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应急响应组织和体系建设方法

应急响应组织和体系建设方法

【摘要】:自此,美国各有关部门纷纷开始成立自己的计算机安全事件处理组织,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逐步成立了应急组织。FIRST组织有两类成员,一是正式成员,二是观察员。(二)我国应急体系的发展1.应急体系的产生我国应急体系的建立源于2001年8月的红色代码蠕虫事件。自此,我国的应急体系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应急处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从点状到树状的发展过程,并正在朝网状发展完善,最终要建设成一个覆盖全国网络的应急体系。

(一)国际应急组织的发展

1.全球第一个计算机应急处理协调中心的诞生

1988年11月,美国康乃尔大学学生莫里斯编写一个“圣诞树”蠕虫程序,该程序可以利用互联网上计算机的sndrnail的漏洞、finger的缓冲区溢出及REXE的漏洞进入系统并自我繁殖,鲸吞互联网的带宽资源,造成全球10%的联网计算机陷入瘫痪。这起计算机安全事件极大地震动了美国政府、军方和学术界,被称为“莫里斯事件”。

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国防部高级计划研究署(DARPA)出资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的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建立了计算机应急处理协调中心。该中心现在仍然由美国国防部支持,并且作为国际上的骨干组织积极开展相关方面的培训工作。

自此,美国各有关部门纷纷开始成立自己的计算机安全事件处理组织,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逐步成立了应急组织。

2.应急响应组织的国际化

1990年11月,由美国等国家应急组织发起,一些国家的CERT组织参与,成立了计算机事件响应与安全工作组论坛(FIRST,Forum of Incident Response and Security Team)。

FIRST的基本目的是使各成员能在安全漏洞、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以实现国际的信息共享、技术共享,最终达到联合防范计算机网络攻击行为的目标。

FIRST组织有两类成员,一是正式成员,二是观察员。目前FIRST的正式成员达到151个。我国的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于2002年8月成为FIRST的正式成员。

FIRST组织有一个由10人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包括接收新成员。新成员的加入必须有推荐人,并且需要得到指导委员会2/3的成员同意。

FIRST的技术活动除了各成员之间通过保密通信进行信息交流外,每季度还开一次内部技术交流会,每年开一次开放型会议。通常是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交替进行。

ISO20000是国际通行的IT服务管理体系企业认证,是评估IT服务管理流程有效性的一系列“控制”标准。ISO20000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05年12月共同发布,成为第一个IT运维(服务)管理领域的国际标准体系。ISO20000吸收了行业内最佳实践ITIL的成功经验,又对IT服务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补充,ISO20000展示了一套完整的IT管理流程,旨在帮助IT组织识别并管理IT服务的关键流程,保证向业务和内外部客户有效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www.chuimin.cn)

(二)我国应急体系的发展

1.应急体系的产生

我国应急体系的建立源于2001年8月的红色代码蠕虫事件。由于红色代码集蠕虫、病毒和木马等攻击手段于一身,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一个公开漏洞作为突破口,几乎是畅通无阻地在互联网上疯狂地扩散和传播,迅速传播到我国互联网,并很快渗透到金融交通公安教育等专用网络中,造成互联网运行速度急剧下降,局部网络甚至一度瘫痪。

当时我国仅有几个力量薄弱的应急组织,根本不具备处理如此大规模事件的能力,在CNCERT/CC的建议下,信息产业部组织了各个互联网单位和网络安全企业参加的应急响应会,汇总了全国当时受影响的情况,约定了协调处理的临时机制,确定了联系方式,并最终组成了一个网络安全应急处理联盟。

2001年10月,信息产业部提出建立国家计算机紧急响应体系,并且要求各互联网运营单位成立紧急响应组织,能够加强合作、统一协调、互相配合。自此,我国的应急体系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应急处理体系已经经历了从点状到树状的发展过程,并正在朝网状发展完善,最终要建设成一个覆盖全国网络的应急体系。

2.当前的应急处理体系

我国当前的网络应急体系是在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办公室领导下建设的,分为国家级政府层次、国家级非政府层次和地方级非政府层次三个层面。

3.CNCERT/CC

CNCERT/CC主要职责是协调我国各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小组,共同处理国家公共电信基础网络上的安全紧急事件,为国家公共电信基础网络、国家主要网络信息应用系统及关键部门提供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监测、预警、应急、防范等安全服务和技术支持,及时收集、核实、汇总、发布有关互联网安全的权威性信息,组织国内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急组织进行国际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