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对这批文物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宣抚堡现已列为来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0年,向金銮墓被列入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全书分为疆域、物产、建制、学军、敕赐、文艺六卷。......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起步早,但由于资金问题,早期只限于对村落的一些重要建筑和文物进行适当保护和简单维修。20世纪50年代,就曾经对仙佛寺村的寺庙、摩崖石刻和佛像进行简单维修和保护,后成功申报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凤县真正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大规模保护与发展,始于改革开放之后。
1982年,来凤县政府修缮了舍米湖摆手堂。1989年11月,百福司红军标语墙、茶堰坪摆手堂开始修复。
1990年1月4日,来凤县摆手堂在县城凤中路旁动工,建筑面积为1860平方米,号称“神州第一堂”,1995年4月全面竣工,时任湖北省省长蒋祝平欣然为摆手堂大门的匾额题字。近几年来凤县还对兴安村民族文化院落进行保护维修,包含大宅门、大喇宫、紫阳古院墙、盘顺土司遗址、大屋古学堂遗址、百级老石梯等古遗址恢复性建设及岩科、大屋、中寨等5处吊脚楼群保护性修缮。
茶堰坪摆手堂(彭涛 摄)
来凤县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主要从民族特色村寨和传统村落两个方面抓落实,对接国家民委的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和住建部的传统村落建设。自2009年国家民委、财政部联合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以来,来凤县有黄柏园、南河、舍米湖、石桥、兴安五个村落纳入国家民族特色村寨目录,先后共四批次纳入湖北省民族特色村寨目录,舍米湖村、黄柏园村、兴安村、石桥村、南河村、五道水村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2年12月,舍米湖村、黄柏园村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示范村寨,黄柏园村被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十佳”特色村寨。
舍米湖原生态摆手舞登上中央、省、州电视台,成为宣传推介来凤县民族文化的一张名片。
2012年投资160万元,打造了该村特色民居和文化活动中心,修建了土家吊脚楼样式的村委会,为民俗展览、文艺表演提供了演出平台,为村级办公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胡乡黄柏园村旅游资源丰富,杨梅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是武陵山区杨梅种植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杨梅树就有33株。依托古杨梅自然生态景点,结合吊脚楼的民居改造,投资60万元,打造了黄柏园村的民族特色旅游景点“古梅人家”。同时,沈家大院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进驻该村,开发了500余亩葡萄园,村民人均增收超过300元。
在特色村寨建设过程中,来凤县注重提升特色村寨文化底蕴,注重对传统土家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注重民族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培育,打造软实力。
2012年,仙佛寺村的土韵酒楼被评为全州“民族文化进酒店示范单位”。注重民族特色村寨的传统文化事项保护,主要包括以原生态摆手舞为重点的民俗文化,以油茶汤为重点的饮食文化,以仙佛寺为重点的佛教文化,以西兰卡普为重点的服饰文化,以草把龙、野猪灯等为重点的灯文化,以南剧、三棒鼓等为重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www.chuimin.cn)
来凤县城摆手堂(唐洪祥 摄)
2006年11月,以李萍为队长,由来凤县城的干部、企业职工和自主择业人员组成的来凤县原生态摆手舞队成立。这支原生态摆手舞队先后参加了大型民族历史文化展览《多彩中华》《中国NO.1:摆手舞之乡 来凤》等多项活动的拍摄,2017年参与央视《记住乡愁》节目录制,把摆手舞带到了全国、全世界,对推广土家族文化和摆手舞的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来凤摆手舞已逐步形成土家文化品牌,走出村庄,多次获奖并走出了国门,在国际舞台展演。“来凤县民族文化丛书”和《常用土家语》相继出版;百福司镇和旧司镇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1997年,来凤县成功举办“首届民族艺术节”。截止到2020年12月,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3项、省级11项、州级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2人、省级11人、州级29人。
自2012年4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现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中国传统村落调查以来,来凤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对传统村落有保护价值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统筹保护和开发,促使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活态传承,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做好保护工作,为传统文化研究夯实基础,从而推动传统村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是修缮传统村落的建筑,在保留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对传统建筑基础、梁柱、屋面、门窗及室内地坪和线路进行维护。
二是对传统村落的危楼、危房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保持楼房使用功能、房屋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对楼房立面、屋面、门窗按传统建筑样式和“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
三是提升传统村落防火、防灾的能力,重点做好消防设施建设、防洪河堤建设、道路边坡防护治理。
四是开展传统村落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按“一村一档”的要求建立传统村落基本信息库,对传统村落丰富的历史文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切实加强保护与宣传,防止破坏。
国家先后发布五批次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截止到2019年底,来凤共有16个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第一批为兴安村、冷水溪村,第二批为舍米湖村、五道水村徐家寨、鼓架山村铁匠沟、黄柏园村下黄柏园,第三批为独石塘村、兴隆坳村落衣湾、渔塘村上渔塘、石桥村,第四批为板沙界村,第五批为冉家村、观音坪村、车洞湖村、田家寨村、梅子垭村。
根据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政策,截止到2019年,国家命名了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三胡乡黄柏园村和百福司镇南河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百福司镇舍米湖村、兴安村和三胡乡石桥村入列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河镇五道水村成功入选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来凤县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坚持把传统村寨保护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结合起来,与文化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培育结合起来,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从源头上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文化,提升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遗产价值,有效整合文化资源,统筹文化、生态、旅游、产业等综合发展潜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文与山水协调发展,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把传统的村落文化特色转化为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民族地区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支点,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有关来凤县传统村落的文章
目前,对这批文物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宣抚堡现已列为来凤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0年,向金銮墓被列入来凤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全书分为疆域、物产、建制、学军、敕赐、文艺六卷。......
