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上海数学教师对学生激发认知不足

中国上海数学教师对学生激发认知不足

【摘要】: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策略指数增加1,中国上海学生问题解决成绩提高8.9分,解释率为1.2%。

PISA 2012的主要领域是数学,所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直接针对问题解决的问题不多。但是,培养通用问题解决能力也要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并且对不少国家而言,数学课与问题解决的结合相对来说是最紧密的,所以从数学教学和学习情况中也能反映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情况。PISA 2012学生问卷中调查了数学教师激发学生认知的方式,该问题一共有9个项目,OECD根据学生对这9个项目的回答,用项目反应理论(IRT)合成分数,以OECD平均为0,标准差为1,构建了教师的认知激发策略指数(Index of Teachers'Use of Cognitiveactivation Strategies),中国上海学生平均为0.16,显著高于OECD平均,说明中国上海数学教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投入学习。

如表7-1所示,在数学课上,前10名国家(地区)中有半数以上的教师的认知激发指数低于OECD平均,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日本和韩国学生在A、B、C、D四个项目上回答“经常”和“总是或几乎总是”的学生比例均显著低于OECD平均,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深入思考的机会不多。中国上海学生仅在其中一项上显著低于OECD平均,即项目B“老师布置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中9个项目的内容,发现项目A、B、C、D更多体现解决复杂问题和深入思考的要求。对9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有2个因子,各个项目在因子1上载荷都很高,在因子2上,前4项载荷为正,后5项载荷为负。结合项目内容来看,这9项都是关于教师如何引发学生思考的,但是前4项是要求学生参与复杂的、需要长时间思考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后5项是教师提供帮助的或者是循序渐进的基础学习任务。

表7-1 问题解决成绩前10名的国家(地区)教师的认知激发策略指数以及在各问卷项表示“经常”和“总是或几乎总是”的学生比例

资料来源:OECD.Ready to Learn:Students'Engagement,Drive and Self-beliefs—Volume III[R].OECD.2013:125.

本研究将对认知激发指数做进一步分析。选取计算机化测试数据库中有该指标的43个国家(地区)的数据,分别计算前4项和后5项的克伦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前4项的α系数为0.739,后5项为0.791,内部一致性均比较高。然后运用IRT方法将这9个问卷项目分为两组指标,选项A、B、C、D合成深度认知激发指数,选项E、F、G、H、I合成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每个国家(地区)的学生赋予相同的总体权重。如表7-2所示,结果发现,前10名的国家(地区)中,深度认知激发指数最高的是加拿大(0.33)、新加坡(0.23)和澳大利亚(0.15),中国上海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指数为-0.05,显著低于42个国家(地区)平均;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最高的是新加坡(0.34)、加拿大(0.30)、中国上海(0.27)、澳大利亚(0.14),中国上海教师的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显著高于42个国家(地区)平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上海的数学教师善于有指导地激发学生思考,较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需要长时间思考的复杂问题,而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数学教师在这两方面做得比较均衡,既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复杂问题,又注意基本的指导。(www.chuimin.cn)

表7-2 问题解决前10名国家(地区)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指数和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比较

虽然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策略和基础认知激发策略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成绩有积极作用,但因为是特定学科领域的教学策略,所以对问题解决成绩的解释率并不高。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策略指数增加1,中国上海学生问题解决成绩提高8.9分,解释率为1.2%。数学教师的基础认知激发策略指数增加1,问题解决成绩提高4.2分,解释率为0.3%,相对来说深度认知激发策略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