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来凤县传统村落:古井佛潭大堰

来凤县传统村落:古井佛潭大堰

【摘要】:另一口古井位于通往施南府的官道上,要塞峡口寨塘的后方,现在209国道的西侧,地处第三村民小组内,现村委会侧后方,人们称之为凉水井。这口古井的位置特殊,位居来凤通往施南府的古驿道旁,为过往官家客商提供清凉解渴的甘甜泉水。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要数佛潭大堰,是来凤县目前可见的历史最悠久、断面最大、效益最好的灌溉渠道之一。佛潭大堰自建成以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被沿渠土家人称为幸福堰。

仙佛寺村对水的运用历史久远,乾隆年版和同治年版《来凤县志》均有记载,前令张公开凿水渠三道,其中一条就是引红岩溪水灌沙坨坪。此地曾有茅草滩之名,成今日之繁华景象,用水历史远比史书记载还要长。位于三组的倒沟过去还有一个碾房,这个水碾方便了本村居民碾谷舂米,后来损毁,现只有一些痕迹留存。现在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但209国道东侧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一口吊井,早先用来饮用,现用来浇地和浆洗。

仙佛寺村现保存古井两口,何时建成,文献皆无可考。其中一口位于209国道东侧,恩吉高速公路下方。

仙佛寺村中古井(龚志祥 摄)

由于前些年被整修过,因此从井的外貌已无法感知曾是一口古老的井。这口古井过去应是仙佛寺正南端村民取水点,同时供行走在湖南永顺府方向驿道的过往客商饮用。古井水目前已无人饮用,主要被村民用来洗涤物品,井深1.5米,长3.8米,宽1.4米,共两个大小等同的井口,约65厘米×70厘米,井口外有一石坝,坝宽6米,长7米,供村民浆衣洗菜。据村民介绍,这口井在家家拥有吊井之前一直是他们的饮用水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一口古井位于通往施南府的官道上,要塞峡口寨塘的后方,现在209国道的西侧,地处第三村民小组内,现村委会侧后方,人们称之为凉水井。过去是本村一、二、三、六、七组村民的生活用水之源,井深1.5米,长3米,宽2.5米,亦是被钢筋水泥覆盖,无法感知水井的古老。这口古井的位置特殊,位居来凤通往施南府的古驿道旁,为过往官家客商提供清凉解渴的甘甜泉水。据肖家院子老人回忆,水井上曾有一个茅草屋,肖家的女婿杨云成一家人在此经商,卖油粑粑、米豆腐,提供茶水等。村子的居民普遍认为应该是先有水井,后有驿道,说明凉水井经历的岁月是多么的古老沧桑。

开渠引水是仙佛寺村改造山河的重要历史印迹,已载入史册。《来凤县志》(清乾隆版)“艺文志”中记载:(www.chuimin.cn)

来邑改县治,类多崇山穷谷,而平原沃野可开垦者不乏。其有水源之逶迤绵亘,可开浚以资灌溉者,莫如元阜里之沙坨坪也。

另外,《张邑侯捐修沙坨坪新堰碑记》亦有详细记载。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要数佛潭大堰,是来凤县目前可见的历史最悠久、断面最大、效益最好的灌溉渠道之一。渠首引水坝建于宣恩县李家河镇鲤鱼塘,距来凤县城东北方向12千米,大堰拦截酉水河水,从拦河坝右岸盘山开渠,由北向南蜿蜒而行,沿酉水河右岸将水引至沙坨坪。工程于1959年开始,1962年建成通水,使沿渠两岸2900亩农田受益。佛潭大堰工程包括长39.5米、高4.5米的引水坝一座,每秒过水4.95立方米;长6736米干渠一条,其中隧洞2个(共长297米),支渠3条。佛潭大堰自建成以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被沿渠土家人称为幸福堰。

灌溉千亩良田的佛潭大堰(唐俊 摄)

与佛潭大堰相关联的另一工程是佛潭电站,利用佛潭灌渠引水发电,工程于1960年动工,1963年装机两台,共220千瓦,1965年改装125千瓦电机一台,与老虎洞电站联网运行,向县城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