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田步云吊脚楼的风水与军事优势

来凤县传统村落:田步云吊脚楼的风水与军事优势

【摘要】: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为后山顶向家大院,共八栋木房子,其中一栋为吊脚楼。岩院坝高出吊脚楼地面1.2米,与12格窗花应对。关于田步云的吊脚楼,村民自有说法。村民普遍认为田步云的吊脚楼风水好,地形如金盆洗脸,坐北朝南,与自然是绝配。其实,田步云吊脚楼建在此地可能另有深意,现在只能推测,吊脚楼这个地方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处于极佳位置,如遇对手攻击,利于防守,同时出行便利。现多数人都已搬出吊脚楼,另择新地建新房。

腊壁司的传统建筑目前留存的主要是木制民居,除了民国时期水田坝强人田步云的吊脚楼,其他多是一明两暗的单檐歇山式屋顶木结构排屋,也有青砖(火砖)封墙的木屋,均为青色瓦房。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为后山顶向家大院,共八栋木房子,其中一栋为吊脚楼。据村里健在的老人回忆,民国时代瓦屋比较少,多数是茅草屋,三柱二骑,俗称千脚屋,多用玉米秆、茅草、竹块等遮风挡雨。

目前的砖木结构的瓦屋多是改革开放后修建或改建的,只有腊壁司吊脚楼最为古老,现腊壁司村五组4号,一般叫岩院坝,其实以此为中心的这一大块地方叫衙院,也有叫衙园的,就是办公的院子。这个地方曾经是腊壁土司的治所所在。村民说衙院是仙人所修,说明衙院存在的历史久远,在村民心中已成了一个传说。来凤文物部门资料记载如下:腊壁司吊脚楼位于湖北省来凤县旧司乡腊壁司村岩院坝,民国初年田步云所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为典型的干栏式土家族民居,一正两厢两吊,歇山顶,木结构,正屋七间,面阔29.75米,进深8米,厢房面阔10.3米,进深8.1米,向空悬吊,距地2米,上有走廊。正屋与厢房之间为青石铺砌院坝,占地面积约116平方米。

岩院坝吊脚楼(龚志祥 摄)

岩院坝吊脚楼木工精雕细刻,代表当时腊壁司的最高水平。正屋3间,所有窗花造型美丽,以方格为主,横竖均为12格,象征月月吉祥,窗户四角以花型装饰。吊脚楼走廊外沿吊骑雕刻绣球和灯笼装饰,呈8瓣莲花状,共4个莲花吊骑,意味四季莲花盛开,发财发家,与窗花相呼应。

吊脚楼大宗用材除了木材就是石材。每根房屋木柱都用雕刻有精美花纹的石磉礅垫柱脚,以防潮防腐。整个阶檐和院坝全部用条石和块石铺就,做工精细,光滑平整,恰到好处。三间正屋阶檐岩共9块条石,象征长久长远。岩院坝高出吊脚楼地面1.2米,与12格窗花应对。岩院坝石板铺设讲究,顺正屋的平行线(横纹),也就是纬线,一贯到底,共21路,与正屋垂直的竖线,也就是经线,错位铺设,纹理如商周青铜器上或宫殿大门上的花纹。从吊脚楼的小路上到岩院坝是6步石梯,据当地老人说,原来是7步石梯,2018年铺设水泥路面,撤掉一步,调查发现撤掉的那一块条石还躺在左吊脚楼下。数字在当地传统文化里有特别的象征意义,1至6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7代表居中,中心方位。以此推断,上到这7步石梯进入岩院坝就到了当地的中心位置,田步云当时在该村的地位也确实如此。(www.chuimin.cn)

关于田步云的吊脚楼,村民自有说法。村民说是田步云的新屋,因为他之前另有一明两暗三间木结构的青瓦房在现村委会旁边。当地村民建房多相信风水,除去迷信成分,风水其实就是选择采光和通风尚佳之地建房,防潮防湿,优良宜居而已,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民普遍认为田步云的吊脚楼风水好,地形如金盆洗脸,坐北朝南,与自然是绝配。其实,田步云吊脚楼建在此地可能另有深意,现在只能推测,吊脚楼这个地方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处于极佳位置,如遇对手攻击,利于防守,同时出行便利。吊脚楼右前方是通往右后方岩朝门方向的驿道,岩朝门村也是以田姓为主的寨子,遇到大事时便于支援,正前方可观旧司镇方向动向,且视野开阔。据村民说,在现村委会一带原有三个小丘陵,20世纪70年代铲平了,三个小丘陵上都有田步云的岗哨,防守时从发现目标到反击目标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动员力量,吊脚楼左后方通往核桃湾村,也是田步云的后援力量,是以田姓为主的寨子;同时也是撤退逃跑的首选方向,因为核桃湾与板沙界的大山相连接,便于隐蔽。田步云在核桃湾村八组的仁山(与雷公顶并列,同脉)建有寨堡,作为拱卫腊壁司的第二道防线,现山上只有建筑遗迹,寨堡已拆毁。

吊脚楼镂空吊骑和莲花吊骑(龚志祥 摄)

吊脚楼曾分配给贫困群众居住,其中就有田恩波母子,母子二人住厢房的磨角,据村民说田恩波母亲为人善良,母子二人1949年前曾在田步云家做帮工。房屋其他部分分配给田恩万、彭金安、姚广客,以及李姓、万姓的贫苦农民居住。现多数人都已搬出吊脚楼,另择新地建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