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的古驿道和军事遗址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古驿道和军事遗址

【摘要】:位于下坪的碉堡处于古驿道的西侧,用于监视县城和宣恩方向,确保通往施州的驿道畅通,位于后坪的碉堡俯瞰酉水河,地处黑神庙旁边,用于监视县城和龙山方向,确保通往湖南永顺府的驿道畅通。经过仙佛寺村的两条古驿道,一条通施南府,另一条连接湖南龙山。

因仙佛寺村位于县城北,地处龙凤盆地边缘,从北进入来凤县境的关口,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统治者均在此设卡派兵驻守。村里曾有两个碉堡(炮楼),分别位于后坪和下坪。1949年后拆毁。位于下坪的碉堡处于古驿道的西侧,用于监视县城和宣恩方向,确保通往施州的驿道畅通,位于后坪的碉堡俯瞰酉水河,地处黑神庙旁边,用于监视县城和龙山方向,确保通往湖南永顺府的驿道畅通。

经过仙佛寺村的两条古驿道,一条通施南府,另一条连接湖南龙山。据1943年的《来凤道路调查表》,来凤至龙山、宣恩、咸丰、酉阳四条人行大道为县道,并列有八条乡道,总长373千米。来凤至龙山境内路长2千米,路宽2尺,拳石路面,途经重要地点就是官渡口;来凤至宣恩李家河境内路长7.5千米,路宽2尺,拳石、石板路面,途经重要地点小河坪、岩板铺。清乾隆元年(1736年)来凤县设立铺递机构总铺司,传递军情文秉,总铺司下辖峡口寨等十一铺,峡口寨驻铺兵2名。由此可见该村的战略地位不一般。有《来凤县志》(清乾隆版)所录林翼池《峡关传鸿》诗道尽关口塘的意境与价值。

《峡关传鸿》

地接宣城出郭东,峡塘关外盼飞鸿。

烽烟永息千年火,邮路时传万里筒。

何处衔芦怜片影?却疑系帛坠林中。

征禽不爽随阳字,遵陆清音度远风。(www.chuimin.cn)

峡口寨塘目前还保留有墙基和较大面积的碉堡残留部分,可惜进出关口的门洞已了无踪迹,早先曾作为佛潭大堰一个支堰的节点使用,现村委会已发现遗址的重要性,确定四至边界,进行了初步保护,可以说是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峡口寨塘位于新寨坡,也叫栏杆堡,地处来凤盆地向北陡然升起的高地边缘,因此寨塘前叫下路坪。峡口寨塘地处通往施南府和永顺府两条古驿道的交叉点上,与后坪和下坪两处的碉堡呈三角交叉,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起着拱卫来凤县城的作用,向北支援施南府,向东关联永顺府,保证两条驿道的通畅安全。从新寨坡这些地名,我们也能感知此地南来北往舟车之繁忙、东出西进商旅交汇之频繁,以及改土归流前作为军事据点的价值。据《来凤县志》(清乾隆版)的《峡关传鸿》绘图所示,峡口寨塘右前方是一个村庄为新寨,左前方是一座兵营和哨塔。《来凤县志》(清乾隆版)对新寨坡的地形地貌和社会态势已有记载:

县东十二里,山形横亘,右阻岩谷,左带大河,前俯平畴,后盘曲磴,由来凤至宣恩大道。咸丰辛酉冬,刘方伯岳昭、李总兵复盛,连营于此,以拒发逆。

由此可见关口地位之重要。

关口寨塘遗址(龚志祥 摄)

关口寨塘清乾隆县志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