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武术史话:十八般武艺解析

中国武术史话:十八般武艺解析

【摘要】:又如“教的他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这孩儿弓马到强似我”。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已比较明确,但是,十八般武艺究竟包括哪些兵器,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如《水浒传》第二回在讲史进一一学得精熟的十八般武艺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开始流行不是偶然的。

器械武术是古代武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武术器械的种类繁多,人们常用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作为器械武术的统称。

根据吴文忠:《中华体育文化史图选集》,第56页

十八般武艺的说法最早出现在元代的一些戏曲中,如元人杨梓写的杂剧《敬德不服老》中就有尉迟恭“十八般武艺都学就”的唱词;再如“每日则是刺枪弄棒,习演弓箭,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晓”(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杂剧》楔子,见于《元曲选》)。又如“教的他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这孩儿弓马到强似我”(纪君祥《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见于《元曲选》)。但是,元曲提到的十八般武艺的武术器械实际只有十二种:“若论着十八般武艺,弓弩枪牌,戈矛剑戟,鞭链挝槌,将龙韬虎略温习。”(无名氏《逞风流王焕石花亭杂剧》第三折,见于《元曲选》)到了明代,十八般武艺的具体内容已比较明确,但是,十八般武艺究竟包括哪些兵器,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看法,如《水浒传》第二回在讲史进一一学得精熟的十八般武艺是: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

十八般武艺的说法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开始流行不是偶然的。中国古代冷兵器到明代可以说是发展到了它所能达到的顶点。所谓十八般武艺,实际上是数千年来冷兵器的一次大展览、大总结,标志着冷兵器时代的结束和火器时代的开始。十八般武艺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的复杂性,正是中国古代战争的复杂性才使中国有了这样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冷兵器,给器械武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八般武艺中有砍斫类的各种刀;有挑刺类的枪、戟、戈、矛;有遮挡类的藤牌、盾牌、面具、护腕;有压劈类的斧、殳、耙;敲枕类的各种锤;勾锻类的钩、挝;校拦类的锏、鞭;贴插类的匕首、短剑;追击类的流星、铁链;标射类的弓箭、弩、标枪;掷打类的飞镖、袖箭、弹丸;抛索类的掷石、飞砂;等等。这些兵器,有的早已从战场上被淘汰,有的正在迅速地失去军事实用价值。十八般武艺出现在这个时候正是为了满足社会观赏、民间健身以及个人自卫的需要。因此,种类多,趣味性强。(www.chuimin.cn)

这些武术器械,各有所长。如就长短兵器而言,就有“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的说法。长兵器充分占有长度上的优势,击长打远,先机制敌,长一寸就多一寸的优势。但是,短兵器使用起来灵活隐蔽,变化莫测,特别是贴身近战中,刁钻凶狠,防不胜防,常陷敌于绝境。

古代武术家们对各种武术器械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发展出门类众多的使用方法,如枪,因其锋利灵便,有拦、拿、扎、崩、点、穿、截、劈、圈、挑、拨等多种枪法。由于枪使用起来“去如箭,来如线”,“出枪如潜龙出水,入枪如猛虎入洞”,变化无穷,神出鬼没,因此被称为“百兵之王”或“百兵之贼”;刀因其可劈、可刺、可砍,势如猛虎,被称为“百兵之帅”;剑因其形制轻灵薄细,技法飘逸潇洒,被称为“百兵之秀”;而棍因其融各种长兵基本技法于一身,适用性广,而被称为“百兵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