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山海经》探析:人形神与五行符号的神话原型

《山海经》探析:人形神与五行符号的神话原型

【摘要】:五行符号的神话原型是三类“神”产生发展过程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神”的神话原型形成民族文化中的神话符号。五帝以人形之“神”的身份祭祀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黄帝的符号神话原型体现出诚实而又温厚诚恳。少昊与大皞是相对为名的天神。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符号的神话原型是三类“神”产生发展过程的第三阶段。人形“神”的神话原型以五行符号为主。这一阶段“神”的神话原型形成民族文化中的神话符号。中国历代多以“神”的身份祭祀上古五帝、英雄。上古五帝、英雄由人到“神”的神话过程,即符号化的过程。五帝以人形之“神”的身份祭祀可谓源远流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有记载:“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16]汉武帝时,亳县的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作廖忌,他上奏汉武帝说:“天神之中以太一最为尊贵,太一的辅佐是五帝。”于是汉武帝按照谬忌所说的方法供奉和祭祀天神。此处司马迁是对天神太一以及其身边的辅佐之神五帝的记载。

(一)人形“神”黄帝轩辕

人形“神”黄帝轩辕的神话原型是五行符号——土。黄帝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先。“黄帝”一词的来源丁山先生考证认为是春秋士大夫的创举。“黄帝”一词的来源丁山先生考证认为:“是春秋士大夫糅合后土‘黄示’与‘皇天上帝’两个天神地祇为一神的创举,不是晚周阴阳家以五色配五方的原理凭空杜撰出来的‘黄帝以土德王’的新说。”[17]土代表着信,即又诚实又温厚又诚恳的意思。黄帝与轩辕在神话中,时而分开记述,时而合为一人记述。“黄帝是黄土之神,也可以看作风成态黄土的人格化——而‘气态’是混沌最古老‘形式’……黄帝又称‘帝鸿’,帝鸿就是‘以舞浑敦’的帝江,六足四翼,状如黄囊,赤若丹火,同样是‘黄气;黄云;黄土’的人格化或神话意象”[18]。“黄帝本训当作光帝即光明之神”[19]。六足四翼相加,刚好就是十。十字作为母题象征着太阳、光明。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左传·昭公五年》记载:“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水十位。”六足四翼相加,刚好就是十。西方考古学家说过:“十字为古代一切民族所尊崇的记号。”十字作为母题象征着太阳、光明。《淮南子·时则》记载:“中央之极,自昆仑东绝两恒山,日月之所道,江汉之所出,众民之野,五谷之所宜,龙门、河、济相贯,以息壤堙洪水之州,东至于碣石,黄帝、后土之所司者,万二千里。”中原肥沃多土,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于土的特性的定义。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楚辞·逢尤》记载:“周八极兮历九州,求轩辕兮索重华。”黄帝的符号神话原型体现出诚实而又温厚诚恳。

(二)人形“神”青帝大皞

人形“神”青帝大皞的神话原型是五行符号——木。大皞是我们的文化祖先。东方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爱又行善的意思。《淮南子·时则》记载:“东方之极,自碣石山过朝鲜,贯大人之国,东至日出之次,模木之地,青土树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日出东方,寓意春天与萌芽,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于木的特性的定义。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无论昊、、昦、皞、颢、皓、浩诸字写法和解释怎样不同,其为‘皇天’之音转则一也。因此,所谓大昊氏,在古代自亦不能有何刻定的写法。汉书古今人表‘上上圣人’品,首列‘大昊帝宓羲氏’,字与诗书所见‘昊天’相同;但律历志又作大皞,云:‘大皞作罔以田鱼,取牺牲,故天下号为庖牺氏。’这就与左转写法相同了”[20]。大皞是日生于东的青阳之神,称之为“青帝”。因此有关青帝大皞的记载都体现出仁爱与慈善

(三)人形“神”炎帝

人形“神”炎帝的神话原型是五行符号——火。炎帝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先。管子说“炎帝钻燧生火”,因此后人多认为炎帝就是燧人氏。南方火性代表礼,就是为人谦让谨慎,敬上而不欺下。《淮南子·时则》记载:“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版项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因此影响了人们对于火的特性的定义。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南方火神与赤帝形象一度相混。《楚辞·远游》记载:“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楚辞·昭世》记载:“使祝融兮先行,令昭明兮开门。”“神农氏之称晚出,跟古老的炎帝(赤帝)不同。皇甫谧《帝王世纪》等才把他们捏合在一起,说:‘《易》称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是为炎帝。’”[21]“炎帝,据《国语·晋语》说,以姜水成,当属西北方羌戎集团,与黄帝——姬水集团对列。跟‘炎帝’相混淆的祖先神很多,除蚩尤外,有东方或西方或北方或南方的祝融,以及后起的‘神农氏’。”[22]因此有关炎帝的记载都体现出有礼有节。

