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和拓展,文化基因理论影响下的基因及图谱研究日渐深入。刘沛林在《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中,将基因的概念运用到文化景观的研究中,利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
2023-10-18
1.选址布局基因的流变
1)山水格局
桂北地区侗族村寨多为依山傍水而建,起伏的山系与村寨建筑共同构成了独特的侗族景观天际线。为观察村寨山形地势的流变情况,笔者下载了该区域1970年和2020年的卫星影像,通过对比可知,高定村、平岩村及车寨村的山水格局在整体上仍保持着较高的原真性和完整度(见表7-4)。随着旅游业等现代产业的发展,逐年增加的民宿以及居民新建房屋重塑了村寨的天际线,使得原有的山体被建筑遮挡,轮廓线失去了连贯性和整体性,这一变化在旅游业开发较完善的平岩村较为明显。随着旅游业等现代产业的发展,村寨内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使得村寨水系格局发生变化。
表7-4 桂北地区侗族村寨山水格局历史影像对比
2)空间布局
根据1970年和2020年的整体布局形态对比来看,桂北地区侗族村寨早期空间形态已颇具现今的雏形,随着社会的发展,整体空间的辐射性呈放大的趋势。
表7-5 桂北地区侗族村寨空间布局对比
续表
2.建筑技艺基因的流变
1)民居
由于气候因素,桂北地区侗族传统民居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一层往往作为储藏空间,二层作为活动空间,最上面的第三层才作为起居空间。调研观察发现,桂北地区的平岩村、高定村和车寨村对于年代较为久远的干栏式古民居进行了保留,对于样式保存较好、体量较大的民居建筑进行修缮和保留。新民居建设时,人们会就地取材,使用周边种植的杉木,底部用石头搭建石基,砖、水泥等新材料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民居整体结构还是沿用着传统榫卯结构,但是随着生活需求和生计方式的改变,人们充分利用空间,将一层的储藏空间进行封闭建设,将其改造为厨房或厕所,以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
此外,由于人口的增加,部分居民将原本2—3层的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为4—5层高的建筑(见图7-9),村寨的建筑天际线整体提高。除绣球这类传统装饰外,壮族居民喜欢用红灯笼等新装饰品进行布置,既美化了建筑外观,在夜间也成了点缀夜景的标志物。
图7-9 侗族民居建筑对比
2)鼓楼
鼓楼作为村寨组团的中心空间,当前仍保留着议事商讨、聚会娱乐的作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鼓楼以及鼓楼坪越来越多地成为百家宴、篝火晚会等侗族传统旅游民俗活动的开展地点。桂北地区侗族传统鼓楼保留较完整,其装饰也保留着传统习俗,如屋檐上的神鸟和顶部寓意吉祥的葫芦,除传统形式外,部分新建的鼓楼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比如增加层数以此加高高度。侗族居民往往在休闲时聚于鼓楼,或进行对歌,或练习芦笙,或一起跳多耶,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人们大多数时间忙于经营旅游事业,相聚鼓楼的时间减少,前往鼓楼的老年人较多,新建的鼓楼一层空间往往被用来储藏桌椅等工具。在农忙时节,鼓楼坪还被作为晒谷场地。
3)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其建筑形式主要为木制榫卯结构,高定村、平岩村和车寨村均保留了多座传统风雨桥,如程阳永济桥。桂北地区侗族现存的风雨桥大多数保留着传统木结构形式,桥上供奉着神龛,路过的人们在这里烧香祈福,农闲时人们坐在桥头聊天或缝制衣服。随着生活需求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地对风雨桥进行修缮,石头、水泥等材料的使用使其更加坚固,风雨桥经过修缮后可供车辆通行,人们集中在风雨桥上售卖民族特产,除绣球等传统装饰外,桥的两侧还设置图片和纸灯笼进行宣传和装饰。
4)寨门
寨门作为侗族村寨之间交往的门户,称之为“兴”,在古代起御敌、防盗的作用,还突出了寨门的文化内涵。桂北地区侗族村寨的寨门大多数保留较完整,也有一些缺乏修缮,结构较为破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寨门失去了传统的防御作用,逐渐成为侗族人迎宾、敬拦路酒、唱拦路歌的地方,有些寨门二层被作为村寨观景点使用,其作为侗寨的地标性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拍照。
