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保护数据的安全措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保护数据的安全措施《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摘要】:尽管数据备份已经出现了相当长时间,但依然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对数据备份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是其核心思想是相同的。(一)数据备份的重要性数据备份是由存储介质、操作系统、备份软件和其他备份工具为保护数据建立起的一项安全措施。给数据备份,其实就是相当于给数据买了一份保险。因此增强数据备份的意识,加强数据备份操作对企业是非常必要的。数据备份工作应制度化、科学化。

尽管数据备份已经出现了相当长时间,但依然没有统一的定义。虽然对数据备份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是其核心思想是相同的。这里给出了数据备份一个较为公认的定义。

数据备份是指将全部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他存储介质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在设备发生故障或发生其他威胁数据安全的灾害时保护数据,以便重新加以利用,将数据遭受破坏的程度减到最小。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将认为重要的文件多保存几份,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备份过程。但在实际的企业应用中,数据备份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文件复制,将会涉及系统、数据库等多种信息,是一个相对较复杂的过程。

(一)数据备份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是由存储介质、操作系统、备份软件和其他备份工具为保护数据建立起的一项安全措施。给数据备份,其实就是相当于给数据买了一份保险。在信息时代,企业业务的发展离不开信息系统,特别是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其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有关研究表明,丢失300 MB的数据对于市场营销部门就意味着13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对财务部门就意味着16万元的损失,对工程部门来说损失可达80万元。而丢失的关键数据如果15天内仍得不到恢复,企业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然而,尽管数据非常重要,但很多计算机信息系统并没有增加保护重要数据的预算,也几乎没有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发生灾难后能继续开展业务。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企业中只有不到15%的服务器连有备份设备,而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数据存储备份技术,企业中服务器与磁带机的连接超过60%,许多企业把数据备份放在对信息系统投入预算的第一位。

相比国外对数据备份技术的重视,可以看出国内用户对数据备份的认识不深,对保护数据的了解也不多,对整个数据存储管理和备份缺乏专业和系统的考虑,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增强数据备份的意识,加强数据备份操作对企业是非常必要的。

(二)数据备份的原则

从数据备份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数据备份的最终目的是当数据发生灾难时,可以恢复数据,而不能恢复数据的备份系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在制定备份系统时,要注意能够将数据恢复过来。在实际应用中,有多种计算机系统应用环境,不同的应用环境则要求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适应,一般来说,一个完善的备份系统需要满足以下原则:

1.稳定性

备份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为系统提供一个数据保护的方法,因此该备份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就变成了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备份系统一定要能与操作系统100%兼容,若不能与操作系统兼容,其备份功能就无从谈起了;另一方面,当灾难事故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数据,若不能快速地恢复数据,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用户无法承担长时间等待的代价。

2.全面性

在复杂的计算机系统环境中,可能会包括各种操作平台,例如UNIX、NetWare、Windows NT、VMS等,并安装了各种应用系统,例如ERP、数据库和群件系统等,备份系统应该能维持各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典型应用。只有备份系统具有了这样的全面性,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3.自动化

很多系统由于工作性质,对何时备份、用多长时间备份都有一定的限制。在下班时,系统负荷轻,适于备份,可是这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负担,由于其精神状态等原因,还会给备份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因此,备份方案应能提供定时的自动备份,并利用磁带库等技术进行自动换带。在自动备份过程中,还要有日志记录功能,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报警。

4.高性能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数据越来越多,更新越来越快,在休息时间来不及备份如此多的内容,在工作时间备份又会影响系统性能。这就要求在设计备份时,尽量考虑到提高数据备份的速度,例如利用多个磁带机并行操作等备份方法。(www.chuimin.cn)

5.维持业务系统的有效性

实时备份对业务系统的性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影响会很大。如何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避免备份对服务器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6.操作简单

数据备份应用于不同领域,进行数据备份的操作人员也处于不同的层次。这就需要一个直观的、操作简单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缩短操作人员的学习时间,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备份工作得以轻松地设置和完成。

(三)数据备份的要求

遵循上述备份系统的原则,对数据备份有下列要求:

(1)数据备份实现自动化,以减少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2)数据备份工作应制度化、科学化。

(3)介质管理的有效化,防止读写操作的失误。

(4)数据分门别类保存到存储介质中,使数据的存储更细致、科学。

(5)自动介质的清晰轮转,提高介质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6)对各种平台的应用系统以及其他信息数据进行集中备份,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任意一台工作站上管理、监控、配置备份系统,实现分布处理、集中管理。

(7)维护人员可以较容易地恢复被破坏的整个文件系统和各类数据。

(8)备份系统还应考虑网络带宽对备份性能的影响,备份系统平台的选择及安全性、备份系统容量的适度冗余、备份系统良好的扩展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