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高形成性评价质量:基于LOG数据的研究成果

提高形成性评价质量:基于LOG数据的研究成果

【摘要】:形成性评价强调了运用证据持续改善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因此,形成性评价对塑造学生各方面的素养非常重要,是素养养成的导航器。然而,该指标对各国(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成绩提高的作用是负向的,形成性评价指标未能得到大规模调查的证据支持,说明在这方面的调查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形成性评价强调了运用证据持续改善学生学习的动态过程。如前所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可迁移知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练习,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收到关于结果的反馈信息,包括正确与否、错误的类型和性质等,他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就会加快。

形成性评价形式多样并且渗透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教师在学习者完成挑战性任务时提供反馈和指导,也包括学生自己的质疑、阐述和自我解释,还包括学生参与自我和同伴评估,以及参与讨论交流中获得的评价和反馈。因此,形成性评价对塑造学生各方面的素养非常重要,是素养养成的导航器。如果形成性评价关注互动问题解决能力、关注元认知策略,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如果形成性评价关注的是知识的复现和常规问题的解决,那么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机会就会受到限制。

Koh[48]对新加坡教师的日常评价工作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实证研究,他分层抽取了59所新加坡学校4 097份教师提供的评价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回家作业、专题作业以及教师自编测验,每个教师要求提交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作业各4篇,尽可能对应4种作业类型,共计12篇。他根据Newmann的模型和新加坡课堂编码方案,采用9项标准来评估教师布置的作业质量:知识深度、知识批评、知识操控、持续写作、清晰性和组织性、与课堂外的现实世界的联系、支持性任务框架、学生控制和明确的绩效标准;用6项标准来判断学生作业的质量:知识深度、知识批评、知识操控、持续写作、学生写作/答案的质量,以及与课堂以外现实世界的联系。研究有两个发现:第一,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与学生表现具有中度到较高的相关性,当教师布置的作业需要高水平的知识批评时,学生工作最有可能表现出高水平的知识批评和知识操控;第二,新加坡教师在课堂评估中仍然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主要评价学生复制事实和程序知识的能力,为高考做准备。

王月芬和张新宇[49]对3万份中国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作业的多样性、选择性、结构性和解释性普遍不理想,较多的作业目标是记忆类的,体现“运用”“综合”等高阶思维水平的作业题目比较少。(www.chuimin.cn)

这些研究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知识深度、知识评价、知识应用、持续写作等有利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评价。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空间,特别是真实问题评估的任务和量规设计的能力,因为只有转变了评价要求,才能够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PISA 2012问卷调查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形成性评价的情况,包括4个问卷题项:老师告诉我在数学课上的表现情况;老师就我在数学上的强项和弱项给予反馈;每次考试、测验或布置作业前,老师都对我们提出要求;老师会告诉我要怎样做才能把数学学得更好。中国上海数学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指数为0.203、新加坡为0.293,显著高于OECD平均水平;日本、韩国分别为-0.629和-0.768,显著低于OECD平均水平,说明中国上海数学教师比较重视形成性评价。然而,该指标对各国(地区)学生的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成绩提高的作用是负向的,形成性评价指标未能得到大规模调查的证据支持,说明在这方面的调查设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