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我校迅速成立课题小组,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明确要求实验教师们在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编制过程中加入“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们经过培训,知道了如何在编制学期课程统整的时候,对可以进行创新素养培养的知识点进行单列。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了创新素养培养的元素,强调了创新素养培养的系统性。......
2023-10-19
创新素养的培养关键需要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如鼓励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关照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创造适宜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等。简要介绍如下:
(一)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
教师要坚信,所有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在“创新”面前,没有后进生与尖子生的差别,关键在于怎样去开采挖掘。教师在实践中应善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主要是九大核心能力指标:阅读写作与数学素养;批判性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自我管理与自主学习能力;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素养;艺术体验与科学探究能力;心理调节与自我保健能力;公民意识与服务社会能力;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能力。
(1)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态度为核心,能力为关键,知识为载体。
(2)提升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提升课程的选择性、提升课程的融合性、提升课程的系统性、提升课程的综合性。这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突出创新素养培养的拓展目标、学习内容、训练内容的制订,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校本课程架构调整、优化(减语文、数学、英语拓展课程,加科学、艺术、体育拓展课程,德育课程,学生社团课程,校园文化课程,社会实践课程)。
图6 “科学与技术”类课程系列化建设
(3)培训教师(借助外力,教师自培)。
(4)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质疑精神、发散思维、科学思想、实践能力、创造意志)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把创新素养培养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加以单列。
(5)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想建模(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设想)—物化建模—分享成果。
(二)解放孩子是创新教育的希望
教育要不压抑学生的创造潜能,必须首先解放学生,给学生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和较为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给他们必要的自由。这是创新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
措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
(1)语文、数学、英语4+1(拓展课程)+1(自主学习)。
(2)物理、化学2+1(拓展课程,学科思想方法培养)+1(自主学习)。
(3)科学2/3+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科技节。
(4)生命科学2/1+校本课程(探究活动)+社团课程+科技节。(www.chuimin.cn)
(5)劳动技术2/1/2(烹饪模块)+校本课程+社团课程。
(6)信息技术2(竞赛模块)+校本课程+社团课程。
(三)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他们
教育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以“个性的充分、自主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方法、教学组织等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措施:基于课堂效益提升的课堂再造。
(1)教研组:不同课型的流程再造。
(2)备课组:①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②分层教学:不同班级教学分层、同一班级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前端给资料、给方法、给平台,后端三位教师分工作细分的针对性辅导)、评价分层(AB卷);③“翻转课堂”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作业辅导;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和主动性的课堂教学四环节实施的实践研究(旧知巩固环节5—7分钟,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环节20分钟;巩固教学成果环节10分钟,当堂讲评总结会议5分钟);⑤基于近五年中考题目解析、横向对比基础上的学科训练体系建立的实践研究。
(3)学分评价,激励多学、优学。
(四)充分尊重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实现对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不是压抑学生的本性,而是唤醒学生自我,引导学生自主,使学生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
措施:“唤醒自我,引导自主”主题教育。
学生工作部/年级组/教研组指导年级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校园活动(指导方法、梳理经验等),具体措施如下:①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活动设计(不同年级);②对初中学生开展生涯辅导的实践研究(不同年级);③对初中学生开展理想、目标的实践研究(不同年级);④对毕业年级学生开展时间管理的实践研究;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设计(不同年级,如学科竞赛、优秀作品展示、课堂笔记展示、思维导图展示等);⑥不同学科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活动设计……
(五)部分教师的观念更新
信息技术教师认为,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科技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老师认为,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关于家庭实验室,我们采用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显性成果就是学生从家庭实验室完成实验的情况及创新实验的获得;隐性成果是指学生参与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人交往合作的程度,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等。评价时我们更关注学生在某一些方面的特别收获,同时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进展。例如,我们对于有特长和才能突出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对他们进行的家庭实验进行展示评比;对于那些能力较差、缺乏信心的学生,又采取了扶放结合的方法,适当点拨、引导,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鼓励他们进行改进,同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加分,提供表现机会。由此,学生自信心的增强,表现在学生能深入思考和敢于质疑。例如,学生在学习“机械功”后,回家用自制的弹簧秤和赛车在木板斜面上进行实验,得到“小车沿斜面上升测拉力做功”的数据大于“不用斜面直接提到同一高度测拉力做功”的数据。因此,他们对书上所说的“动力对机械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做功”提出了质疑。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继续进行实验研究,当发现“小车沿斜面滑动上升测拉力做功”的数据大于“小车沿斜面滚动上升同一距离测拉力做功”的数据,学生根据学过的滑动摩擦力大于滚动摩擦力的物理知识,对遗留的怀疑作了自我解释,获得了对“功的原理”进一步的理解。
此外,通过阶段性的评价,我们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家庭实验活动中的得失,恰当地规划未来的行动。反思,实际上是学生对自己活动过程进行监控和对自己活动结果承担责任的行为。在反思中,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在活动中是否全力以赴、自己是否发挥了创造性、自己有哪些缺点,等等。这些思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活动的内在动机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更热情、更努力地参与活动,而且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变得自律。
缺乏主体意识、缺乏进取心的人是不会有所创新的。学生习惯于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更不习惯于怀疑和考证,是不容易培养出有创造性、有独立见解、有开拓工作能力的人才的。我校化学学科的庄璟老师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先学后教,即把结合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把课堂的时间节省出来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个性化的作业辅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马艺林、朱超云、魏丽霞等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社团和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创新的无穷魅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2012年2月,我校迅速成立课题小组,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明确要求实验教师们在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编制过程中加入“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们经过培训,知道了如何在编制学期课程统整的时候,对可以进行创新素养培养的知识点进行单列。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了创新素养培养的元素,强调了创新素养培养的系统性。......
2023-10-19
我们牢牢把握总该课题组提出的要求,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儿的创新素养。因此我园着重依据原有课程方案开展了边实践边调试的方法,将幼儿创新素养培养融入环境教育课程中。统整目标的目的是统整各年龄段目标实现纵向系统培养。主题目标体现基础课程的目标与创新素养培养目标。我们以主题活动为主干,分别在主题建构、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家园共育等多个途径实施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创新素养。......
2023-10-19
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3-10-19
此次展示周,教师开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显性的创新题材。此次活动加深了教师对创新素养能力培养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使创新素养进入课堂,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尤其是针对同一问题的二次探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出现的观点碰撞,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表现为学生求异发散思维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意识。......
2023-10-19
(一)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要在家里完成实验,学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想方设法准备所用仪器,创设自己的“实验室”,而这个过程可以密切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
2023-10-19
我校的教学教导施逸琳老师是华理学区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坊的领衔人。在创新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借助华理学区这个平台,请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共同参与到相关的课题研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华理学区工作坊的活动中,李艳秋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整数和整除的意义”。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
2023-10-19
缺少在基础课程、第一课堂(主渠道)实施学生创新素养实验的方法。在课程实施中没有普遍重视并形成对创新素养的系统培养,尤其是与基础课程割裂现象严重,培养尚未真正进入“主渠道”。对各年龄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心理特点,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培养缺乏针对性,更缺乏中小幼一以贯之的系统培养。课题的核心思想:以课程照应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发展。......
2023-10-19
(一)在课程实施中研究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基础性内容为主干,将“头脑奥林匹克”中的知识、能力与基础学科教学相整合,形成基础性学科渗透的能力体系和学科课程统整指南,实施对全体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探索。(二)利用优质资源,展开多途径培养让创新素养的培养进入家庭,进入社区,把团结协作、创新思维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开发终身教育功能。......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