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坳村地处来凤县漫水乡东北方。2014年,村中的落衣湾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的中心是一口古井,共分三池,上为饮用水池,中为洗菜水池,下为洗衣、洗农具水池。目前上两池保存完好,古井仍然终年泉水不断,但村落改造时,古井被水泥路面、墙体包围,原貌改变较大。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传田、向二姓来此处时,山湾里落下一件宝衣,此处故名“落衣湾”。......
2023-10-19
大喇宫的神秘源自文献记载缺失,有待考古和田野调查方面新的发现。大喇宫究竟建于何时?何人所建?建来何用?这一切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
大喇宫碑石、残墙(滕树勇 摄)
兴安村北寨口、响水洞对面有一孤山,不高的山顶上苍松巍峨,山坡上是密密麻麻的野竹和牛王刺。从远处看,它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顺着山坡的岩壕子钻进去,你就会看到一处壮观的庙宇残址。整个山体除表层覆盖着浅土外,其余全部是坚硬的青石,庙宇似为就地取石建成,用材十分讲究,大多为巨形条石。庙宇长约70米,宽约40米,周围是长方形高墙,部分寨墙镶于坚石之中,或直接利用山体巨石。北面一石门基本完整,其余均已坍塌。遗址中部有两道墙隔开,上下有30厘米左右的高差。原为高三层的木质建材吊脚楼已不见踪影。散落在地面的一块石碑上铭刻着三个大字:大喇宫。这也是这处庙宇中唯一能找到的文字遗迹。20世纪70年代大喇宫还有古炮楼、朝门、古城墙、三十六步台阶、祠堂、四方碑等古迹存在,毁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保存完好的有紫阳古墙。从墙址和门推断,此处应为两堂(殿)一院和几处附属建筑。堂中供奉有塑像、牌位等物,据当地老人说,此处原来供奉有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另有一位是大喇神,比舍米湖摆手堂多了一位。场院的建制类似于附近的舍米湖摆手堂和茶堰坪摆手堂,只是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保存比较完整的那处侧门,不像舍米湖摆手堂和茶堰坪摆手堂那样直通院内,而是在门外加了一个转角,从外面看不见院内的情形,其防御功能颇为明显。前后两院的结构多利用地形地势的险要,攻防兼备,更不同于前述两处摆手堂。
大喇宫供的当然是大喇王。从记录及传说看,这位大喇王很有可能是来自大喇司的彭姓土司。综合《永顺府志》(清同治版)和相关史料,明初保靖的彭万里归附后,其地设保靖宣慰司,统领白崖等28个村寨。其下两江口长官司(两江口即现酉水与其主要支流梅江交汇的石堤、里耶一带)虽名义上归保靖宣慰司管辖,实则各统一方。两江口长官司为大喇司始祖。(www.chuimin.cn)
两江口长官司与保靖宣慰司的长期争斗中,一部分彭姓人家为避战乱或仇杀,溯酉水而上,在龙山、酉阳、来凤诸县开枝散叶,渐成气候。兴安村至捏车坪为酉水上溯来凤第一关,当为彭氏迁入来凤形成气候最早的地方。
另据当地传说,大喇宫也有可能是贵州苗族所建供奉山神的庙宇,或为与土民合建共用。大喇宫距酉水主河道4千米左右,与关山河河谷相通,均为下坡下水路。兴安村一带多巨型楠木,俱通过茶岔溪、关山河,甚至直接顺坡而下,均较易架厢运木至酉水主河道。徐珊在兴安一带取木应可断定。徐珊从黔东北一带征用而来的木夫达数千人,而且他们多为苗族人民。他们远离乡土,长年在深山采木,随时面临伤亡,为了寻找灵魂的皈依,建一座庙宇以供奉神灵,尚在情理之中。
而兴安村彭姓多认为,大喇宫是彭姓家庙。从大喇宫所处的位置和建筑格局来看,它似乎和舍米湖摆手堂、茶堰坪摆手堂的功能很相似。但“大喇宫”三字,显示它绝不只前述两处神堂的功能。大喇宫是兴安村曾经繁盛的标志,也是兴安村留给后人一个待考的秘密。
有关来凤县传统村落的文章
兴隆坳村地处来凤县漫水乡东北方。2014年,村中的落衣湾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的中心是一口古井,共分三池,上为饮用水池,中为洗菜水池,下为洗衣、洗农具水池。目前上两池保存完好,古井仍然终年泉水不断,但村落改造时,古井被水泥路面、墙体包围,原貌改变较大。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传田、向二姓来此处时,山湾里落下一件宝衣,此处故名“落衣湾”。......
2023-10-19
徐家寨的核心是梯田文化、建筑文化。徐家寨的梯田可与建筑媲美,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梯田位于寨子的正后方和东西两侧,共300多亩,养育了整个寨子。徐家寨的先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垒石筑坎,担土造田,终成现在的辉煌。梯田东西横向伸延2000米,南北顺山势垂直高度达1500米,颇为壮观。此后若干年,徐氏子孙,拓土扩疆,无穷尽矣,斜坡上的五道山梁,都被改造为层层梯田,从青龙山下一直延伸到五道岭山巅。......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布,受制于古代交通和山川河流地貌影响较多,村庄聚落形成多沿古驿道和河流走向分布。酉水河系沅江水系,在来凤县境内流程长达89千米,在现代交通彻底改变物流走向前,历来是进出西南的重要水上通道。川湖大界碑《来凤县志》中清代至民国时期所修桥梁统计表续表来凤县传统村落就坐落在这些山川河谷之间、关隘之内和古道古桥之旁,河流和驿道经纬交织,构成村落连接的骨架。......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在清代的两部志书中均有记载,但比较粗略。“里”相当于现在的“乡”,十二里共一百二十一甲,甲的地域介于现在的行政村和管理区之间,本书所述的传统村落在一百二十一甲中多有体现。......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步早,但由于资金问题,早期只限于对村落的一些重要建筑和文物进行适当保护和简单维修。来凤县真正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大规模保护与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先后发布五批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2019年底,来凤共有1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存在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因素,1949年以来,宗教慢慢淡出村庄人们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知识普及到传统村落,科学精神深入村民人心,宗教开始退出人们生活,宗教意识开始淡化。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现代法治逐步普及。......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要特征,多以族、以姓聚居,通过生产劳动生活交往结成较紧密的社会关系,成村成寨,互帮互助。如女儿出嫁,嫁妆多与农耕文明习俗有关,而哭嫁歌的内容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农耕文化与牛有着紧密的关系,来凤传统村落的人们对牛有着特殊的感情,不杀耕牛,让其自然死亡。......
2023-10-19
目前,对这批文物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宣抚堡现已列为来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0年,向金銮墓被列入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全书分为疆域、物产、建制、学军、敕赐、文艺六卷。......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