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数据指的是从后缀名为.log的文件中提取的数据。在PISA 2012计算机化测试中,log文件记录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时间和采取的动作类型,对log文件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流利程度,在解决有挑战性问题时的坚持性,以及学生处理问题的差异[61]。......
2023-10-19
OECD在《PISA 2012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研究报告中指出[5]:“中国香港、韩国、中国澳门、中国上海、新加坡和中国台北的学生在需要理解、表述或表征新知识的问题上表现最强。”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地区)学生在“知识获取”任务上表现最强。知识获取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发展或完善他们对问题空间的心理表征,学生要在头脑中以心理表征的形式对试题信息进行操作,从具体信息中抽象出概念,使信息变成知识。知识获取任务中,探究和理解与表征和构思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区别有时很小,差别在于为探究提供的线索或“脚手架”不同,“探究和理解”试题往往是选择题(如“清洁机器人”第1题),而表征和构思试题更经常是构答题(如“清洁机器人”第3题),学生需要自己写出答案。中国上海学生在探究和理解过程的正确率与总的正确率相当,在表征和构思试题上的正确率高于总的正确率。
在静态的知识获取任务上,探究次数多的国家(地区)学生问题解决表现较好。样题“清洁机器人”单元中的3道试题都是评价知识获取的,通过这个单元log数据分析,可以比较各国在静态问题解决中“知识获取”的过程。比较发现,总成绩前十名国家(地区)中,中国澳门、韩国、中国台北、中国上海、新加坡学生在各个试题上平均观看素材的次数都高于各国(地区)平均水平,这6个国家(地区)平均得分率在62.9%~65.9%之间,相差不到3个百分点,中国上海是观看素材次数最多的国家(地区)之一,如表6-22所示。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芬兰分别有1道、2道、3道试题上看素材次数低于平均水平,这4个国家在该单元平均得分率上相对较低,与前面6个国家(地区)差异显著。这说明在考查知识获取的试题上要取得好成绩,必须积极探究。如果探究次数低于平均水平,那么即使是学生总体水平较高的国家(地区),在这些试题上的得分率也会较低,例如日本总成绩是第3名,但这3题的平均得分率仅列第7名。中国上海学生在这3道静态的知识获取题目上表现较好,平均得分率与新加坡、韩国、中国台北没有显著差异,同属第一集团,这与中国上海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利用素材是分不开的。
表6-22 问题解决成绩前10名国家(地区)在“清洁机器人”单元中看素材的次数与得分率
注:国家(地区)按该单元平均得分率(表格中最后一栏)从高到低排序,得分率=(满分学生数×2+部分分数学生数)/(学生总数×2)×100%。
在互动的知识获取任务上,运用VOTAT策略次数多并且能够系统运用VOTAT策略的国家(地区)的学生表现较好。样题“室温控制”第1题也是考查知识获取的,具体来说是表征和构思。从第五章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这道试题上的得分与VOTAT策略(控制变量策略)运用情况密切相关,VOTAT策略对各国(地区)问题解决成绩差异的单因素解释率平均为39.6%。如表6-23所示,前10名国家(地区)在这道题目上的得分率排序与能够在3个控制器上都运用VOTAT策略的学生比例排序基本一致,其中中国台北是例外,但是由于中国台北学生运用VOTAT策略的次数较高,所以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中国上海学生运用VOTAT策略的次数显著低于新加坡和澳门,能在3个控制器上系统地运用VOTAT策略的学生比例略低于新加坡和韩国,但没有显著差异。不过有10.8%的学生系统地运用了VOTAT策略但没有画出正确的关系图,所以得分率显著低于韩国、新加坡和中国澳门。从这道样题来看,中国上海学生在互动问题的知识获取上与表现最好的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今后要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用示意图概括模型的能力。
表6-23 问题解决成绩前10名国家(地区)在“室温控制”第1题中运用VOTAT策略的情况与得分率(www.chuimin.cn)
注:国家(地区)按得分率从高到低排序。
概括来说,log数据分析表明,在知识获取上取得较高成绩的国家(地区),学生无论在静态问题还是互动问题上,探究次数都比较多,并且有较多学生能够运用系统的控制变量策略。
有关思维的痕迹:基于LOG数据的PISA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的文章
log数据指的是从后缀名为.log的文件中提取的数据。在PISA 2012计算机化测试中,log文件记录了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时间和采取的动作类型,对log文件的分析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流利程度,在解决有挑战性问题时的坚持性,以及学生处理问题的差异[61]。......
