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五指代表五湖、五岳,泛指天下;成拳表示献拳,意为敬向天下英豪和观众请教;其二,一手伸平,盖住另拳拳面,表示扶危济困,抑强扶弱;或向大众求助之意。以示反对外来统治,振中华武威。右拳伸出时,若拇指向内,是自高自大,向外,尊重对方;小指向内为谦虚,向外是小看对手。重礼节的苗家人对这些细节极为重视。......
2023-10-19
器械武术是古代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武术器械的种类繁多,人们常用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作为器械武术的统称。
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元代的一些戏曲中,如元人杨梓写的杂剧《敬德不服老》中就有尉迟恭“十八般武艺都学就”的唱词;再如“每日则是刺枪弄棒,习演弓箭,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晓”(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楔子,见于《元曲选》)。又如“教的他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这孩儿弓马到强似我”(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见于《元曲选》)。但是,元曲提到的十八般武艺的武术器械实际只有十二种:“若论着十八般武艺,弓弩枪牌,戈矛剑戟,鞭链挝槌,将龙韬虎略温习。”(无名氏《逞风流王焕石花亭杂剧》第三折,见于《元曲选》)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已比较明确,但是,十八般武艺究竟包括哪些兵器,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如《水浒传》第二回在讲史进一一学得精熟的十八般武艺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
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开始流行不是偶然的。中国古代冷兵器到明代可以说是发展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顶点。所谓十八般武艺,实际上是数千年来冷兵器的一次大展览、大总结,标志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火器时代的开始。十八般武艺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复杂性,正是中国古代战争的复杂性才使中国有了这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冷兵器,给器械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八般武艺中有砍斫类的各种刀;有挑刺类的枪、戟、戈、矛;有遮挡类的藤牌、盾牌、面具、护腕;有压劈类的斧、殳、耙;敲枕类的各种锤;勾锻类的钩、挝;校拦类的锏、鞭;贴插类的匕首、短剑;追击类的流星、铁链;标射类的弓箭、弩、标枪;掷打类的飞镖、袖箭、弹丸;抛索类的掷石、飞砂;等等。这些兵器,有的早已从战场上被淘汰,有的正在迅速地失去军事实用价值。十八般武艺出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为了满足社会观赏、民间健身以及个人自卫的需要。因此,种类多,趣味性强。(www.chuimin.cn)
这些武术器械,各有所长。如就长短兵器而言,就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长兵器充分占有长度上的优势,击长打远,先机制敌,长一寸就多一寸的优势。但是,短兵器使用起来灵活隐蔽,变化莫测,特别是贴身近战中,刁钻凶狠,防不胜防,常陷敌于绝境。
古代武术家们对各种武术器械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发展出门类众多的使用方法,如枪,因其锋利灵便,有拦、拿、扎、崩、点、穿、截、劈、圈、挑、拨等多种枪法。由于枪使用起来“去如箭,来如线”,“出枪如潜龙出水,入枪如猛虎入洞”,变化无穷,神出鬼没,因此被称为“百兵之王”或“百兵之贼”;刀因其可劈、可刺、可砍,势如猛虎,被称为“百兵之帅”;剑因其形制轻灵薄细,技法飘逸潇洒,被称为“百兵之秀”;而棍因其融各种长兵基本技法于一身,适用性广,而被称为“百兵之首”。
有关中国武术史话:典藏版的文章
伸五指代表五湖、五岳,泛指天下;成拳表示献拳,意为敬向天下英豪和观众请教;其二,一手伸平,盖住另拳拳面,表示扶危济困,抑强扶弱;或向大众求助之意。以示反对外来统治,振中华武威。右拳伸出时,若拇指向内,是自高自大,向外,尊重对方;小指向内为谦虚,向外是小看对手。重礼节的苗家人对这些细节极为重视。......
2023-10-19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弓箭的发明给原始人类提供了有力的远射程武器。狩猎是原始社会人类维持生存最重要的生产方式,因此,武术的萌芽与生产劳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为了争夺水草丰美的草场、适于居住的地区,或为了血缘复仇等原因,时常会发生军事冲突。它的萌芽与早期人类社会的一些文化活动,特别是舞蹈也有密切的联系。武术的形成和成熟还需要更加充分的条件,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2023-10-19
在这一片佛门净土上发展出了声名远扬海内外的少林武术。少林寺随着少林武术名声的日益显赫,天下的英雄豪杰、武林高手,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以武会友,交流武技,这样,少林武术汇集了四面八方的武技精粹。李叟也把擒拿、棍法的绝技糅合在少林棍法中,并传授了大、小洪拳,对少林武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少林名声大振。由于觉远和尚通过遍访名师,成就了少林派武术的神妙绝技,后人尊他为少林拳法的“中兴之祖”。......
2023-10-19
但是,关于猴拳的文字记载却要晚得多,首次出现是在明朝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戚继光在书中记录的,都是当时一些比较成熟的拳术,由此可知猴拳的出现应该早于戚继光的时代。在著名的少林武术中,也有猴拳。猴拳猴拳的基本特点是脆快有力,刚柔相间,轻灵敏捷,避重侧进,身、手、步同时快速并进,拳法密集。打猴拳一般不主动攻击,多利用身灵步捷的躲闪,避免与对方正面交锋。......
2023-10-19
内功的主要目的是养气和练气。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桩功“要学拳,须站桩,欲习打,先练桩。”站桩功是武术内功的基本功法,“桩”的意思是比喻习练时像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后如桩一般坚实稳固。易筋经上文提到过的托名达摩,而实际上出现于明代后期的《易筋经》是武术功法的一部代表作,被少林武术家们奉为经典著作而流传开来。......
2023-10-19
经过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长期的孕育、萌芽,又经过了铁兵器时代1000多年血与火的锤炼,中国古代武术自宋朝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成熟时期,特别是在明、清两代,武术的奇花异卉在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竞相开放,令人目不暇接。这是因为在这个历史时代,促使武术成熟的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了。这种武术与军事若即若离的状态正是中国武术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
2023-10-19
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代代宗师巨匠之所以能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武技境界,是与他们善于择师、勤于学习分不开的。古代习武者有着从师学到一定程度后,离师出游,寻访天下名师,以武会友的习俗,正像一句武谚说的“一处磕头,百处学艺”。寻师访友,四海为家,这一中国武术优良为学之道数千年来,一脉相承,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集大成的武术巨匠。......
2023-10-19
翻子拳翻子拳在明代已是很有影响的一个拳种。当时正是兵荒马乱的年月,为了防身自卫、保护家园,段老绪一家认真练习,并把翻子拳世世代代传了下去。有一次段家所在的村子遭到抢劫,段家的武术高手们靠着一身多年练就的翻子拳,打败了群敌。翻子拳在技击时主要是侧进斜击,脚不过膝,实战性强,动作朴实无华。在长达数百年的流传过程中,翻子拳也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