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武术史话:螳螂拳的南北派及特点

中国武术史话:螳螂拳的南北派及特点

【摘要】:螳螂拳有南、北两派。南派螳螂拳是清朝由广东的周亚南创编的,拳法在风格上与南拳相近。北派螳螂拳是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朗创编的。最后,王朗把少林拳法与螳螂的搏斗术结合在一起,手法上采用螳螂前臂的动作,步法上吸取猴子的移动法,称为“猿猴步”,前后三年,终于创编出“北派螳螂拳”。螳螂拳这种螳螂拳在北方流传很广。螳螂拳的共同特点是,动作严谨,敏捷有力,长短并用,有很强的攻击性。

螳螂是一种食肉性的昆虫,行动缓慢,它的两只巨大的前足生有锐利的锯齿,像两把大刀,随时高举在胸前,一旦遇到可以捕食的猎物,如苍蝇、蛾子、蝴蝶、蚱蜢等,就以出人意料的快速而准确的动作,用两只有力的前足,闪电般地进行钳击。这时,任何灵巧的昆虫都只有束手待毙,绝没有生还的希望。螳螂很善于隐蔽,而且很有耐心,在接近或等待猎物时很难被发现。

螳螂的搏击方法给古代武术家们很大的启发,创编出了螳螂拳。螳螂拳有南、北两派。南派螳螂拳是清朝由广东的周亚南创编的,拳法在风格上与南拳相近。

北派螳螂拳是明末清初山东即墨人王朗创编的。据说,王朗从小就喜欢练武,曾经在少林寺学习武艺多年。少林寺因反清复明被焚烧后,王朗就离开了少林寺,回到山东老家。善于观察的王朗,有一天看到一只螳螂与一只个头很大的蝉搏斗,就饶有兴味地在一旁静静地观战,只见螳螂打得有章有法,两把“大刀”运用自如,刚柔相济,进退有序。王朗看着看着,心里突然一动,思忖道:“这螳螂的搏斗方法不是与武术的格斗技术很相似吗?”就逮了许多螳螂回家,细细地观察,慢慢地琢磨,逐渐总结出了黏、粘、崩、搂、闪、勾、挂、刁、采、封、劈等多种技法。最后,王朗把少林拳法与螳螂的搏斗术结合在一起,手法上采用螳螂前臂的动作,步法上吸取猴子的移动法,称为“猿猴步”,前后三年,终于创编出“北派螳螂拳”。(www.chuimin.cn)

螳螂拳

这种螳螂拳在北方流传很广。在流传中,又逐渐演变出其他种种流派,如劲力刚健的七星螳螂(也叫罗汉螳螂),以柔为主的六合螳螂(也叫马猴螳螂),刚柔兼顾的梅花螳螂(也叫太极螳螂)。后来,又有通臂螳螂、摔手螳螂、光板螳螂、八步螳螂等。螳螂拳的共同特点是,动作严谨,敏捷有力,长短并用,有很强的攻击性。发力时身体、手臂有晃动、颠动的动作,又快又猛,但有时也用柔劲,刚中有柔,柔中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