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探寻渔塘寨子等古老寨子

来凤县传统村落:探寻渔塘寨子等古老寨子

【摘要】:渔塘寨子,包括庄屋、田家大院、陈家院子等几个寨子。

渔塘寨子,包括庄屋、田家大院、陈家院子等几个寨子。

1.庄屋

现在的上渔塘主寨一带,为七、八、九组所共有,新中国成立前为一田姓人家的大院,称为庄屋,意即规模宏大的田庄。田家为当地大族,庄屋院落有数十丈,四周有高墙。大院正门依朝门形制建成,雄壮坚固。屋前有片良田,过田即酉水。田家在酉水河岸边建有一条跑马道,自向家桥始,向下延伸约1里[8]。田家常常在跑马道上举行马会,或为挑选善骑的家丁,或为与周边豪强斗勇,或为以马会友,结交各路好汉。新中国成立前夕,庄屋内的田家人及其雇佣的护院、家仆等,共有二百多人。新中国成立后田家大院被拆解,目前仅数残石散落于地,已完全看不出当年的风光。只有院前的几十亩河岸良田依然被叫作跑马田。

靠近原庄屋院门的地方,住着渔塘村最年长的村民、93岁的陈士贵。陈士贵一生务农,除了耕田种地,其余都不上心。民国时,他的一个亲戚在酉水河对岸的龙山县任保长,此人给了陈士贵一条好枪,请他随队谋取富贵。当时的陈士贵家里十分清贫,但他断然拒绝了那位亲戚。此后,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机遇,陈士贵都毫不心动,只顾埋头在几亩薄田中精耕细作。略有余粮后,陈士贵便在本地买田置地。日积月累,陈士贵竟然白手起家,置下了几十亩好田,能靠田地放租过日子,并有能力接济贫苦乡邻。后来,陈士贵因伤影响了腿脚,不能行走,他的儿子守着老父,常年背来背去,至今已连续背了十年,并不倦怠。

2.田家大院

田家大院位于渔塘村三组,始建于清代后期。院落的布局功能分明。传统木结构建筑有54栋,风格与武陵山区的其他寨子类似,均就地取木取石,依山就势而建。木房均为干栏式建筑,多吊脚飞檐。其中有清代残墙、古道,有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3栋,建于新中国成立至1980年的建筑35栋,剩下的建筑为1980年后所建。田家大院过去以田姓为主,其中有两户地广人多,置田远及翔凤镇红花大桥两端,现田、黄、向、雷等杂姓相处。院北的大屋后面,还保存着一段建于清代的院墙,墙外当年建有防御山匪的牛王刺围栏,目前仍有零星牛王剌存活于残墙的缝隙中。犀牛潭后山有巨石名神龛岩,其上有几块方形巨石,远观如神堂耸立,十分壮观。

3.陈家院子

陈家院子朝门前的石阶(龚志祥 摄)

陈家院子地处渔塘村九组,过去也是一个大院落,后拆毁,现有半截大朝门、朝门前的石阶和院落围墙断墙残壁存在。紧邻陈家院子右后方有古坟两座,葬母子二人,系陈家祖坟。古坟距今200多年,墓碑上记载着生平,但现字迹较模糊。

4.古墓

向姓在渔塘是大族,且迁入时间较早。渔塘村向姓祖墓较多,现存规模较大的有两处:一处在红岩坪,一处在木姜岭寨旁。红岩坪向姓祖墓建成年代久远,当地人也无法说出大致时间。此墓形制奇特。现存坟冢有两层基座,其上是一圆形墓墙,均由大石雕成,表面呈灰黑色,做工十分均匀、精致。墓顶为覆土,土下似有厚厚的封石。坟冢高约2米,直径约4米,外形十分简洁。墓门镶嵌在坟墓西边,下望酉水,为一长方形板石,宽约两尺,高约三尺。上有简单的波浪形门檐,无碑楼,不同于附近的墓葬。幕门正中写有“甲卯山庚酉”几个楷书大字,两旁的小字经日晒雨淋,已模糊不可辨。据当地老人说,只有晴天借着光线,才可稍稍看出一些字迹。10余年前,一伙盗墓贼撬开了此墓后墙,挖开了棺木,至今其豁口仍然没有修复。据当地人说,墓主后人早已迁往他乡,此墓长期无人照管。

