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学生得到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体验到问题解决后成功的喜悦,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
2023-08-03
由于现实问题解决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所以除了与学科课程结合来培养之外,许多国家都将跨学科的综合学习纳入了课程,日本1998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设立了综合学习时间,新加坡1999年决定采用专题作业(Project Work)的方式,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中课程计划中新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韩国2009年颁布修订的中小学课程总论中设立了创造性体验活动。
(一)新加坡的专题作业
专题作业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学习,也有学者把Project Work译为项目学习,但我认为它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评价要求来实施的,所以倾向于译为专题作业。Morgan[36]根据教育目的把专题作业分为3种类型。第一种称为项目练习(Project Exercise),目的是将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解决某个熟悉的学科领域的学术问题,这是最传统的做法。第二种称为项目成分(Project Component),研究范围广泛,通常是跨学科的、与“现实世界”有关的,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常与传统的课程并行进行。第三种称为项目导向(Project Orientation),项目构成了课程甚至是整个教育方式的基础,直接教学作为项目的补充,课程内容根据项目的要求来定。新加坡的专题作业采用第二种模式,鼓励学生摆脱不同学科的划分,为学生提供探索具体学科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37]。
新加坡开展专题作业的目标是让学生有机会:①应用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②提高沟通技巧(口头和书面);③培养合作学习技能;④开发自主的探究和终身学习技能[38]。1999年6月,新加坡政府原则上接受大学入学委员会的建议,计划于2004—2005年将专题作业与新加坡剑桥A水平考试[简称GCE A Level,是新加坡政府3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学院)入学的资格考试]的分数一起纳入本地大学入学标准[39]。2000年,在新加坡学校的所有非考试年级中(小学3年级、4年级、5年级,中学1年级、2年级和3年级,初级学院1年级。初级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中,学制为两年),专题作业均已实施。2002年,专题作业纳入初级学院正式课程;到2005年,专题作业占大学入学录取考试分数的10%。
为了帮助学生发展,新加坡教育部要求专题作业要取得4个方面的学习成果:①知识应用:学生要具备学习基础研究技能、应用和迁移跨学科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两者之间建立联系;②沟通:学生要提高自己在书面和口头上清晰、有效的交流想法的能力;③合作:学生要发展和提高与他人合作的社会技能,实现共同目标;④独立学习:学生要学习掌握和监督自己的学习,并对自己的作业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责任[40]。
专题作业在不同层次和不同学校进行的方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专题作业不是正式评估的内容,所以学校开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典型的专题作业课堂中,四五名学生组成专题作业小组,小组成员在课堂时间面对面交流,专门负责专题作业;在课外时间也会讨论专题作业的策略和工作。在专题指定的时间段结束时,专题作业小组必须以书面和/或口头形式向指导教师和同学汇报[41]。在初级学院,专题作业是一份正式考试报告,占当地大学录取分数的10%。新加坡剑桥A水平考试的专题作业跨度超过8个月,由2 000~2 500字的书面报告、口头报告和项目文件组成[42]。根据4个方面的学习成果(知识应用、沟通、合作和独立学习),对团队和个人工作进行评估,并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评估。
专题作业是对正式的、系统的课程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使学生可以应用从各种课程中学到的概念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它强调内在动机,鼓励学生决定自己的学习进度,摆脱了传统的操练、应试、教师主导的学习和教学方式。首先,专题作业强调知识应用,而不仅仅是知识获取,通俗地说就是:不仅要学知识,更要用知识。在专题作业中,对学生的作业过程和作业成果都要进行评估。如果传统考试只允许学生通过相对狭窄的渠道和僵化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学术能力,那么比较开放的专题作业就是为学生提供发展自己的写作和口语技能的机会,并且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展示自己隐藏的才能。其次,专题作业的方法是跨学科的,而不是只关注一个学科领域,这样可以让学生以创新和有意义的方式整合各种科目的学习。再次,专题作业是小组合作进行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并且由于教师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是直接教学内容,所以学生还必须学会掌握和监督自己的学习。他们必须是负责任的、既独立又互相依存的学习者。
对专题作业的调查研究表明,专题作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有挑战。对初级学院学生的调研发现,专题作业有助于他们学习解决问题,自主研究并与其他学生合作,但是学生们受到额外工作量的压力,专题作业引起焦虑程度的上升。对初中生的调研发现,参与专题作业的学生认为他们在团队合作技能、沟通和社交技能、解决问题能力、自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都有提高。同样,对小学生的调研反映出学生因参与专题作业而在知识应用、沟通和独立学习方面有所改进。专题作业对教师也是挑战,教师的角色是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培养独立学习和协作的能力,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但教师觉得这比直接讲授更具挑战性、更耗时。为了覆盖教学内容,他们经常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专题作业需要对特定主题开展持续调查,但往往与学校试图覆盖课程内容来为考试做准备的目标相冲突,教师如何在达到学科课程考试要求的同时又能为学生提供深入研究专题作业的充分机会是个挑战[43]。
(二)中国、日本和韩国的综合实践类课程
1998年,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在中小学增设“综合学习时间”,主要目标是“通过各个学校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为培养‘生存能力’而实施跨学科的横向的与综合的学习”[44]“课时占总课时的10%强。该方案于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自2003年4月起,综合学习时间扩大到高中阶段”。但是后来由于日本在2003年、2006年的PISA测试中成绩连续下滑,低水平学生比例增加,学生之间成绩差异扩大,学生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时间投入较少,课改遭受了多方的批评,所以在2007年4月又恢复了全国学力调查,重新开始增强基础学力,在2008年、2009年修订的小学和初中学习指导要领中将小学的综合学习时间从每学年105~110课时缩减到70课时,将初中综合学习时间从70~130课时缩减到50~70课时。(www.chuimin.cn)
我国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的高中课程计划中开始设立“综合实践活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45]。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规定3—9年级每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3课时,以每学年授课时间34—35周计算的话,总计为102—105课时。
