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譬如说,你在八至十年级给200个学生教物理,他们都是你的学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
2023-12-03
PISA 2012的主要领域是数学,所以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与数学有关的问题,直接针对问题解决的问题不多。但是,培养通用问题解决能力也要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并且对不少国家而言,数学课与问题解决的结合相对来说是最紧密的,所以从数学教学和学习情况中也能反映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情况。PISA 2012学生问卷中调查了数学教师激发学生认知的方式,该问题一共有9个项目,OECD根据学生对这9个项目的回答,用项目反应理论(IRT)合成分数,以OECD平均为0,标准差为1,构建了教师的认知激发策略指数(Index of Teachers'Use of Cognitiveactivation Strategies),中国上海学生平均为0.16,显著高于OECD平均,说明中国上海数学教师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投入学习。
如表7-1所示,在数学课上,前10名国家(地区)中有半数以上的教师的认知激发指数低于OECD平均,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日本和韩国学生在A、B、C、D四个项目上回答“经常”和“总是或几乎总是”的学生比例均显著低于OECD平均,学生在课堂上比较被动,深入思考的机会不多。中国上海学生仅在其中一项上显著低于OECD平均,即项目B“老师布置需要我们花很长时间思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中9个项目的内容,发现项目A、B、C、D更多体现解决复杂问题和深入思考的要求。对9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有2个因子,各个项目在因子1上载荷都很高,在因子2上,前4项载荷为正,后5项载荷为负。结合项目内容来看,这9项都是关于教师如何引发学生思考的,但是前4项是要求学生参与复杂的、需要长时间思考的挑战性学习任务,后5项是教师提供帮助的或者是循序渐进的基础学习任务。
表7-1 问题解决成绩前10名的国家(地区)教师的认知激发策略指数以及在各问卷项表示“经常”和“总是或几乎总是”的学生比例
资料来源:OECD.Ready to Learn:Students'Engagement,Drive and Self-beliefs—Volume III[R].OECD.2013:125.
本研究将对认知激发指数做进一步分析。选取计算机化测试数据库中有该指标的43个国家(地区)的数据,分别计算前4项和后5项的克伦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前4项的α系数为0.739,后5项为0.791,内部一致性均比较高。然后运用IRT方法将这9个问卷项目分为两组指标,选项A、B、C、D合成深度认知激发指数,选项E、F、G、H、I合成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每个国家(地区)的学生赋予相同的总体权重。如表7-2所示,结果发现,前10名的国家(地区)中,深度认知激发指数最高的是加拿大(0.33)、新加坡(0.23)和澳大利亚(0.15),中国上海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指数为-0.05,显著低于42个国家(地区)平均;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最高的是新加坡(0.34)、加拿大(0.30)、中国上海(0.27)、澳大利亚(0.14),中国上海教师的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显著高于42个国家(地区)平均。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上海的数学教师善于有指导地激发学生思考,较少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需要长时间思考的复杂问题,而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的数学教师在这两方面做得比较均衡,既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复杂问题,又注意基本的指导。(www.chuimin.cn)
表7-2 问题解决前10名国家(地区)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指数和基础认知激发指数比较
虽然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策略和基础认知激发策略对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成绩有积极作用,但因为是特定学科领域的教学策略,所以对问题解决成绩的解释率并不高。数学教师的深度认知激发策略指数增加1,中国上海学生问题解决成绩提高8.9分,解释率为1.2%。数学教师的基础认知激发策略指数增加1,问题解决成绩提高4.2分,解释率为0.3%,相对来说深度认知激发策略作用更大。
有关思维的痕迹:基于LOG数据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的文章
哪个学校里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数学就会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感兴趣的学科,就会在许多学生身上发现杰出的数学才能。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跟你的同事们——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一番竞赛。譬如说,你在八至十年级给200个学生教物理,他们都是你的学生。从“思考之角”开始,训练学生接触科学知识。在学生对待知识的态度上,最令人苦恼和感到担忧的,就是这种......
2023-12-03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只有在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生才能突破先入为主的先前概念,透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由于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3-08-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枯燥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你就要引导每一个教师都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契机产生于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有内向害羞的学生在多次登台训练后变得更为大胆自然,有表达凌乱的同学经过调整变得条理分明,更多的同学在通过“以点带面”作文训练后,能化繁为简,不再畏惧800字的考场作文。......
2023-11-16
我们对这些学前儿童进行一种被称为“思维课”的特别的活动。这一套思维课是我们训练思考的学校,没有它,我们就很难设想不仅在小学的所有课堂上,而且在以后的教学和智力发展各阶段,会有完满而有效的脑力劳动。我校低年级的全体教师认为,思维课的教育意义,首先在于它能使知识得到经常不断的运用。我们深信,由于上了思维课,学生变得善于思考了。当然,这种思维课并不是什么万能的东西,也不是培养智力和学习愿望的唯一手段。......
2023-12-03
乔本武是一位有能力满足包括学生、家长、学校等各方期待的老师。他是学生的经师、人师,更是学生的恩师。我们都知道,经师易做,人师难为,至于当学生的恩师,那将是为师者的一种愿望、理想和追求。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碰到恩师,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学生的恩师。以便主动锤炼自我,朝着做学生恩师的目标奋进。我们可能穷其一生也很难达到如此的高度,但不影响我们学做学生的恩师。......
2023-10-29
第六章中国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与行为在上一章中我们提出国家动员体制及其能力是中国建设低碳社会的一个重要优势,但这并不是说仅仅依靠国家。有鉴于此,在联合国以及中国政府的相关文件中,除了对政府和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中的作用予以强调之外,都高度关注提升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促进公众参与。......
2024-10-31
我曾经修改过一位老师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讲他接了一个新班级,学生都很自卑,不敢在课堂上举手。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慢慢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我感觉这个题目太空太大,建议标题定为“教育就在‘举手’之间”。这里的“举手”具有多重含义,比较切合文章的内容。那些能够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还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题目才是好题目。......
2023-10-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