(四)人形“神”白帝少昊

人形“神”白帝少昊的神话原型是五行符号——金。少昊是我们的文化祖先。西方金性代表义,就是崇善弃恶,事事都顺理。《淮南子·时则》记载:“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日落于西,与金相似。少昊与大皞是相对为名的天神。大皞是东方春季的日神,因此少昊是与之相对应的西方秋季月神。根据《山海经》记载,少昊“司反景”,即夕阳入西山是反射出的光芒。丁山先生推测,《九歌》在《东皇太一》篇之后还应该有写少昊的《西皇少一》篇。因此有关白帝少昊的记载都体现出重义、顺理。

(五)人形“神”黑帝颛顼

人形“神”黑帝颛顼的神话原型是五行符号——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祖先。北方水性代表智,就是观察事物详细,对于任何事能预知前兆,善理权谋术事。《淮南子·时则》记载:“北方之极,自九泽穷夏晦之极,北至令正之谷,有冻寒积冰、雪雹霜霰、漂润群水之野,颛顼、玄冥之所司者,万二千里。”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楚辞·远游》记载:“就颛顼而敶词兮,考玄冥于空桑。”“盖荆楚民族的传说,重与黎一个是开天大神,一个是辟地大神,都是受颛顼之命而执行的;颛顼也就成为荆楚民族所崇奉的皇天上帝了。”[23]《山海经》中记载颛顼死即复苏。有一种鱼身体一半都已经干枯了,它的名字叫作鱼妇,这是帝颛顼在死了之后,又立即苏醒活过来而变化成的。风从北面吹过来,从天上涌出大泉水,于是蛇变化而成为鱼,这就是之前说的鱼妇。死去的颛顼就是趁蛇变成鱼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的时机,托体鱼躯重新复苏的。希腊神话中农业女神得墨特尔和宙斯大帝育有一女普西芬妮,有一天普西芬妮在野地摘花时,地面突然裂成好几块,她掉了下去。得墨特尔因为悲伤过度而使大地一毛不生。海德斯拿了冥界石榴给普西芬妮吃,因为可以离开,她吃了四个,结果被迫一年有四个月留在冥界,这四个月就变成今日万物不宜耕种的冬天,普西芬妮一回到人间就是春天。埃及神话盖奥赛烈司本是谷物之神,每年反复死。他的妻子风神埃西总能借春风之力带来新鲜空气让盖奥赛烈司复活。《山海经》中“颛顼死即复苏”的神话与希腊神话、埃及神话死而复苏的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处。死而复苏之神一般象征草木春生冬枯。而有关颛顼的记载常常体现出他善理权谋术事。(www.chuimin.cn)

(六)人形“神”蚩尤

人形“神”英雄蚩尤的神话原型是雨神。蚩尤会带来旱灾,因此他的存在与祈雨仪式有关。《山海经》中的记载无外乎蚩尤被应龙杀死或者被黄帝杀死。“蚩尤的化身为‘牛’并且在战败后被割碎、分埋,同样也是种富饶的巫术,而且可看作‘牛体混沌’的解破。因为蚩尤曾被当做永不屈服的‘叛逆’和‘混沌原则’的体现者。甚至蚩尤的‘后人’苗族都用杀牛来纪念蚩尤”[24]。史书中对于蚩尤的记载也主要以敢于冲破桎梏的形象为主。司马迁《封禅书》记载,刘邦祭祀蚩尤。“作为无头战神和混沌英雄,蚩尤可能‘代表’黑暗,正如‘四面’闪射光芒的黄帝是太阳”[25]。总之,蚩尤作为五帝的对立阵营,一贯以反抗者的形象出现。人形“神”英雄蚩尤的五行符号神话原型为火,有两层依据。其一,刘邦祭祀蚩尤,将蚩尤作为赤帝的身份祭祀,赤即红颜色,属火。赤帝之子斩白帝之子,运用了五行相克中,火克金的哲学思想。此处,蚩尤的神话原型是五行属性中的火属性。其二,蚩尤带来旱灾,并且死后化身为牛。牛对应十二地支是丑,对应五行是土。五行哲学概念认为火生土,即火烧灭之后会产生很多灰烬,化为土。《山海经》中蚩尤死后化为牛并被切割这一情节与五行符号的神话原型可以吻合:蚩尤之死(火灭)—化身为牛(成土)—牛被肢解(土碎成灰)。