5)其他建筑
除了满足生活需求的传统建筑外,侗族戏台是传统侗族居民日常娱乐活动的场所,尤其在节日时戏台的功能更为突出。旅游项目开发后,戏台更多地满足了旅游活动的开展,如百家宴和各种节日活动等。
“萨岁”是侗族传统信仰,萨坛便是居民祭拜“萨岁”的场所。本书所研究的侗族村寨中,高定村和车寨村的萨坛保留较完整且祭拜“萨岁”的活动保留较好。平岩村旅游开发程度较高,村寨中仅有的萨坛建筑体量较小且年久失修,仅具有象征意义。
禾晾是侗族居民晾晒禾把的木架,往往沿溪水设置。禾晾由两根粗大的杉木柱和两根穿方构成,穿方中间横穿由圆木组成的可以活动的桁条,禾晾的顶部盖有杉木皮进行防水处理。由于禾晾放置位置和高度的缘故,人们现已较少使用禾晾,往往在晒谷坪晾晒稻谷,而禾晾则成为村寨的景观小品。
井亭是侗族传统建筑之一,是居民生活取水的地方。桂北地区的侗族村寨往往将井亭建于道路内侧,方便居民淘米取水,每年正月初一居民都会往井亭内投洗净的钱币,以祈求新的一年阖家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井亭建筑风貌保存较好,取水工具由传统的瓢改为塑料制成的水舀,更加方便居民取水、用水。
3.景观环境基因的流变
1)林地景观
桂北地区的侗族林地景观相较于旅游业开发之前没有太大的变化,山上多种植杉树、毛竹等植物,保护较好。当地居民如需砍伐,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砍伐量,如果需要更多的木材,只能通过别的渠道自行购买。
2)水体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以及当地工程的营建,村寨自然水体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见图7-10)。以平寨为例,上游工程的建设导致水体污染,影响了当地的灌溉用水。此外,根据当地居民介绍,随着旅游业的开展,当地自然河道变窄,其观赏性也不如从前,河边种植的植物也比较杂乱,有些植物没有及时进行修剪,遮挡了河道景观。就人工水体景观而言,桂北地区的侗族村寨还保留着堰塘、水渠等传统水体景观,村寨统一规划了自来水管道后,传统水体景观的使用功能降低,更偏向于观赏作用。
图7-10 桂北地区侗族村寨水体景观现状
3)农业生产景观
(1)农田景观。
随着旅游业的开展,高定村、平岩村、车寨村的农田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整体保存较好(见图7-11)。以旅游业开发较完善的平岩村来说,当地居民仍日常耕作农田,田间小路的铺设使得农田景观也成为游赏的重要节点。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平岩村在村口种植花卉、设置荷塘,放置由稻草、竹子做成的农田景观小品,吸引大量游客驻足拍照。此外,当地农田景观缺少一定的秩序性,没有清晰的边界,与河边种植的植物混杂在一起,景观较杂乱。
(2)农业产业景观。
桂北地区的侗族作为稻作民族如今依然保留着水稻种植的习俗,水稻种植仍然是当地的第一大农业产业,糯米饭成为特色旅游产品之一。此外,茶叶种植也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之一。当地家家户户种植茶叶,当地炒制的茶叶口感醇香,即使没有经过很多道工序的加工,简单的粗加工也会激发出浓浓的香气。当地炒制茶叶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而很少有年轻人坚持手工炒茶,旅游业开展后茶叶成为特色商品,销量提升,促进了当地增收。此外,当地侗族居民养殖鸡、鸭、鱼,制作酸肉,酸肉也成为当地餐厅的特色菜。
图7-11 桂北侗寨农田景观(www.chuimin.cn)
(3)农业设施景观。
传统侗族居民会在路边、河边或其他空气流通的地方搭设禾晾,用于晾晒稻谷,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禾晾晾晒粮食不太方便,如今禾晾在桂北地区侗族村寨中已不太常见,人们更习惯于将稻谷放在晒谷坪、栏杆上晾晒。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传统农具也逐渐被现代农耕器具取代,例如,传统犁具逐渐由手扶电动犁取代(见图7-12)。由于旅游业的开展,人们更加依赖旅游业带来的经济增收,而对于农耕经济的依赖程度降低,许多作为侗族农耕文化的重要符号也逐渐消失。
图7-12 桂北地区侗族新式农具
