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学校实验报告

中小幼学生创新素养系统培养–学校实验报告

【摘要】: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理论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的,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教师追求的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现在有的教师改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课堂上虽然也有一些火热的场面,看似学生不断思考,其实是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牵着学生走。火热的场面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听就懂,一做就错。在整齐划一的答案面前,学习没有了悬念,学生没有了疑问。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只剩下一句空话。(www.chuimin.cn)

采取的策略: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否从学习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其问题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位学生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大量的机会中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