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大喇宫:神秘的历史与文化

来凤县传统村落大喇宫:神秘的历史与文化

【摘要】:大喇宫的神秘源自文献记载缺失,有待考古和田野调查方面新的发现。大喇宫供的当然是大喇王。另据当地传说,大喇宫也有可能是贵州苗族所建供奉山神的庙宇,或为与土民合建共用。大喇宫距酉水主河道4千米左右,与关山河河谷相通,均为下坡下水路。而兴安村彭姓多认为,大喇宫是彭姓家庙。但“大喇宫”三字,显示它绝不只前述两处神堂的功能。大喇宫是兴安村曾经繁盛的标志,也是兴安村留给后人一个待考的秘密。

大喇宫的神秘源自文献记载缺失,有待考古田野调查方面新的发现。大喇宫究竟建于何时?何人所建?建来何用?这一切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

大喇宫碑石、残墙(滕树勇 摄)

兴安村北寨口、响水洞对面有一孤山,不高的山顶上苍松巍峨,山坡上是密密麻麻的野竹和牛王刺。从远处看,它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顺着山坡的岩壕子钻进去,你就会看到一处壮观的庙宇残址。整个山体除表层覆盖着浅土外,其余全部是坚硬的青石,庙宇似为就地取石建成,用材十分讲究,大多为巨形条石。庙宇长约70米,宽约40米,周围是长方形高墙,部分寨墙镶于坚石之中,或直接利用山体巨石。北面一石门基本完整,其余均已坍塌。遗址中部有两道墙隔开,上下有30厘米左右的高差。原为高三层的木质建材吊脚楼已不见踪影。散落在地面的一块石碑上铭刻着三个大字:大喇宫。这也是这处庙宇中唯一能找到的文字遗迹。20世纪70年代大喇宫还有古炮楼、朝门、古城墙、三十六步台阶、祠堂四方碑等古迹存在,毁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保存完好的有紫阳古墙。从墙址和门推断,此处应为两堂(殿)一院和几处附属建筑。堂中供奉有塑像、牌位等物,据当地老人说,此处原来供奉有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另有一位是大喇神,比舍米湖摆手堂多了一位。场院的建制类似于附近的舍米湖摆手堂和茶堰坪摆手堂,只是规模较大,结构较为复杂。保存比较完整的那处侧门,不像舍米湖摆手堂和茶堰坪摆手堂那样直通院内,而是在门外加了一个转角,从外面看不见院内的情形,其防御功能颇为明显。前后两院的结构多利用地形地势的险要,攻防兼备,更不同于前述两处摆手堂。

大喇宫供的当然是大喇王。从记录及传说看,这位大喇王很有可能是来自大喇司的彭姓土司。综合《永顺府志》(清同治版)和相关史料,明初保靖的彭万里归附后,其地设保靖宣慰司,统领白崖等28个村寨。其下两江口长官司(两江口即现酉水与其主要支流梅江交汇的石堤、里耶一带)虽名义上归保靖宣慰司管辖,实则各统一方。两江口长官司为大喇司始祖。(www.chuimin.cn)

两江口长官司与保靖宣慰司的长期争斗中,一部分彭姓人家为避战乱或仇杀,溯酉水而上,在龙山、酉阳、来凤诸县开枝散叶,渐成气候。兴安村至捏车坪为酉水上溯来凤第一关,当为彭氏迁入来凤形成气候最早的地方。

另据当地传说,大喇宫也有可能是贵州苗族所建供奉山神的庙宇,或为与土民合建共用。大喇宫距酉水主河道4千米左右,与关山河河谷相通,均为下坡下水路。兴安村一带多巨型楠木,俱通过茶岔溪、关山河,甚至直接顺坡而下,均较易架厢运木至酉水主河道。徐珊在兴安一带取木应可断定。徐珊从黔东北一带征用而来的木夫达数千人,而且他们多为苗族人民。他们远离乡土,长年在深山采木,随时面临伤亡,为了寻找灵魂的皈依,建一座庙宇以供奉神灵,尚在情理之中。

而兴安村彭姓多认为,大喇宫是彭姓家庙。从大喇宫所处的位置和建筑格局来看,它似乎和舍米湖摆手堂、茶堰坪摆手堂的功能很相似。但“大喇宫”三字,显示它绝不只前述两处神堂的功能。大喇宫是兴安村曾经繁盛的标志,也是兴安村留给后人一个待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