(七)人形“神”共工

人形“神”英雄共工的神话原型是水神。共工在《尚书》中是一个被流放的形象。两汉学者解释“共工”,都解释称水土之官。“共工”二字经甲骨文考据应为祷旱所使用的玉珑。丁山先生考证“共工正是彩虹,共工之台,犹言虹霓之神所居。朝隮于西,其弧东南向,为阴雨的朕兆”[26]。一种说法认为相柳是共工的分身,他们以雷电般的身形冲击混沌,这是一场释放光明的革命。然而如同其他民族的英雄史诗一样,敢于冲破牢笼的民族英雄却大多以悲剧结尾。先不谈卡塔西斯的目的,单看古巴比伦战神尼迦尔(Nergal),古希腊战神尼克(Nike),印度战神迦尼萨(Ganesa)等各民族战神都是无头战神。“许多神话学家都说‘鲧:共工’对音而可能互兼或通转。他们被杀,因而也可能兼为‘无头战神’(共工较显,而鲧则隐蔽)”[27]。另有学者研究根据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分析认为,共工与日月星辰变化有关。

人形“神”的神话原型多是五行符号化的原型。在这一古代神话发展的高级阶段,人形“神”突破了兽形“神”和半人半兽形“神”外形中的兽性,以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此时人类自我认知得到觉醒。通过人形“神”的神话原型分析可以看出,这个阶段的人类对于自我的认识以及自然界万物的理解有深入的发展,这个阶段的人类对万物有了哲学化的思考与探究。同时,先秦五行学说比兽形“神”阶段更加系统化,影响更加广泛。

在人形“神”的阶段,人类自我意识得到了彻底的觉醒,这是古代神话发展的最高级阶段。先民的心智能力得到发展,此时思维主体与客体表现出了鲜明的差异性。五行理论据研究产生于商周时代,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产生于更早的时代。上古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中的人形“神”以五行符号的神话原型,承载着我们民族传统的精粹。《山海经》人形“神”的身份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帝”身份,另一种是“英雄”身份。“帝”身份以五行符号金木水火土对应方位进行划分,他们一般都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始祖。“英雄”身份的神具备五行符号特征,引领着我们民族一次次冲破桎梏。人形“神”或源于历史事实,但并不等同于历史事实。无论是“帝”还是“英雄”,都早已抽象化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神话符号。人形“神”的神话原型多是五行符号化的原型。说明此时,人类的自我认知得到觉醒。在这一古代神话发展的高级阶段,人形“神”突破了兽形“神”和半人半兽形“神”外形中的兽性,以人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上古帝王及英雄在符号化后形成的人形“神”不仅出现在我国文化中,同样出现在罗马文化中。人形“神”崇拜阶段,巫术活动往往与王权挂钩。“人们都熟悉这种神职与王权的结合。例如,在曾是一些伟大宗教发源地的小亚细亚,聚居着千千万万受大祭司统治的神奴,这些大祭司就如中世纪的罗马教皇一样,同时掌握着世俗之权与神权。像这样的‘祭司统治’的城市有泽拉和佩西纳斯;又如条顿民族的国王们在古老的信仰异教的时代,其所处地位与所执掌的权力都犹如祭司长;而中国的皇帝们也都主持公共祭典,其礼仪细则是由经书《仪礼》加以规定的;马达加斯加的国王就是王国的祭司长”[28]。在罗马文化中,“被封为神的皇帝是排在诸神之后接受献祭,他们的神庙或祭坛所在的位置也往往低于真正的诸神。因为他们毕竟是从凡人变成神,而诸神从来就是神”[29]。不同之处在于,罗马文化将凡人皇帝与真正的神划分得比较清楚,而我国文化则直接将神人化,也可以说是将古人神化。中国古代神话中很多神不是天然的神,而是死去的人,当这个人的某种特性达到了代表性的价值的时候,会腐化的躯体也能飞升出不朽的灵魂,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真正的神。《山海经》三类“神”的神话原型经历了逐渐符号化的过程,即三类“神”产生发展的过程。五行符号化的神话原型是三类“神”产生发展过程的第三阶段。

《山海经》代表了一个历时的思维以及一个共时群体性的思维。

历时的思维是指《山海经》历经数千年传阅,数千年传抄,历经多次在图画与文本二者之间的转换,因此《山海经》原始作者的最初创作意图也已经难以考证。也正因为如此,现存本《山海经》的创作思维不仅仅属于某一个,也不属于某个小范围的创作群体,它是属于《山海经》版本因革过程中的一个历时创作的思维。例如,《山海经》文本对“神”的记载即包含最原始朴素的“神”,也包含文明程度相对高的政治化的等级化的“神”。

共时群体性思维是指,《山海经》在每一个时代所发生的改变都是该时代的作者融入了该时代的共性思维之后的再创作。例如,《山海经》版本至汉代,受到汉代大一统文化共时群体性思维的影响,形成了《山海经》版图规模宏伟且有条不紊的由中央辐射开来的思维模式。而这个背景也正是孕育了华夏子孙数千载的中华文明。“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30]。历时思维与共时思维的结合探析,有助于人们了解《山海经》“神”符号的形成过程,也有助于人们在还原了先民生活的情境之后,设身处地的去思考“神”符号形成过程背后纷繁复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