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PISA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答题时间与响应时间调查结果

PISA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答题时间与响应时间调查结果

【摘要】: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答题时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呈正相关。抽取部分试题分析发现,答题时间有不同的作用,只有在中等和艰巨的任务的情况下,才与成功正相关;对于容易的任务,答题时间长的成年人比在中间时间完成任务的成年人成绩差。OECD[84]对PISA 2012数字阅读样题“瑟兰”第二题的log文件分析表明,响应时间与被试在这个简单试题上的成功率为负相关关系,该题响应时间是否超过30秒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基本阅读技能的很好指标。

关于答题时间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关系的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认为是线性关系,并且与任务难度有关;另一种认为是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

Scherer等[79]首次研究了复杂问题解决答题时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之间的关系。被试是2 000名芬兰的9年级学生,研究者采用微动态系统测量学生的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答题时间和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呈正相关(ρ=.40)。Vörös和Rouet选取了参加PIAAC技术环境下的问题解决测评(PSTRE)的16个国家的23 000名成人的样本。抽取部分试题分析发现,答题时间有不同的作用,只有在中等和艰巨的任务的情况下,才与成功正相关;对于容易的任务,答题时间长的成年人比在中间时间完成任务的成年人成绩差。此外,时间作为单个预测因子,与结果之间的关联相当小。这符合Goldhammer等[80]在2014年提出的一个双过程理解框架,假设答题时间与问题解决总成绩中间有个中介变量——技能类型,所需要的技能大多数是常规的、可以自动化处理的技能,那么时间和成绩是负相关关系,即答得越快的学生成绩越好;而需要的技能是非自动化的,需要有意识控制的,那么时间和成绩是正相关关系,即答得越慢成绩越好。上述研究用来分析答题时间与成绩的关系的模型都是线性的,但Greiff等[81]的研究表明非线性模型拟合度更高,他们用微动态系统分析了1 476名芬兰9年级学生在计算机化问题解决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探究行为和他们的问题解决成绩,发现问题解决时间与成绩之间是倒U型关系,解决问题时间过长或过短的学生问题解决成绩较差,而中等时间是最优的。中国澳门大学Man-kai Ieong等[82]对PISA 2012问题解决前十名国家(地区)在样题“车票”第一小题(CP038Q02)的log文件进行了分析,发现澳门学生答题时间显著多于其他高表现国家(地区)。(www.chuimin.cn)

响应时间不仅可以作为计算机化问题解决测评中的过程指标,也适用于所有的计算机化测试。Wise等[83]对472名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化测试研究表明,在低风险测试期间的快速猜测行为表明低努力或没有动机,因此可以通过项目响应时间来识别快速猜测行为,时间过短说明被试没有充分阅读和思考。OECD[84]对PISA 2012数字阅读样题“瑟兰”第二题的log文件分析表明,响应时间与被试在这个简单试题上的成功率为负相关关系,该题响应时间是否超过30秒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基本阅读技能的很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