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典藏版:中国武术史话-醉拳技法,醉拳与六醉一览

典藏版:中国武术史话-醉拳技法,醉拳与六醉一览

【摘要】:在《水浒传》对宋代梁山好汉的描写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不少梁山英雄借醉态施展浑身武艺,拳落惊风雨,腿起泣鬼神。醉拳醉拳将拳法、摔法和醉态融为一体,在格斗中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麻痹对手,使之放松警惕,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模仿醉态的武术不仅有这种单人赤手空拳练习的醉拳,还有潇洒挺拔的醉剑、气势豪放的醉棍、刚劲有力的醉刀、神出鬼没的醉枪和使用拳术对打的“醉汉戏猴”,人们将这些武术称为“六醉”。

在《水浒传》对宋代梁山好汉的描写中,我们常可以看到,不少梁山英雄借醉态施展浑身武艺,拳落惊风雨,腿起泣鬼神。如快活林武松醉打蒋门神、孔家庄武松醉打孔亮、鲁智深醉打山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故事。

醉拳,又叫“醉酒拳”“醉八仙”,曾借鉴古代的“醉舞”(《今壁事类》卷十二),在明朝末年已流传很广了。这种拳术主要是模仿醉汉前俯后仰,东倒西歪,在形醉心明的状态中,佯作醉态,时而自斟自饮,时而颠扑翻滚,在半倾半斜、似倒非倒中,顺势完成各种武术的技击动作,如刁搂点扣、踢弹勾挂、挨傍挤靠、闪展腾挪。人们这样形容它“头如波浪,手似流星,身如杨柳,脚似醉汉”。

醉拳(www.chuimin.cn)

醉拳将拳法、摔法和醉态融为一体,在格斗中有较好的隐蔽性,可以麻痹对手,使之放松警惕,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醉拳的动作难度很大,只有练到全身上下“无一处惧打,亦无一处不打人”的程度,才能充分体现出醉拳的特点,做到步碎身活,心动形随,指东打西,避实击虚。但是,要达到这种程度很不容易,不仅要求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而且要有较好的武术功底。一首《醉八仙歌》将这一独特拳种描绘得活灵活现:“醉者,醉也,号八仙。头颈儿,曾触北周巅,两肩谁敢与周旋。臂膊儿,铁样坚;手肘儿,如雷电。拳似抵柱,掌为风烟。膝儿起,将人掀;脚儿勾,将人损。披削爪掌,肩头当先。身范儿,如狂如颠;步趋儿,东扯西牵,好叫人难留恋。八洞仙迹,打成个锦冠顾天。”(《拳经拳法备要》)

模仿醉态的武术不仅有这种单人赤手空拳练习的醉拳,还有潇洒挺拔的醉剑、气势豪放的醉棍、刚劲有力的醉刀、神出鬼没的醉枪和使用拳术对打的“醉汉戏猴”,人们将这些武术称为“六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