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坳村地处来凤县漫水乡东北方。2014年,村中的落衣湾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的中心是一口古井,共分三池,上为饮用水池,中为洗菜水池,下为洗衣、洗农具水池。目前上两池保存完好,古井仍然终年泉水不断,但村落改造时,古井被水泥路面、墙体包围,原貌改变较大。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传田、向二姓来此处时,山湾里落下一件宝衣,此处故名“落衣湾”。......
2023-10-19
腊壁司的传统建筑目前留存的主要是木制民居,除了民国时期水田坝强人田步云的吊脚楼,其他多是一明两暗的单檐歇山式屋顶木结构排屋,也有青砖(火砖)封墙的木屋,均为青色瓦房。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为后山顶向家大院,共八栋木房子,其中一栋为吊脚楼。据村里健在的老人回忆,民国时代瓦屋比较少,多数是茅草屋,三柱二骑,俗称千脚屋,多用玉米秆、茅草、竹块等遮风挡雨。
目前的砖木结构的瓦屋多是改革开放后修建或改建的,只有腊壁司吊脚楼最为古老,现腊壁司村五组4号,一般叫岩院坝,其实以此为中心的这一大块地方叫衙院,也有叫衙园的,就是办公的院子。这个地方曾经是腊壁土司的治所所在。村民说衙院是仙人所修,说明衙院存在的历史久远,在村民心中已成了一个传说。来凤文物部门资料记载如下:腊壁司吊脚楼位于湖北省来凤县旧司乡腊壁司村岩院坝,民国初年田步云所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为典型的干栏式土家族民居,一正两厢两吊,歇山顶,木结构,正屋七间,面阔29.75米,进深8米,厢房面阔10.3米,进深8.1米,向空悬吊,距地2米,上有走廊。正屋与厢房之间为青石铺砌院坝,占地面积约116平方米。
岩院坝吊脚楼(龚志祥 摄)
岩院坝吊脚楼木工精雕细刻,代表当时腊壁司的最高水平。正屋3间,所有窗花造型美丽,以方格为主,横竖均为12格,象征月月吉祥,窗户四角以花型装饰。吊脚楼走廊外沿吊骑雕刻绣球和灯笼装饰,呈8瓣莲花状,共4个莲花吊骑,意味四季莲花盛开,发财发家,与窗花相呼应。
吊脚楼大宗用材除了木材就是石材。每根房屋木柱都用雕刻有精美花纹的石磉礅垫柱脚,以防潮防腐。整个阶檐和院坝全部用条石和块石铺就,做工精细,光滑平整,恰到好处。三间正屋阶檐岩共9块条石,象征长久长远。岩院坝高出吊脚楼地面1.2米,与12格窗花应对。岩院坝石板铺设讲究,顺正屋的平行线(横纹),也就是纬线,一贯到底,共21路,与正屋垂直的竖线,也就是经线,错位铺设,纹理如商周青铜器上或宫殿大门上的花纹。从吊脚楼的小路上到岩院坝是6步石梯,据当地老人说,原来是7步石梯,2018年铺设水泥路面,撤掉一步,调查发现撤掉的那一块条石还躺在左吊脚楼下。数字在当地传统文化里有特别的象征意义,1至6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上、下六个方位,7代表居中,中心方位。以此推断,上到这7步石梯进入岩院坝就到了当地的中心位置,田步云当时在该村的地位也确实如此。(www.chuimin.cn)
关于田步云的吊脚楼,村民自有说法。村民说是田步云的新屋,因为他之前另有一明两暗三间木结构的青瓦房在现村委会旁边。当地村民建房多相信风水,除去迷信成分,风水其实就是选择采光和通风尚佳之地建房,防潮防湿,优良宜居而已,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村民普遍认为田步云的吊脚楼风水好,地形如金盆洗脸,坐北朝南,与自然是绝配。其实,田步云吊脚楼建在此地可能另有深意,现在只能推测,吊脚楼这个地方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处于极佳位置,如遇对手攻击,利于防守,同时出行便利。吊脚楼右前方是通往右后方岩朝门方向的驿道,岩朝门村也是以田姓为主的寨子,遇到大事时便于支援,正前方可观旧司镇方向动向,且视野开阔。据村民说,在现村委会一带原有三个小丘陵,20世纪70年代铲平了,三个小丘陵上都有田步云的岗哨,防守时从发现目标到反击目标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动员力量,吊脚楼左后方通往核桃湾村,也是田步云的后援力量,是以田姓为主的寨子;同时也是撤退逃跑的首选方向,因为核桃湾与板沙界的大山相连接,便于隐蔽。田步云在核桃湾村八组的仁山(与雷公顶并列,同脉)建有寨堡,作为拱卫腊壁司的第二道防线,现山上只有建筑遗迹,寨堡已拆毁。
吊脚楼镂空吊骑和莲花吊骑(龚志祥 摄)