木姜岭旁的向姓祖墓为合棺墓,方形,墓有三门,中为铭文,两旁为男、女墓。墓碑上部的石块已无踪影。据当地向姓后人介绍,墓前曾有一块数十平方米的场坝,山门及墓门上的碑楼条石都被拆下来,抬往附近作修建仓库之用。残存的墓门上刻有大量龙凤纹,十分华丽精美。碑文中有“道光丁酉年”“壬午秋闻公辞世”等字样。正中的铭文,所记三分之一为酒事、古诗,可判断男主生前有诗酒之好,性情十分豪爽,加上此墓规模巨大,形制复杂,可以想象墓主很可能是当地大户人家,且有侠士之风。

5.龙王庙(www.chuimin.cn)

龙王庙在村南龙家坪旁的酉水河中央。进入阿塔峡,不远有一小岛,岛不大,顶部有一缓坡,上有寺庙残基。当地人称其为龙王庙,认为其建于明代,但考证不详。酉水过岛后冲入峡湾,形成“鲤鱼跃龙门”的景观。传说三百年前,有一次发洪水,两位捕鱼人在岛上困了十天却没死,洪水消退后两人顺利回家,后四处募捐善款,在岛上修建了一座龙王庙还愿。村里老人还说该岛露出水面的部分是龙的尾部,龙头常年埋在水下,水性极好的人能潜入水下,可从龙口直入龙宫。又传说鲁班从仙佛寺驾铁船去卯洞,曾在此处泊船歇脚,因此这里又叫铁船岛。龙王庙小岛因为像古代皇帝的玉玺安放水中,所以又叫玉玺岛。从岸边的山上看,这座岛像一只大靴子漂于水面,所以又被人叫作仙人靴。新中国成立前,龙王庙周围匪乱、兵祸、洪灾不断,前来求神免灾的人络绎不绝,庙里香火十分旺盛。

6.向家桥

在渔塘寨子旁,从落衣湾、孝竹坪等处下来的山溪注入酉水,河口有红石峡,峡上有一青石砌成的独拱桥,是下渔塘、上渔塘等寨子通往犀牛潭的必经之处,也是进出渔塘村大道的关口。据《来凤县志》(1990年版)载,渔塘村向家桥为石拱桥,长20.4米,宽4米,高9.2米,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末至民国初年,渔塘一向姓人家曾对其翻修,目前该桥仍保持着翻修后的形状,桥体结实如初。因村公路干道经过此桥,桥面已加宽,水泥浇面。原石拱桥桥面护墩已不见踪影。

向家桥渡口(滕树勇 摄)

向家桥旁的酉水西岸有一古渡,通往对面的黄家坝。以前渔塘人赶场,多去湖南的湾潭村、洗洛镇,向家桥渡口是过往的必经之处,因此渡口常年人来人往。此渡口至今仍在使用,只是有船无工,因公路已通达各寨,渡口的交通功能已淡化。人们若需过渡,只能自己摆渡。

该村犀牛潭寨子下的王家沟河上,曾有一座桥名为院子桥,据村民介绍,其建成时间不比向家桥晚。1963年一场洪水冲垮院子桥后,此桥便没有再修复。目前此桥仅留有两岸保坎和一些残石。

7.灵官庙

灵官庙位于花子沟旁的低沟河岸,为一单间小庙,内供灵官。因这里为附近九岭终结处,乡人多信其有灵,旧时长期烟火不绝。后此庙被毁。

8.孝竹坪

孝竹坪是渔塘村最高的寨子,位于黑山腰上。此处盛产的一种筱竹,这种竹子很适合作火纸原料,因此,寨子叫筱竹坪,年长日久,误记为孝竹坪,此处也常常被称作孝子坪。据传寨中虽罕有大户人家,孝风却长盛不衰。虽史迹已不可考,但整个渔塘村一带,孝顺老人的风气一直流传。

9.八合溪

五组的院落由王、向、李、蔡、梁、田、陈、刘八姓人家组成。寨旁山林中的一旺泉,四季不涸、不浑。泉水穿林而下形成小溪。寨中姓氏虽杂,民风却和谐,各姓人家守望相助,互不争利。渔塘村不通公路时,寨中人去漫水乡、来凤县挑肥料、交公粮、卖山货,需沿着大溪沟往上翻黑山或兴隆坳。大溪沟长不过几千米,行人上下往来却需过十四道河,踩十四道墩子岩,常常走得人头昏眼花、腰疼腿软。八合溪的八姓人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进沟翻山时,有食同享,有重同负,有难同当。道路经常被山水损毁,遇到这种情况,八姓人不用招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力保道路畅通。传贺龙在湘鄂西开展革命斗争时,曾在八合溪小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