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青龙山古树群,徐秀仕墓与五道水古道

青龙山古树群,徐秀仕墓与五道水古道

【摘要】:据统计,青龙山有数百棵古树,平均树龄在200年以上,最大胸径100多厘米,树高30米至50米不等,是名副其实的原始森林群落。五道水村古墓不多,最有名的当属徐秀仕墓。从墓碑可知徐家与当地多姓存在姻亲关系,友好相处。古道现已荒废,没了踪迹。五道水村安葬从俭,三天吉葬。而小孩出生则比较隆重,举行打三早、十早、满月酒三场礼仪。

徐家寨人爱树胜于爱生命。徐家寨僻处一隅,古时基本与世隔绝,寨前龙家岩如屏,寨后则是苍莽的五道岭,古寨位置海拔700米左右。环绕寨子东西两端的森林带在寨前交汇,距寨数十米,人们称之为青龙山,其实不是山,是由岭和壑组成,因原始森林覆盖,青色如黛,绵延数千米,故称青龙。

青龙山古木参天,树高过寨,形似一条静卧的巨龙,呈月牙形环抱村落,青龙山占地200多亩,山中奇树异木多,楠木、梓木、红豆杉等珍贵树种在这里满目皆是,比如500年的楠木和镇寨之宝的梓木,还有植物学家一时也叫不上名的树。最大的一棵金丝楠木,位于徐红卫屋子左边,高约40米。林中有一棵周身长满似龙鳞一样树皮的树,鳞片有棱,片面光滑,排列规则,时有光泽闪现,林业部门的几位专家到这儿待了半月,也没有最后确认。据统计,青龙山有数百棵古树,平均树龄在200年以上,最大胸径100多厘米,树高30米至50米不等,是名副其实的原始森林群落。

徐秀仕墓碑(龚志祥 摄)

据寨中人自述,村里有一条不成文的世代沿袭的村规,村里的两条自然森林带,树木保持自然状态,自然生长,自然死亡,不允许在林中拾柴和砍柴。如果哪家有小孩进树林拾柴或砍柴,这家的大人须带着孩子到每家每户登门道歉并燃放鞭炮。1958年,这里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在两条森林带交汇处埋炉炼钢,正准备砍树时,一阵狂风突起,让砍树人睁不开眼,加之徐姓族人群起守护古木,誓与森林共存亡,终于保住了这片森林。因为水土保持得好,徐家寨的大米远近闻名,菜油更是畅销。

五道水村一组大湾,风景秀丽。在一组27号白家老屋场的正前方有一棵树龄在500年以上的红豆杉,树干需两人合抱,房场左边有一棵栗树,树龄在300年以上,同时伴生一棵白蜡树,它们均为来凤县林业部门挂牌保护的树木。

五道水村古墓不多,最有名的当属徐秀仕墓。徐秀仕系徐氏家族在此地的第一代。墓地位于二组和四组交界的老坟山,当地人说是扑虎地。徐秀仕墓立有墓碑,墓碑显示徐秀仕终于甲戌年二月十八日。另有两座徐家祖坟位于徐秀仕墓右边,墓碑依稀可辨立碑之人乃子侄辈。从墓碑可知徐家与当地多姓存在姻亲关系,友好相处。徐秀仕墓左边系刘妻吴氏墓,墓碑记载刘妻吴氏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大限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七月初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立碑。两姓墓地,实为一块。探究原因,可能是最早来徐家寨定居的徐、刘、杨三姓人家结为异姓兄弟,三姓约定分阳不分阴,死后可同穴,以此证明三姓的感情。(www.chuimin.cn)

古道(唐俊 摄)

古道走向为龙潭坪—徐家寨—沙坝,现代交通出现以前,此路常有生意人往来,附近人家走亲戚、赶场也会经过此道。古道现已荒废,没了踪迹。

五道水村以水取胜,村民饮山泉水,少有古老水井留存。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条人工大堰,“农业学大寨”时所修,约2.5千米,引一组洞里水,灌溉一组、六组的农田。土地承包到户后拆毁,现用水管代替渠道灌溉农田。

五道水村人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与天地为友,豁达开朗。民俗文化也受自然生态影响,村里少宗教信仰,但旧时有道士存在,主要是为了安葬逝者。五道水村安葬从俭,三天吉葬。而小孩出生则比较隆重,举行打三早、十早、满月酒三场礼仪。家家祭祖,祖先崇拜盛行。

从高山之巅到河谷深处,山歌、情歌、盘歌是人生必备。早年人们经常上到天上坪高处,与咸丰县的朋友对歌,加深了感情。遗憾的是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喜爱山歌,他们从小外出学习和打工,也没有时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