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体育运动:运动负荷强度对气体代谢与能量消耗影响

体育运动:运动负荷强度对气体代谢与能量消耗影响

【摘要】:而且,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心率上升的幅度较快,无氧代谢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也快速增加。④在力竭状态时,经常运动的受试者每分通气量和摄氧量均高于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发展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显然,运动强度增加到50%最大摄氧量以上时摄氧效率降低。

气体代谢反映机体能量代谢的特征,机体能量代谢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气体代谢能力,人体气体代谢能力取决于呼吸、循环、血液及肌肉等系统(或组织)的机能能力和配合程度,并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能力有关。

郝剑等对递增负荷下气体代谢与能量消耗的研究显示:①在第一级负荷运动过程中,受试者气体代谢水平及通气效率与安静时相比有明显提高,摄氧量(VO2)的大小与机体的能量消耗呈正相关,摄氧量越大,能量消耗就越多。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受试者与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受试者相比,前者气体代谢水平较高,但两组测试结果无很明显的差异,且经常运动的受试者气体代谢的增长幅度显著小于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这些结果表明长期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增强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②随着负荷的不断增加,两组受试者间气体代谢水平差异显著增强,长期参加体育运动的受试者的摄氧量以及氧脉搏(VO2/HR)在每级负荷运动时始终大于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而且,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心率上升的幅度较快,无氧代谢系统参与供能的比例也快速增加。以上研究均表明长期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高机体的肺通气机能以及心脏的良好收缩力,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保证其摄氧量增长速度较快的重要因素,也是摄氧能力高于不经常运动的人的关键所在。③在大负荷运动过程中,通过主观感觉疲劳量表和呼吸感觉量表测试出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已经接近力竭状态,且心率也接近最大心率,而经常运动的受试者自我感觉比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好,心率相对较低一些。两组受试者气体代谢指标变化明显,经常运动的受试者摄氧量及摄氧量的绝对值明显高于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且有增长趋势;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摄氧量不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高新友等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受试者氧通气当量(VEO2)保持相对稳定,但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的氧通气当量却快速增加,而且绝对值大于经常运动的受试者。运动结束时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的呼吸商为1.19,而经常运动的受试者为1.14;经常运动的受试者代谢当量为9.84,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为8.21。由此可见经常运动的受试者的通气效率、摄氧能力以及运动能力均高于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④在力竭状态时,经常运动的受试者每分通气量和摄氧量均高于不经常运动的受试者。由此看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表现为机能动员快、耐力长、有氧代谢能力高。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发展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www.chuimin.cn)

也有研究表明,人体在从事不超过5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时,呼吸当量保持恒定不变;若从事超过50%最大摄氧量的运动,每分通气量的增加将明显大于每分摄氧量的增加,即呼吸当量增加到30~35时,机体要从30~35 L通气中才能摄取到1 L氧气。显然,运动强度增加到50%最大摄氧量以上时摄氧效率降低。呼吸当量越小,氧的摄取效率越高。肺的通气功能与肺容量紧密相关,横向研究表明,有训练者的肺容量的各个成分都比无训练者的大,这是呼吸功能良好适应运动训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