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兽形到人形:探析《山海经》神符号

从兽形到人形:探析《山海经》神符号

【摘要】: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这一阶段的“神”符号最终得以形成。半人半兽形“神”的祭祀巫术活动围绕马、牛、羊、鸡、狗、猪,传统文化中的“六畜”进行,也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山海经》“神”符号形成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半人半兽形“神”阶段。正是这种心态影响下,产生下了第二种类型的“神”符号。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这一阶段的“神”符号最终得以形成。远古先民与自然的抗争,既体现出人们从盲目崇拜自然到勇于与自然抗争的变化过程,又体现出隐性文化结构中价值观的指引作用。“据《金枝》作者的论断,原始人最初认为,自然界并不受人的干扰,而是按不变的秩序演进,一个事件总是必然地和不可避免地紧随着另外一个事件而出现。既然如此,原始人便会得出结论:只要掌握了事物嬗变、衍生的奥秘,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弗雷泽认为,他们的这种观念或许不错,但是,他们观念中的自然法则的基础性原则却是虚妄而荒谬的”[13]。如《南山经》记载:“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如《西山经》记载:“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就是先民原始观念中的自然法则。“巫术乃是原始人基于这两点错误的认识(相似律、接触律)基础而采取的虚妄的控制自然的办法”[14]

闻一多认为:“人首蛇身神,正代表图腾开始蜕变为始祖的一种形态。我们疑心创造人首蛇身型的始祖的蓝本,便是断发文身的野蛮人自身。当初人要据图腾的模样来改造自己那是们所谓‘人的拟兽化’。但在那拟兽化的企图中,实际上他只能做到人首蛇身的半人半兽的地步。因为身上可以加文饰,尽量的使其像龙,头上的发剪短了,也多少有点帮助,面部却无法改变,这样结果不正是人首蛇身了吗?如今智识进步,根据‘同类产生同类’的原则,与自身同型的始祖观念产生了便按自己的模样来拟想始祖。自己的模样既是半人半兽,当然始祖也是半人半兽了。这样由全的兽形图腾蜕变为半人半兽形的始祖,可称为‘兽的拟人化’,这是第二个阶段。在这阶段中,大概文身的习俗还存在,否则也离那习俗被废弃时不久。等到文身的习俗完全绝迹甚至连记忆也淡薄了,始祖的模样便也变作全人型的了。这是第三个阶段。”[15]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试图侵入自然界、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弗雷泽认为,这种相信人可以利用外在力量为自己造福的巫术信仰和巫术活动,早于宗教。因为宗教的基础在于相信存在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随意改变自然的进程”[16]。利用自然界的外在力量造福于人自身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如《西山经》记载:“人面而马身。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羊身人面。其祠之礼,用一吉玉瘗,糈用稷米。”又如《北山经》记载:“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祠之:皆用一藻茝瘗之。”半人半兽形“神”的祭祀巫术活动围绕马、牛、羊、鸡、狗、猪,传统文化中的“六畜”进行,也说明了人类文明的进程。(www.chuimin.cn)

《山海经》“神”符号形成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半人半兽形“神”阶段。这一阶段的形成基于先民对自然对象的有意识改造。而先民对自然改造的根本原因,则是基于远古先民生产水平与心智认知水平逐渐上升,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产生的与自然相对立的心态。正是这种心态影响下,产生下了第二种类型的“神”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