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实施下的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成果

学校管理改革实施下的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成果

【摘要】:图8是我校校本课程的架构图,我们分别在七大学习领域之下,以教研组或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构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综合理科教研组以“科学与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落实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

2011年底,我校依托对办学的顶层设计,通过梳理、提炼世界上主要国家通行认可的学生核心能力素养,考察学生、家长、教师群体所公认的附中学生特质,明确了阅读写作与数学素养、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艺术体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心理调节与自我保健能力、公民意识与服务社会能力、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能力九大核心能力指标。这与学生创新素养的结构(如创新所具备的知识:专业知识,过程与方法知识。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人格特质:创新精神、创新品格、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意志、创新性格等)不谋而合。因此,我们把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校课程”确立为学校课程优化目标。

我们以九大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以丰富和完善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艺术、身心健康、社会实践七大板块的学习领域课程和认知类、实践类、体验类、反思类四大板块德育课程以及特色类、自主类社团课程来深入推进校本课程的建设,制定了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质和能力目标,建立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课程系列(见图7)。

图7 基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校课程架构

2005年我校加入了区域课程统整的研究,通过八年来的实践积累,形成了具有附中特点的《基于标准的课程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包括目标系统、练习系统、内容系统、评价系统四大板块。

在课程模块调整方面,我们增加了劳技学科的烹饪模块,强化了美术版画模块,增加了体育的手球模块等,课程内容注重问题探究的教学,这些探究小课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图8是我校校本课程的架构图,我们分别在七大学习领域之下,以教研组或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建构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综合理科教研组以“科学与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落实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组内教师开发了创意电子、实验、竞赛四个系列十多门拓展课程,指导DT社团、机器人等八个学生社团,组织“徐教院附中科技嘉年华”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各种科技普及活动,形成了由国家课程、拓展课程(探究课程)、社团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课程组成的科学与技术学习领域系列化课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新学习和体验提供了载体(见图9)。(www.chuimin.cn)

在学生创新素养培养上,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继续探索,如学科间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研究深度和落实程度还不均衡,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三类课程间的衔接与递进还须优化,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还须深入探索,针对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学校、社区、家庭的合育资源还须深度挖掘等。

图8 基于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架构

图9 科学与技术学习领域课程系列化建设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学生创新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探索,把激发所有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所有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所要完成的最重要任务。让创造根植于每一个人的思维深处,让创造表现在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中,让创造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基本品质和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