中国上海采用上海市课程标准,自1998年起开展第二期课程改革,将课程分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研究型(小学和初中称为探究型,高中称为研究型)3类,其中:小学1—5年级探究型课程每年为34课时,拓展型课程中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小学一、二年级为每学年1~2周,3—5年级为每学期2周,以每周35课时计算,小学阶段每学年探究型课程和社会实践共计69~104课时;初中探究型课程每学年68课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年2周,每学年共计138课时;高中研究型课程高一、高二为68课时,高三为60课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年2周,每学年共计130~138课时。
韩国的新课程把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上,包括创造性思维、社会技能和全球意识。课程专家们提出,学科知识内容要基于它与所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组。也就是说,不能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知识内容要减少,即使这些内容从学术上来说可能是有价值的。为了发展关键能力,新课程加强了学科融通,将教育目的接近的、探究方法和探究对象接近的、在生活应用中相关的课程合并组建科目群。如:将小学3—6年级的社会与道德合并为社会/道德,科学与技术合并为科学/技术,美术和音乐合并为艺术,将高中的社会和科学归到探究领域;还将能力培养活动与特别活动整合为创造性体验活动,纳入课程计划时间,小学一、二年级平均每年136节课,3—6年级平均每年102节课用于创造性体验活动,每节课40分钟;初中1—3年级平均每年102节课用于创造性体验活动,每节课45分钟[46]。创造性体验活动的内容接近我国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它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包括四种类型,如表7-10所示[47]:
表7-10 韩国创造性体验活动的内容
资料来源:梁荣华,王凌宇.“全球化创造性人才教育”理念下的韩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三)中、日、韩、新四国在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上的主要差异
国内学者多次对日本的综合学习时间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了比较研究,对新加坡的专题作业和韩国的创造性体验活动也有介绍,关于改革的目的和要求都有论及,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国内没有对这几个国家进行综合比较,所以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新加坡与中、日、韩在推进跨学科综合学习方面最大的区别是用了评价这个“指挥棒”。中国、日本和韩国都将综合实践类的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并且规定了每学年的学习时间,中国、韩国现行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时间与日本2002年学习指导纲要规定的时间接近,高于日本现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时间。新加坡的方式则与中日韩不同,新加坡专题作业大纲没有规定课程学习时间,但是规定了评价要求。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它起到了相对来说更好的效果。新加坡学生在PISA问题解决中不仅结果表现好,而且学生在探究策略、坚持性、计划性、探究完全性等过程指标上,以及教师在深度认知激发和基础认知激发指标上的表现都名列前茅,而韩国和日本教师在深度认知激发和基础认知激发指标上均低于平均水平,说明学习还没有真正转型。
由于新加坡的做法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我在设计中国上海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时候就借鉴了新加坡的专题作业,将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代表作作为评价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目的是用评价来引导课程教学改革,使得中国上海研究型课程能落实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有余力学生锦上添花的事情,2015年4月该方案已正式颁布。
有关思维的痕迹:基于LOG数据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的文章
通过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学生得到更多实践与探索的机会,体验到问题解决后成功的喜悦,这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
2023-08-03
2研究方法根据以上考虑,本人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采用了现场采访、观察统计、数据测量、资料查找和科技查新等一系列的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构思设计思路和详细的工作计划。调查的人员分别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小区停车场的工作人员10人;车辆驾驶员20人。通过对12个国内数据库检索范围进行检索,结果检索到53篇文献,其中主要相关文献10篇。......
2023-08-0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烙饼策略”。通过推理、化归、抽象,学生理解“烙饼策略”是一类问题的模型,只要形成优化思想、掌握优化方法,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创设“煮鸡蛋”的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处于积极思维的最佳状态,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进而引出“烙饼策略”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化归思想解决“饼数”不同的烙饼问题,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2023-08-03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能否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学评价,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和学生水平,设计多元立体作业评价模型。在“持续性”上,分别布置课前自主探究型作业,设计课中任务型作业,设置课后拓展型作业。图3-3多元立体作业评价模型......
2023-08-03
(一)教学案例背景2007年5月,笔者应邀在全国第四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中授课,授课的内容为“找规律”。这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生活场景,从这样的直观画面中,不难找出排列规律。(四)“找规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能找出图中的规律。......
2023-08-03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方式划分为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四个类型,指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2023-08-03
表4采用1∶4汽车模型后选取的各项参数图25和图26所示为新制作的装置结构,图27和28所示为对新制作的装置进行测量和调试,以达到设计要求。图25新制作的装置图(一)图26新制作的装置图(二)图271∶4比例的模型车图28数据测量和调试中图29车身距装置较近时没有伸出图30车身距装置较远时有伸出通过对新装置的调试以及测试结果发现,该装置已达到了研制目的。......
2023-08-03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让学生单独回忆的知识由“线性”进一步走向丰富,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图6-1几种四边形的关系关于圆。......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