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3-10-19
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理论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是靠“灌输—接受”的模式来完成的,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普遍不能或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或不愿意解决问题。严谨的教学结构,高密度的练习设计,一环紧扣一环的教学环节,教师追求的这种高密度、快节奏,势必会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渐渐地,一些学生失去了提问题的习惯。现在有的教师改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课堂上虽然也有一些火热的场面,看似学生不断思考,其实是教师通过问答的形式牵着学生走。火热的场面实质上反映的是教师自己的思维过程,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学生听听就懂,一做就错。在整齐划一的答案面前,学习没有了悬念,学生没有了疑问。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得不到培养,也就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只剩下一句空话。(www.chuimin.cn)
采取的策略: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能否从学习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其问题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使每位学生得到自身应有的发展;不在于一枝独秀,而在于各擅其长;在丰富的体验中各不相同,在大量的机会中各得其所。
教师的过度“指导”,实际上变成了对学生的主宰,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首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努力创设这样一种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而且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问题的真正存在,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3-10-19
(一)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要在家里完成实验,学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想方设法准备所用仪器,创设自己的“实验室”,而这个过程可以密切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生活能力。每一次实验的成功,都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喜悦,这种成功的喜悦是在课堂上和实验室中无法得到的。......
2023-10-19
缺少在基础课程、第一课堂(主渠道)实施学生创新素养实验的方法。在课程实施中没有普遍重视并形成对创新素养的系统培养,尤其是与基础课程割裂现象严重,培养尚未真正进入“主渠道”。对各年龄阶段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心理特点,缺乏必要的研究,因此培养缺乏针对性,更缺乏中小幼一以贯之的系统培养。课题的核心思想:以课程照应每一个学生的创新素养的发展。......
2023-10-19
2012年2月,我校迅速成立课题小组,召开相关人员会议,明确要求实验教师们在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的编制过程中加入“创新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们经过培训,知道了如何在编制学期课程统整的时候,对可以进行创新素养培养的知识点进行单列。在学科教学中加强了创新素养培养的元素,强调了创新素养培养的系统性。......
2023-10-19
创新素养的培养关键需要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如鼓励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关照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创造适宜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等。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研制,把创新素养培养作为其中的一个元素加以单列。这是创新教育得以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物理老师认为,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2023-10-19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集第一手鲜活的案例、课例,认真梳理总结,让研究工作成果逐步显现。在成人看来,幼儿的想法幼稚,童话、幻想的成分太多,但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这种“非科学”的想象,将此作为创新意识的萌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他们在创新活动中需要多次尝试,不断排除无关因素,需要很多次、很长时间的“创造”才能获得成功。......
2023-10-19
我校的教学教导施逸琳老师是华理学区小学数学学科工作坊的领衔人。在创新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校借助华理学区这个平台,请兄弟学校的教师们共同参与到相关的课题研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自主探索问题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在华理学区工作坊的活动中,李艳秋老师执教了六年级第一学期“整数和整除的意义”。学生亲自操作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发现规律的重要过程。......
2023-10-19
此次展示周,教师开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显性的创新题材。此次活动加深了教师对创新素养能力培养的认识,激发了教师教学创新的热情,使创新素养进入课堂,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尤其是针对同一问题的二次探究,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出现的观点碰撞,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表现为学生求异发散思维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意识。......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