2023-10-19
兴隆坳村地处来凤县漫水乡东北方。2014年,村中的落衣湾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的中心是一口古井,共分三池,上为饮用水池,中为洗菜水池,下为洗衣、洗农具水池。目前上两池保存完好,古井仍然终年泉水不断,但村落改造时,古井被水泥路面、墙体包围,原貌改变较大。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相传田、向二姓来此处时,山湾里落下一件宝衣,此处故名“落衣湾”。......
2023-10-19
来凤县传统村落的地域分布,受制于古代交通和山川河流地貌影响较多,村庄聚落形成多沿古驿道和河流走向分布。酉水河系沅江水系,在来凤县境内流程长达89千米,在现代交通彻底改变物流走向前,历来是进出西南的重要水上通道。川湖大界碑《来凤县志》中清代至民国时期所修桥梁统计表续表来凤县传统村落就坐落在这些山川河谷之间、关隘之内和古道古桥之旁,河流和驿道经纬交织,构成村落连接的骨架。......
2023-10-19
另一口古井位于通往施南府的官道上,要塞峡口寨塘的后方,现在209国道的西侧,地处第三村民小组内,现村委会侧后方,人们称之为凉水井。这口古井的位置特殊,位居来凤通往施南府的古驿道旁,为过往官家客商提供清凉解渴的甘甜泉水。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要数佛潭大堰,是来凤县目前可见的历史最悠久、断面最大、效益最好的灌溉渠道之一。佛潭大堰自建成以来,为当地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保障,被沿渠土家人称为幸福堰。......
2023-10-19
徐家寨的核心是梯田文化、建筑文化。徐家寨的梯田可与建筑媲美,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梯田位于寨子的正后方和东西两侧,共300多亩,养育了整个寨子。徐家寨的先民们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垒石筑坎,担土造田,终成现在的辉煌。梯田东西横向伸延2000米,南北顺山势垂直高度达1500米,颇为壮观。此后若干年,徐氏子孙,拓土扩疆,无穷尽矣,斜坡上的五道山梁,都被改造为层层梯田,从青龙山下一直延伸到五道岭山巅。......
2023-10-19
旧司镇马家沟村,东邻都司界,南接岩朝门,西靠本县大河镇的枫香坪,北与四方石、柏杨交界。早期的水田坝范围很小,仅只塘坊周边这一块大坝子。塘坊附近更小范围叫官田坝,此处是塘坊,常年有驻军,屯田于此,故名官田。马姓人家也许是随兵丁到此谋生,塘坊随清亡而撤销,马姓人家迁往他处,而地名犹存。......
2023-10-19
白羊坡村隶属于翔凤镇,地接来凤县城东北端,与酉水河相依。在武陵山区叫白羊坡的山村有好几个,但最为有名的是来凤县的白羊坡村,因为该村有来凤机场,机场东靠白羊坡,东南接车家坨,西南抵翔凤山,西北邻金盆山。1949年,来凤县获得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机场,机场回到了人民手中。......
2023-10-19
龙潭坪村位于来凤县大河镇西北边陲,距离镇政府约15千米。龙潭坪村有一座远近闻名的牛王庙,这与土家族、苗族的牛崇拜有很大关系。当地各民族同胞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都会聚集在牛王庙,举行隆重而盛大的牛王节活动。2008年3月27日,牛王庙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第五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关于牛王庙的来历,村中老人还有一种说法。在龙与牛之间,分工巧妙,龙管山川自然,牛管人间伦理,地叫龙潭坪,庙叫牛王庙。......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