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洞村位于来凤县城西郊,是来凤县城的后花园。此诗乃老虎洞河峡谷风景的真实写意,现已成为来凤县城居民夏季避暑的胜地,居民休闲徒步的首选地。老虎洞旧名伏虎洞,老虎洞河右岸的山名为枋子岩,枋子岩下方是暗河,老虎洞河左岸的山为将军岩,陡峭挺拔。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委和政府重修老虎洞渠道。同时,在位于城西1千米处的虎耳山下建立老虎洞电站,系利用老虎洞渠道渠水发电。......
2023-10-19
因仙佛寺村位于县城北,地处龙凤盆地边缘,从北进入来凤县境的关口,战略地位重要,历代统治者均在此设卡派兵驻守。村里曾有两个碉堡(炮楼),分别位于后坪和下坪。1949年后拆毁。位于下坪的碉堡处于古驿道的西侧,用于监视县城和宣恩方向,确保通往施州的驿道畅通,位于后坪的碉堡俯瞰酉水河,地处黑神庙旁边,用于监视县城和龙山方向,确保通往湖南永顺府的驿道畅通。
经过仙佛寺村的两条古驿道,一条通施南府,另一条连接湖南龙山。据1943年的《来凤道路调查表》,来凤至龙山、宣恩、咸丰、酉阳四条人行大道为县道,并列有八条乡道,总长373千米。来凤至龙山境内路长2千米,路宽2尺,拳石路面,途经重要地点就是官渡口;来凤至宣恩李家河境内路长7.5千米,路宽2尺,拳石、石板路面,途经重要地点小河坪、岩板铺。清乾隆元年(1736年)来凤县设立铺递机构总铺司,传递军情文秉,总铺司下辖峡口寨等十一铺,峡口寨驻铺兵2名。由此可见该村的战略地位不一般。有《来凤县志》(清乾隆版)所录林翼池《峡关传鸿》诗道尽关口塘的意境与价值。
《峡关传鸿》
地接宣城出郭东,峡塘关外盼飞鸿。
烽烟永息千年火,邮路时传万里筒。
何处衔芦怜片影?却疑系帛坠林中。
征禽不爽随阳字,遵陆清音度远风。(www.chuimin.cn)
峡口寨塘目前还保留有墙基和较大面积的碉堡残留部分,可惜进出关口的门洞已了无踪迹,早先曾作为佛潭大堰一个支堰的节点使用,现村委会已发现遗址的重要性,确定四至边界,进行了初步保护,可以说是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一处重要的文物古迹。峡口寨塘位于新寨坡,也叫栏杆堡,地处来凤盆地向北陡然升起的高地边缘,因此寨塘前叫下路坪。峡口寨塘地处通往施南府和永顺府两条古驿道的交叉点上,与后坪和下坪两处的碉堡呈三角交叉,互为犄角,进可攻退可守,起着拱卫来凤县城的作用,向北支援施南府,向东关联永顺府,保证两条驿道的通畅安全。从新寨坡这些地名,我们也能感知此地南来北往舟车之繁忙、东出西进商旅交汇之频繁,以及改土归流前作为军事据点的价值。据《来凤县志》(清乾隆版)的《峡关传鸿》绘图所示,峡口寨塘右前方是一个村庄为新寨,左前方是一座兵营和哨塔。《来凤县志》(清乾隆版)对新寨坡的地形地貌和社会态势已有记载:
县东十二里,山形横亘,右阻岩谷,左带大河,前俯平畴,后盘曲磴,由来凤至宣恩大道。咸丰辛酉冬,刘方伯岳昭、李总兵复盛,连营于此,以拒发逆。
由此可见关口地位之重要。
关口寨塘遗址(龚志祥 摄)
关口寨塘清乾隆县志绘图
有关来凤县传统村落的文章
老虎洞村位于来凤县城西郊,是来凤县城的后花园。此诗乃老虎洞河峡谷风景的真实写意,现已成为来凤县城居民夏季避暑的胜地,居民休闲徒步的首选地。老虎洞旧名伏虎洞,老虎洞河右岸的山名为枋子岩,枋子岩下方是暗河,老虎洞河左岸的山为将军岩,陡峭挺拔。新中国成立初期,县委和政府重修老虎洞渠道。同时,在位于城西1千米处的虎耳山下建立老虎洞电站,系利用老虎洞渠道渠水发电。......
