反思,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三)开展实践行动

在研究方案引领下,教师们在行动上开展了扎扎实实的探索性研究活动。

1.联动区校资源,实施共建共享

学校鼓励教师不仅参加徐汇区教育局举行市教委重点课题开题会及教师专题培训活动,还积极参加各实验校的研讨活动,如位育初级中学和西南位育中学在基础型学科中进行创新素养培养的研讨活动,与我校同是校际联动的汾阳中学和华理附中“让教学充满思想,让创新渗透课堂”研讨活动,在观摩课的同时聆听专家老师的辅导报告。专家的报告使大家深切体会到创新素养在学科领域的意义,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作为一线教师要把创新素养实践于课堂,落实于日常。

2.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实践研究

2013年5月9日园南中学举行上海市教委重点课题“基于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特点的区域性系统培养研究”现场研讨会。本次活动分上午、下午两个专场。上午是学校层面的研讨课专场,共有包括数学、英语、物理、美术、劳技、心理六门学科的六节公开课首先进行教学展示。在上半场交流研讨活动中,数学教研员徐晓燕老师从逻辑起点、逻辑生长点的角度点评了园南中学数学老师姚春花的“探究中位线性质”的一节课。刘兰英教授首先对参与课题教师的投入程度给予极大的肯定,同时也对学校子课题历经多次磨砺后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了总结。倪志刚院长针对园南中学在研究过程中聘请专家指导、全员参与课题、多门学科发展、校际联动积极、着力教学转型等经验进行了分析与指导。最后杜俭副局长作总结发言,在肯定了园南中学所做工作的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结合课题就一些教育领域的问题发表了见解,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和广泛的思考。

下午,总课题组倪志刚院长主持徐汇区语文学科专题研讨会专场。庄小凤局长从生物学的“遗传与变异”角度阐述了“创新”的意义。她同时指出,徐汇教育绝不为创新而创新,课题还是要强调“内化深化”,不做“短平快”式研究,课题成果要对助推学生学习能力起到本质的影响。与会的许多教师表示参与了园南中学的创新阶段成果汇报和聆听了各位专家领导的发言后,对自己学校今后开展创新教育有较大的启发。

3.大胆发散,合理收敛

2013年12月12日,园南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在区教科研室专家的指导下,共同探讨了语文课堂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若干问题,并开展了语文学科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推进研讨系列活动。

活动中,学校七年级语文教师周婷开设了“心与手”一课,通过引导学生细寻文中关键信息、续写小说结尾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缜密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理想象、合理创作的创新素养。在课堂中,周婷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在细读文本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有“质”的创作,不仅培养了学生创作的热情,还给予学生合理创作的方法。课堂中,学生表现活跃,各抒己见,在品读文本的前提下,创设着人物不同的命运,继而周老师再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发散思维”与“趋同思维”和谐统一。

课后园南中学的语文教研组进行了认真研讨,就文本的人文关怀、课堂小组讨论的必要性、深度预习作业等问题提出了看法。夏红芳老师指出创新思维应当是“求异”与“存同”的和谐统一,“求异”指的是发散思维的充分培养,“存同”指的是学生应当基于一定的合理创作的方法,创作出有依有据的结尾。严宁一老师和徐妍老师就学生课堂讨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是否需要小组讨论以及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与会的徐教院教科室专家们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如圈画文本应当先于创作,交流创作后应当拼凑出完整故事线索,使学生注重文本阅读的完整性……专家们更是就如何在课堂中实现“发散”与“收敛”的统一的问题上给予一定的指导,给予与会教师们很多启示。

2014年1月13日和14日区教研员顾非石老师在我校初一年级执教,向全区教师展示了创新素养培养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渗透。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教师们提高了认识,收获了许多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4.深化课程统整,确立课程新结构

作为参与教科研室前一轮课程统整的实验校,我校在前期课程统整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3年下半年,学校明确了创新素养下一阶段的培育目标,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统整思路。在此基础上,学校结合创新的内容,要求各学科教师重新梳理课程统整指南,并根据学校的要求,形成我校各学科和各年段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的指南。

我校参与研究的学科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学科挖掘可挖掘的创新生长点,形成学科课程统整指南,并请高校专家和学科教师一起互动交流和问题解析,进一步明确课程统整的思路和特色做法。从文科和理科两个方面将创新的内容结合到指南中,形成有文科和理科两个版本的学科课程统整内容模块表格。

5.聚焦课堂实践,渗透创新理念

2014年4月30日下午,园南中学举行“棉纺文化”探究型课程区级展示活动。上海市探究型课程教研员黄小燕、闵行区探究型课程教研员马丽敏、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探究课程教研员张红梅及区域内部分兄弟学校德育教导、探究课教师近50人共同参加活动。活动中,与会人员首先观摩了以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特色项目棉纺文化为大背景、学校黄道婆陈列室为主要载体,推出的三堂探究型课程公开课:孙宁漪老师执教的语文课“走近黄道婆——我们为黄道婆陈列馆代言”、司韵韵老师执教的英语课“我当英文展馆接待员”及嵇晓薇老师执教的美术课“黄道婆陈列馆讲解员服饰制作”。三节教学公开课分别从黄道婆陈列室展馆宣传、接待介绍、服装设计的角度,诠释了黄道婆精神之于今日学生的现实意义,展示了学校尝试将非遗技能、知识与国民基础教育体系和创新素养教育有机结合的特色办学实践。

随后,与会人员在教研员张红梅老师的组织下,展开教学研讨活动。期间,园南中学储名方副校长从“立足基地建设,开设实践课程”“科学规划课程,形成多元体验”“建立网络平台,共享开放课程”“寻求专业指导,推动课程发展”四方面对学校“黄道婆棉纺文化”课程建设情况作了介绍。区探究型课程教研员张红梅老师表示学校平时对乡土课程的关注度非常高,此次开设的三节拓展探究型公开课,均以学校黄道婆陈列室为营造课程问题情境的出发点,分不同学科不同探讨内容,感觉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课程。从问题呈现、思考讨论、探究实践、评价反思四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落实,每位教师在课前均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得到教师有条理的引领,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创意,展示了非常精彩的作品。活动也得到了市教研员的高度肯定,市教研员希望学校继续深入发掘课程资源,从棉纺文化这一很好的本土及本校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丰富实践。

本次活动既展示了学校立足校本特色在探究型课程建设方面所作的有益实践,更反映了学校师生通过自身实际行动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作的积极探索。随着学校黄道婆棉纺文化的深入推进和展开,更多的青少年学生将近距离感受和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将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