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研究文物保护单位

来凤县传统村落:研究文物保护单位

【摘要】:目前,对这批文物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宣抚堡现已列为来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0年,向金銮墓被列入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全书分为疆域、物产、建制、学军、敕赐、文艺六卷。

1.仙人洞崖葬

卯洞绝壁上的仙人洞,是卯洞洞群中最神秘的一个,人称仙洞崖。

仙人洞出土文物(滕树勇 摄)

仙人洞离地一百多米,上下左右全是明岩,猿不能攀。以前洞口有井字形木栏杆,洞中时常云雾缭绕,配以水声,似有仙家居其间。1992年,百福司镇当地居民借杉条攀入洞中,撬开其中棺木擅取文物,对仙人洞造成巨大破坏。经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恩施州文物部门组织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栏杆是古人在洞中修建的“仙人居”,即亡人居,洞中排列8具古棺,有箱子形的、有船形的、有槽子形的,随葬物品达200多件,其中有汉晋铜器,隋唐瓷器,宋元铁器、木器、漆器等。其崖葬规模之大,时间跨度之长,随葬文物之多,在鄂湘渝黔等有悬棺葬习俗的地方,实为首屈一指。目前,对这批文物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

仙人洞悬棺,始建于何时,至今仍然难以解谜。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巨大的人力物力,是绝不可能把众多悬棺安置在洞口的。

200多年前,来凤县第七任知县林翼池写了《卯洞记》并赋诗,文中写了仙人洞及其珠栏,可他也没弄清是什么东西。诗云:

曾说仙人到此游,仙人飘去迹还留。不传姓氏于凡世,畴识玄机以炼修?欲觅石云知素字,却疑函谷遇青牛。渊涛俯瞰成尘隔,画水航江羽扇秋。

但200多年后的今天,洞口的栏杆仍然可见,可至今还是一大秘密。据《来凤县志》(清同治版)记载:

相传,汉、唐时,有径可入。中有金环玉箸,借之者望空中诚心祷求即得。后来,有人以铜杯和锡杯还给,于是仙径隔断,可望而不可及。

清代秀才张治的《仙洞流云》诗云:

危栏倒影落溪流,谁识仙人在上头。

幽草奇花山下路,光风霁月洞中秋。

半湾绿水相环抱,一片白云任去留。

世外红尘飞不到,攀援无计问鱼舟。

另有清人熊梦祥《卯洞》一诗,诗云:

木栏经历必千秋,仙客常从此际游;

玉箸金杯空想象,奇花异草极清幽。

云开石磴烟霞灿,水涌银涛岛屿浮;

壁下澄潭人罕至,鱼龙潜处听寒流。

2.宣抚堡漫水土司城遗址

宣抚堡在南河村中心,落印潭右岸。前有深潭,码头可通西南。后靠高山,幽洞可藏雄兵。附近有大片河谷、台地可耕种、建设。据险以守,万夫莫开。因此,此处成为漫水宣抚司的司治所在地。

漫水土司是明末清初湖广土司之一,主要地域在今来凤县酉水河畔的漫水乡,其上游有忠建、散毛、大旺等土司,下游有百户长官司、卯洞土司等。漫水土司级别为安抚司,其地域相当于现在来凤县漫水乡的兴隆、渔塘、漫水、三坝、洗车等地,司治设在今百福司镇南河村宣抚堡。

漫水土司并未记载于明代史料,但被标注在了《康熙皇舆全览图》,可见其设置于明末清初。漫水土司虽然出现时间较晚,但“漫水”却很早就出现了,《湖广总志》(明万历版)记载:“酉溪:出容美界,至忠洞名大水,经卯洞名漫水,至辰州府东入沅水。”《来凤县志》(清同治版)记载漫水土司“与卯洞、百户司同宗”,百户长官司是由卯洞土司独立出来的,卯洞土司的前身则是元明时期的盘顺土司,可见漫水土司亦是从盘顺土司独立而来。从盘顺土司发展而来的卯洞土司、百户长官司和漫水土司,只有漫水土司在清初得到清朝的认可,卯洞土司和百户长官司因长年征伐而势力削弱。