2023-10-19
锁洞村隶属于旧司镇,地处老峡河两岸,风景优美,上游接旧司镇,下游出老峡口就是绿水镇地界。锁洞村并无较大洞穴,关于名称由来,本村人也是一头雾水,说不出原因。目前比较有观赏性的就是甜茶坪的古寨与古树。甜茶坪古树群落规模大,与古寨实为一体。锁洞村民国时期的故事绕不开向卓安,向卓安乃民国时期的来凤强人,湘鄂西著名匪首。......
2023-10-19
兴隆坳村地处来凤县漫水乡东北方。2014年,村中的落衣湾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的中心是一口古井,共分三池,上为饮用水池,中为洗菜水池,下为洗衣、洗农具水池。目前上两池保存完好,古井仍然终年泉水不断,但村落改造时,古井被水泥路面、墙体包围,原貌改变较大。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传田、向二姓来此处时,山湾里落下一件宝衣,此处故名“落衣湾”。......
2023-10-19
除此没有发现其他古墓,但文献上记载了三座古墓,有待进一步发现。三是元末明初车骑将军、腊壁司安抚使田大旺送墓。村上目前存在且还在利用的水井有三口,水量最大的是龙洞,也叫龙骑宝水井,位于与岩朝门村交界的地方,一、二、三、四、五、六、七组村民生活用水均取自此井,还灌溉部分农田。护印寨,位于岩朝门村,掌管土司大印,世俗权力的象征,此寨处于衙院的右后方,从所处位置来看,执印非此寨莫属。......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布,受制于古代交通和山川河流地貌影响较多,村庄聚落形成多沿古驿道和河流走向分布。酉水河系沅江水系,在来凤县境内流程长达89千米,在现代交通彻底改变物流走向前,历来是进出西南的重要水上通道。川湖大界碑《来凤县志》中清代至民国时期所修桥梁统计表续表来凤县传统村落就坐落在这些山川河谷之间、关隘之内和古道古桥之旁,河流和驿道经纬交织,构成村落连接的骨架。......
2023-10-19
桐麻村传统建筑保存良好,整个村落传统建筑数量多且集中,传统木制建筑占全村建筑面积的80%以上,为榫卯结构,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屋顶,上盖小青瓦,再配以少量的附属建筑,且多以院落形成块状相邻分布,以向家寨等三个院落较为著名,院落之间相距约2千米,院落间有水泥路相连接,交通便利。地坨院落为桐麻村最大的院落,传统建筑十分集中,院落整体风貌保存良好,现存木质传统建筑共45栋,100年以上的建筑有6栋。......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存在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因素,1949年以来,宗教慢慢淡出村庄人们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知识普及到传统村落,科学精神深入村民人心,宗教开始退出人们生活,宗教意识开始淡化。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现代法治逐步普及。......
2023-10-19
规模较大的建筑群为后山顶向家大院,共八栋木房子,其中一栋为吊脚楼。岩院坝高出吊脚楼地面1.2米,与12格窗花应对。关于田步云的吊脚楼,村民自有说法。村民普遍认为田步云的吊脚楼风水好,地形如金盆洗脸,坐北朝南,与自然是绝配。其实,田步云吊脚楼建在此地可能另有深意,现在只能推测,吊脚楼这个地方从军事角度来说是处于极佳位置,如遇对手攻击,利于防守,同时出行便利。现多数人都已搬出吊脚楼,另择新地建新房。......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