2023-10-19
PISA 2012计算机化问题解决总的题量为80分钟,共16个单元42道试题,这些题目分为4个单元组,每个单元组的测试时间为20分钟。互动问题中,有4个单元8道试题是基于线性结构方程的微动态系统、有6个单元19道试题是基于有限状态机的微状态机底层结构。PISA中采用的微动态系统将输入和输出变量都控制在3个之内。表3-3PISA 2012正式测试互动问题解决框架分类......
2023-10-19
它表示在很多情况下,问题不会等待解决问题的人和他的决定,而是会随时间而自己改变。动态问题需要问题解决者考虑“时间”因素。内部因素包括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的广度,问题解决者的达成水平和领域知识的水平。(二)复杂问题解决的欧洲观点欧洲学派尽管都采用实验室模拟的办法来研究复杂问题解决,但实际上有两个在理论和方法上不同的分支。......
2023-10-19
澳门大学Man-kai Ieong等[2]研究了车票第1题上解决问题过程的最优性,他们比较了前10名的国家(地区),发现澳门只有8.4%的学生用5步买到了正确的车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北在这道题上做出最优选择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3.8%、8.4%、24.2%,可以说沪、港、澳、台四地最优性都不高,可能与这4个地区的地铁售票机系统与试题呈现的系统差异较大造成的。表5-4“车票”第1题部分国家(地区)做出最优选择的学生比例......
2023-10-19
为了对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有更深入的了解,第四章研究了最新的问题解决理论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评方法,从而了解PISA问题解决测试背后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显和内隐的问题解决过程结合的评价框架。研究过程中用到的样题和log数据结构,PISA 2012问题解决试题的类型,各国(地区)学生问题解决过程指标数据表作为附录和附表列出。......
2023-10-19
有人说,比较教育“有着悠长的过去,却只有简短的历史”。比较教育也逐渐在欧美学术界赢得了一席之地,正式成为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独立分支。历史学方法、因素分析方法成为此阶段引领比较教育发展的主要方法。但在当时,要获取各国的教育统计数据也非易事。1962年,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率先尝试发布了《12个国家13岁儿童的教育成就:一项国际研究的结果》,开创了通过国际测试比较各国教育成就的先河。......
2023-10-19
将基于log数据的过程评价指标与PISA问题解决量表成绩和问卷指标结合开展综合分析。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和PISA Replicates插件进行分析,每个数据都按学生权重进行加权,因为PISA采用两阶段抽样,而SPSS是针对简单随机抽样设计的统计软件,所以要采用重复平衡计算法进行80次重复计算以估计标准误。此外,还用IEA IDB Analyzer V3.2.21计算了逻辑回归,用LatentGOLD5.0做了潜在类别分析,用PARSCALE4.1合成了问卷数据的IRT指标。......
2023-10-19
“交通”单元第2题的题目要求是,已知从钻石镇去爱因斯坦镇的最快行程需时31分钟,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把这段行程标示出来,考查的主要认知过程是“计划和执行”。然后根据学生的答题行为对学生的潜在类别进行分析。表5-2交通单元第2题学生思维方式分类(续表)各国平均而言,“启发式”学生在这道题目上的正确率最高,问题解决平均成绩也最高,“传统式”学生正确率和平均成绩最低。......
2023-10-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