桂北地区侗族村寨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河水和山泉水,由水渠引水进行灌溉,传统灌溉设施主要有水车、水笕等,如今部分水车、水笕等传统灌溉设施还在继续使用,而部分废弃的设施则被当作景观小品,起观赏作用。桂北地区侗族村寨大多数已通自来水,有的农户也通过管道引水灌溉,但橡胶、金属等材料制成的管道裸露在路边,显得与周边的侗族建筑和设施格格不入。
4.社会习俗基因的流变
1)宗教礼制
(1)宗教信仰。
“萨岁”作为桂北三江地区侗族村寨的原始崇拜,至今仍保留,在所调研的平岩村、高定村和车寨村中,每个村寨至今都保留着萨坛或萨堂。随着程阳八寨景区的建设,萨坛所在的地方被开发成萨坛广场,但其祭拜习俗依然保留,逢年过节时,老人们依然会去祭拜。
此外,桂北地区的侗族除了“萨岁”这种原始崇拜,还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今仍然祭拜南岳大帝、关圣帝君、文昌帝君、炎黄二帝等,在风雨桥设置神龛供过路人祭拜,也在道路旁保留了体量较小的土地庙或石碑雕塑(见图7-13)。
图7-13 桂北侗族祭拜设施
(2)习俗制度。
侗款是桂北地区的侗族为了规范社会秩序和道德行为的民间组织,1949年以后,侗款组织已失去了原来的效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与侗款组织类似,传统侗族寨老组织也只在村里发生大事时出面主持或帮助解决。
2)习俗节庆
(1)生活习俗。
桂北地区的侗族如今还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俗。侗族人喜食稻米,多种植糯稻,所谓“无糯不成敬意”,其常用糯米制作糯米饭、米酒、米粉或作为其他菜肴的辅料。侗族人喜食酸食的习惯传承至今,侗族人将鸡、鸭、鱼、肉制成酸食,酸食已成为招待客人的特色菜肴。侗族人喜好生食,喜吃“牛瘪”“羊瘪”“鱼生”等,利用精湛的烹调技艺巧妙烹制这些少见的食材,体现了侗族人的饮食文化特色。
侗族人的行歌坐月、月也等社交习俗也得到了较好的保留。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村寨中外出打工、求学的侗族人越来越多,传统婚俗逐渐被简化,习俗的表演性愈发凸显。
(2)生产习俗。
桂北地区的侗族以农业耕作为核心,形成了侗族传统生产习俗,但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生产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平岩村旅游业开发程度较高,女性参与当地旅游业发展较多,男性则从事农业耕种;而高定村、车寨村旅游业开发程度较低,年轻人大多出去打工,传统生产习俗逐渐削弱,农耕活动逐渐简化。
(3)节事节庆。
除了传统节日和节庆,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对于传统节目进行组合、改编,使传统节目变得表演性更强。
3)文艺技艺
(1)歌舞器乐。
侗族芦笙舞、竹竿舞(见图7-14)传承较好,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表演性越来越强,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口味,许多传统歌舞已被改编,大多数人练习歌舞、器乐只是为了向游客展示表演。
图7-14 侗族歌舞表演
(2)传统工艺。
以木结构建筑营造工艺为例,平岩村现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似玉,开办了生态博物馆以及木结构建筑营造教学班,通过风雨桥、民居和鼓楼等传统侗族建筑模型的制作,向外界展示侗族木结构建筑技艺的精湛之处。杨似玉坚持古法营建技术,目前仍在设计和创新,有助于侗族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创新和传承。
此外,侗布织造、竹编、榨油茶等传统技艺保留较好(见图7-15),但大多数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技艺的掌握越来越少,传统工艺仍需保护和传承。
4)服饰文化
(1)服装配饰。
桂北地区年长的侗族妇女日常还坚持穿着传统侗族服饰,配饰佩戴较少,节日时喜欢佩戴银饰。男性几乎不再穿着传统服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侗族地区百家宴、芦笙表演、侗族大歌表演成为当地比较有特色的节目,侗族人在表演时会穿着传统服饰,景象较为壮观。
图7-15 侗族传统技艺流变
(2)图腾纹饰。
