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红色土地-来凤县传统村落中的重要角色

红色土地-来凤县传统村落中的重要角色

【摘要】:漫水乡是一块红色土地,是革命老区,渔塘村是其中心,红军曾两度在该村活动,播下革命火种,村里不少人跟随红军闹革命。农民协会成立后,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及为红军筹粮、筹款活动。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后,犀牛潭农民协会被破坏,农协会员张兴被土豪劣绅押到绿水镇康家沟村杀害。红十八师归建红六军团后,加入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的铁流之中。渔塘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漫水乡是一块红色土地,是革命老区,渔塘村是其中心,红军曾两度在该村活动,播下革命火种,村里不少人跟随红军闹革命。据《来凤县志》(1990年版)记载,漫水乡参加红军的有27人,多数牺牲,仅谢松柏和刘可灿两位红军战士历经枪林弹雨迎来解放,刘可灿就是渔塘村人。

渔塘村现有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和红军第十八师整编旧址革命纪念地。

1.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

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位于渔塘村北犀牛潭寨子田家大院。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十七师49团、50团先后来到漫水乡,一方面帮助地方建立农民协会,一方面发动群众参加红军,扩大红军队伍。1936年6月,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围困湖南龙山县城期间,红六军团十七师50团一部在指导员马辉的带领下,来到犀牛潭田家大院,其中有60多名红军战士(包括7名红军女战士)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同年7月,成立了犀牛潭农民协会。贫苦农民刘维农任农民协会主席,黄小楼任副主席,田启明为农民协会武装队长,田逢明和张兴分别为武装队员、农协会员。农民协会成立后,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及为红军筹粮、筹款活动。当时,年仅十五岁的刘可灿和年过五十的王启望、田海明等参加了红军。1937年7月,马辉接上级命令撤离犀牛潭田家大院。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后,犀牛潭农民协会被破坏,农协会员张兴被土豪劣绅押到绿水镇康家沟村杀害。此后,犀牛潭农民协会停止活动。

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唐俊 摄)

农民协会的活动场所至今保存良好。协会使用过的木楼,当地人也叫燕子楼,是田家大院的主屋,呈一正两厢状,正屋面阔五间,五柱五骑,大朝门居中,大青石百步梯通寨子下方大路,大路跨山涉水连接湖南湾塘和本县漫水。右厢为三层吊脚楼:一楼喂养牲畜,放置大件农具和柴草;二楼是阁楼,也是田家女性的绣房;三楼为低矮的阁楼,用于存放粮食、杂物。现正屋部分保存完好,左阁及右吊脚楼已拆卸,正屋后有一段青石围墙遗迹仍在,高2.4米、厚0.55米、长38米。正面的装板上还保留着经过修复的革命时期的宣传标语,内容为“维护苏维埃政权——红六军团十七师”“建立苏维埃”等。

2011年3月,犀牛潭农民协会旧址被来凤县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两面以现存的围墙为界,西、北两面以通往院落小路为界。

红军第十八师整编旧址(滕树勇 摄)(www.chuimin.cn)

2.红军第十八师整编旧址

红军第十八师整编旧址现存于上渔塘寨子。1935年11月19日,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自桑植县的刘家坪和轿子垭出发,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长征。为掩护红军主力撤退,实现战略转移,红六军团红十八师3000余名将士临危受命,在师长兼政委张振坤、师参谋长兼53团团长刘风、政治部主任李信的带领下,12月15日,从桑植县陈家河突围,艰苦转战湘鄂边境,周旋于数十万敌军的围困中。12月21 日,在龙山县龙家湾渡过酉水,往西进入湖北来凤县境内,12月23日下午,红十八师同在来凤卯洞堵截的湖北保安团相遇,团长刘风受伤。12月24日,红十八师进至来凤漫水,由于大量减员和刘风伤重,部队只剩下1000多人。进入漫水上渔塘后,张振坤和李信等研究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取消五十二团番号,余部编入五十三团,樊孝竹改任五十三团团长。整编后,部队北上经洗车、旧司进入革勒车的桑树坪,月底离开来凤县。1936年1月11日,到达贵州省江口县,与红二军团、红六军团胜利会师,此时,红十八师仅剩600余人。红十八师归建红六军团后,加入红二军团、红六军团长征的铁流之中。

渔塘村山高水长,风光秀丽,是武陵山中不多见的鱼米之乡。渔塘村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村中酉水两岸多红石,地名中也有红岩潭、红岩厢、红岩坪等,艳丽的粉红色砂岩是村中好几个寨子的底色。渔塘村还是一块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红色沃土,大量红色印记在这里至今仍清晰可辨,红色故事、红色血液在这里代代流传。刘可灿老人作为一名老红军,是村里人的骄傲。

3.刘可灿

1920年生于上渔塘寨子。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三营九连战士、卫生员,1935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参加国际友人白求恩的医疗队,后在美籍医生马海德领导的医疗小组任护士长,1941年在延安军委门诊部工作期间,先后承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医疗护理工作,1944年,在中央二局卫生科工作,享受团级干部待遇。1949年后,调入中央军委防役委员会,1954年,筹建中医研究院后在广安门医院医务处任副主任,直到离休。1985年,按正司局级干部离职休养,离休后,享受副部级医疗待遇。2008年7月29日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遵照刘可灿同志生前的遗愿,将骨灰安放在来凤县烈士陵园红军碑亭,实现了他魂归故里的夙愿。

刘可灿少小离家,对家乡的思念一日不曾变淡。晚年,他曾不顾身体衰弱,多次长途跋涉回到故乡,坐上小船穿越酉水两岸,看望乡亲,共叙乡情。不少乡亲希望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家乡多争取项目,但刘可灿从未照办,反而一再嘱咐他的子侄辈们切不可给政府添麻烦。刘可灿逝世后,遵照他的遗愿,2011年10月15日,亲人将其骨灰护送回来凤。来凤县在县烈士陵园红军碑亭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县委县政府和县人武部领导、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军部队官兵,以及刘可灿同志的后代和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了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