吊脚楼曾分配给贫困群众居住,其中就有田恩波母子,母子二人住厢房的磨角,据村民说田恩波母亲为人善良,母子二人1949年前曾在田步云家做帮工。房屋其他部分分配给田恩万、彭金安、姚广客,以及李姓、万姓的贫苦农民居住。现多数人都已搬出吊脚楼,另择新地建新房。
有关来凤县传统村落的文章
兴隆坳村地处来凤县漫水乡东北方。2014年,村中的落衣湾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的中心是一口古井,共分三池,上为饮用水池,中为洗菜水池,下为洗衣、洗农具水池。目前上两池保存完好,古井仍然终年泉水不断,但村落改造时,古井被水泥路面、墙体包围,原貌改变较大。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传田、向二姓来此处时,山湾里落下一件宝衣,此处故名“落衣湾”。......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布,受制于古代交通和山川河流地貌影响较多,村庄聚落形成多沿古驿道和河流走向分布。酉水河系沅江水系,在来凤县境内流程长达89千米,在现代交通彻底改变物流走向前,历来是进出西南的重要水上通道。川湖大界碑《来凤县志》中清代至民国时期所修桥梁统计表续表来凤县传统村落就坐落在这些山川河谷之间、关隘之内和古道古桥之旁,河流和驿道经纬交织,构成村落连接的骨架。......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步早,但由于资金问题,早期只限于对村落的一些重要建筑和文物进行适当保护和简单维修。来凤县真正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大规模保护与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先后发布五批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2019年底,来凤共有1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10-19
新中国成立后,从深重苦难中走过来的田家寨人,普遍重邻重友。田、向及各姓之间、鄂湘之间,多有结亲,均和睦相处。两人结婚四十年,没红过一次脸。田洪兴跟随丈人学木匠手艺,可做圆木桶、做棺木,也能做掌墨师起屋上梁,至今还能将起扇、开梁口的歌锣句背得滚瓜烂熟。田洪兴有一族兄,田家寨出生。田洪兴40岁时,因父母、岳父母、叔婶年高,主动回乡工作,与妻子一起照看6位老人。退休后,田洪兴成了乡贤。......
2023-10-19
目前,对这批文物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宣抚堡现已列为来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0年,向金銮墓被列入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全书分为疆域、物产、建制、学军、敕赐、文艺六卷。......
2023-10-19
另一口古井位于通往施南府的官道上,要塞峡口寨塘的后方,现在209国道的西侧,地处第三村民小组内,现村委会侧后方,人们称之为凉水井。这口古井的位置特殊,位居来凤通往施南府的古驿道旁,为过往官家客商提供清凉解渴的甘甜泉水。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要数佛潭大堰,是来凤县目前可见的历史最悠久、断面最大、效益最好的灌溉渠道之一。佛潭大堰自建成以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被沿渠土家人称为幸福堰。......
2023-10-19
徐家寨的核心是梯田文化、建筑文化。徐家寨的梯田可与建筑媲美,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梯田位于寨子的正后方和东西两侧,共300多亩,养育了整个寨子。徐家寨的先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垒石筑坎,担土造田,终成现在的辉煌。梯田东西横向伸延2000米,南北顺山势垂直高度达1500米,颇为壮观。此后若干年,徐氏子孙,拓土扩疆,无穷尽矣,斜坡上的五道山梁,都被改造为层层梯田,从青龙山下一直延伸到五道岭山巅。......
2023-10-19
旧司镇马家沟村,东邻都司界,南接岩朝门,西靠本县大河镇的枫香坪,北与四方石、柏杨交界。早期的水田坝范围很小,仅只塘坊周边这一块大坝子。塘坊附近更小范围叫官田坝,此处是塘坊,常年有驻军,屯田于此,故名官田。马姓人家也许是随兵丁到此谋生,塘坊随清亡而撤销,马姓人家迁往他处,而地名犹存。......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