桂北地区侗族的传统图腾纹饰以自然物象为主,抽象出太阳、稻谷、几何符号等传统符号,鱼纹、几何纹、植物纹等成为桂北侗族的标志性图腾,图腾纹饰常附着于桥梁、民居、家具和传统民族服装、首饰上(见图7-16)。如今村寨内新建的民居和其他建筑中已鲜少使用传统的图腾元素,年轻一代也较少穿着和佩戴侗族传统服装和配饰,传统图腾纹饰文化基因的传播度和影响力都在逐渐消退,但随着旅游业的开展,传统图腾纹饰出现在一些挎包、围巾、服饰等旅游商品上,这对于侗族传统图腾纹饰文化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
图7-16 侗族服饰上的图腾纹饰
有关乡村文化基因保护与景观营建研究:以桂北民族地区为例的文章
21世纪以来,中西方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和拓展,文化基因理论影响下的基因及图谱研究日渐深入。刘沛林在《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中,将基因的概念运用到文化景观的研究中,利用“景观基因法”研究传统聚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
2023-10-18
三江侗族自治县境内河网纵横密布,全县大小河流74条,总长689千米。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为17—19℃。1949年11月18日三江县城解放,一个月后县人民政府成立,自1955年起改为侗族自治县,2002年划为柳州市管辖。截至2020年,三江侗族自治县共设置15个乡镇,下辖160个行政村。......
2023-10-18
一般认为模因具有生殖性、延续性和散播性,与生物学中的基因特性类似,模因在传播过程中会存在复制和变异的现象,也会因为其散播能力而被选择,从而出现类似生物学中物竞天择的情况。模因这一概念自1976年被创造以来,被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广泛地应用,并在苏姗·布莱克摩尔和阿伦·林治的补充研究下最终成为一个体系较为完备的学说——模因学。因此,本书以模因学作为研究桂北传统民族村寨的理论基础之一。......
2023-10-18
而自文化地理学出现后,人文景观逐渐成为地理学科的研究单元之一。美国学者卡尔·苏尔是文化地理学界领军人物的一员,人文景观是他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他强调人类文明对自然景观的塑造作用,同时也重视气候、地形、水系、动植物等自然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3-10-18
总结桂北地区壮族、侗族和瑶族传统村寨景观基因的外化特征,结合景观基因信息库的体系对景观基因信息元进行图示化处理,通过二维图谱和三维图谱初步构建“桂北地区壮族传统村寨景观基因图谱”“桂北地区侗族传统村寨景观基因图谱”和“桂北地区瑶族传统村寨景观基因图谱”体系,并进行对比分析。......
2023-10-18
针对此类失活基因单元的有机更新,我们应当注重其原始形态的维护,在此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局部改造,以及与周边景观基因要素的整合。综上所述,有机更新即通过小规模的局部更新叠加实现整体的更新优化;同时改良更新对象的周边环境,通过景观要素之间的联动实现基因单体的激活;并且将更新对象视为具有生命力的个体,顺应其生长肌理来进行改造与更新,维护其差异性。......
2023-10-18
2)习俗节庆围绕侗族非物质文化景观中的习俗节庆分类,其基因符号的识别涉及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和节事节庆三个方面。同时,侗族养鱼、食鱼、敬鱼的习惯已成为侗族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河鱼作为极具侗族文化代表的食物,是侗族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2023-10-18
总体来看,广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北部与湘、黔两省接壤,桂北地区正处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处,地形复杂,群山环绕,连绵不绝。桂北地区气候呈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22℃。同时,由于桂北地区冬季寒冷,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门窗相较于南部地区更小,整体上封闭感更强。图3-1桂北地区区位图(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