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桂北乡村文化保护与景观营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桂北乡村文化保护与景观营建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摘要】:少数民族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基因的概念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的基因组构。民族文化基因是标志着民族身份的符号,代表了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深刻内涵,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如同基因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地变异和选择,这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始终焕发着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

少数民族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文化复兴,保护和传承优良的传统民族文化,就需要对自身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刻剖析,去粗取精,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文化基因的概念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的基因组构。民族文化基因是标志着民族身份的符号,代表了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深刻内涵,是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文化基因的传播不仅包括文献资料、实体物件等物化形式,还包括了文化基因传播主体,即人与人之间通过口口相传和示范演绎等形式进行的传播。

民族文化有着独特的内核,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如同基因在演化过程中不断地变异和选择,这是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始终焕发着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文化传承需要辩证取舍,正视它的流变,因此在进行景观基因的研究时,也需要辩证地去讨论其流变和消亡的现象,同时寻求传统文化景观基因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的转译,将传统的文化景观基因活化,使传统文化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撕掉“落后”的标签,体现其时代性,增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得以实现文化复兴。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语言文字、生产方式、民风民俗、社会制度、信仰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异。从发展规律来看,伴随民族交往的扩大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或文化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社会环境,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同质化危机。其外在表现是乡村人口构成空心化、乡村景观同质化,内在表现则是居民地方认同感下降:首先,民族文化及景观的传承与延续受到了外界强势文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冲击,这可认为是外因作用下的同化;其次,传统村落地域文化实际开发中的生搬硬套现象屡见不鲜,舍本逐末的建设标准往往适得其反,千篇一律的村寨景观更新抹除了原生传统村落千姿百态的个性特质,可认为是内因作用下的同化。在缺乏居民认同感的情况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更是无从谈起。在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中,原本脆弱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影响,多彩的民族文化面临逐渐消亡的威胁,传统乡村在很多方面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大量青壮年涌入城镇地区,传统民族村寨的文化和景观基因正经受着流失和消亡的威胁。传统文化的传承任重道远。(www.chuimin.cn)

因此,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景观基因是提高地方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提高地方认同感是实现文化复兴的原动力,在民族文化存续与现代科技发展中找到平衡,化解内外两个因素的同化影响,避开按图索骥的思维定势并探究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良性演变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