宣抚堡下的落印潭,景色绝美。相传五代时,漫水土司之弟向伯林,夜盗其兄大印,由此衔印泅渡,被兄发现追来,向伯林惊恐渡河,将印失落水中,此潭故得此名。

此潭渊深莫测,水色深碧,中近墨黑。每日骄阳当头,即涌金浪,明月高照,炫耀银波,所谓“大印呈彩”。

如今,土王宫殿早已被岁月湮没,宣抚堡上只剩下碑刻和片瓦残砖,疑似向伯龙的土司墓埋在河边,仅余残迹。向伯林跑到湘西,与溪州土司的开山祖师彭瑊勾结,灭了大土司吴著冲,成为龙山洛塔土司的司主,死后葬在龙山洛塔。(www.chuimin.cn)

宣抚堡现已列为来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3.向金銮墓

在酉水左岸,南河村六组,有地名大坟山,此山有一土司墓葬,系武略将军百户长官司向金銮之墓。向金銮,清初世袭,其父向柱远,明天启二年(1622年),因军功授副总兵。古墓保存完整,圈岩、墓碑完好无损。1990年,向金銮墓被列入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漫水土司遗址文物保护标志碑(黄康 摄)

4.《卯洞集》

明嘉靖年间,京城大火,九庙毁。朝廷广征湖广及黔川(今重庆)木夫来卯洞采木。大学问家王阳明的弟子、辰州府同知徐珊在卯洞督采大木,两年间得巨型楠木数百根,均沿酉水下放至洞庭湖,再经长江、大运河拖运至北京城。徐珊在卯洞那两年,因采运楠木而死的木夫就达数千人。徐珊以卯洞一带的采伐之事写成《卯洞集》,列于《四库全书》另册。

5.《卯洞司志》

《卯洞司志》编撰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作者为卯洞安抚使向舜的胞叔、权司中军向子奇,全书约1.6万字,共六卷,是难得的研究土司制度、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成书以后,向舜和向子奇各存一套,雍正十年(1732年)曾续补图、记。之后几经辗转直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卯洞土司十四世裔孙向正彬,到省城看望向舜次子向正梁,值向正梁病中又无子嗣,就将《卯洞司志》托付给向正彬。嘉庆十三年(1808年),向正彬编辑《向氏族谱》,便将残本附于族谱末尾,使之得以保存。全书分为疆域、物产、建制、学军、敕赐、文艺六卷。其内有卯洞各土司机构设置图。

6.《祭卯洞文》

《祭卯洞文》为徐珊在卯洞督采大木时所作。从文章内容看,应是所采之木需经卯洞流放,卯洞极险,致大量木夫伤亡。徐特作此文以祭河,表达对酉水和卯洞的敬畏,以求水顺平安

其文曰:

惟圣天子怀柔百神,无远不届,唯神默赞元功,无幽不格。唯某不承役使,以克将王事,亦无所不用其诚。兹者季春木政就绪,溪源滂溢,顺流而下,宴唯其时。敢洁玄醴,用虔申告:唯神左右克相,式终王事,庶以答圣天子怀柔之诚,以彰明神默赞之功,以称某不承之责,唯明神其图之。呜呼,尚飧。

同治年间,福建同安进士林翼池任来凤知县。到任第二年,林知县来到卯洞。当时无路可入,得一老船夫以木船载其入。林见卯洞,称其“天作地成”,作《卯洞记》,凡数千言。其言,“余故爱兹洞之奇,而独惜兹洞泯泯于此之不幸也”。

清代庠生刘宗发游览卯洞后,写了一首题为“卯洞”的诗:

洞穿江底出江南,水物山容尽足耽。

异草奇花人不识,寒清健碧远相涵。

胸中壮气犹须遣,世上风流笑苦谙。

此景真应词客爱,醉歌鸟帽逞雄谈。

已故的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张良皋先生在他的《乡土中国:武陵土家》一书中,描写水流过卯洞的情景:

酉水像是通过一道巨大的城门,

高歌而去。

这景象比我曾经漂流过的任一峡谷都要神奇。

并题写一首绝句:

天阙惊开泻巨川,洞庭前路劈千山。

蛟龙不是池中物,五岳当涂也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