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应明确导游仪容仪表的重要性,掌握导游仪容仪表礼仪、仪态礼仪的正确做法,从而更好地展现导游风采。上岗时,导游员更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修饰。导游形象塑造技能评价表(二)(续表)对照导游仪容仪表要求,检查个人仪容仪表,找出问题。......
2023-10-18
【任务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应了解导游语言的一些基本知识,熟悉导游语言的“八有”原则,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掌握导游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和提高导游语言技能的方法。
【任务描述】
作为地陪导游,请你选择青岛的某处景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解,练习掌握讲解的语音、语调,并注意运用恰当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任务分析】
要达到导游讲解的语言效果,导游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能够以准确、优美、得体的语言尽现旅途之美。那么,导游员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
【任务实施】
一、导游语言基本知识
语言是导游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通过导游讲解,使大好河山的“静态”变为动态,使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迹重见天日,使优雅的传统工艺品栩栩如生,从而使游客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横生,留下经久难忘的深刻印象。
导游工作是一种社会职业,与其他社会行业一样,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职业特点的行业语言——导游语言。导游语言是导游员与游客交流思想感情、指导游览、进行讲解、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具有通俗简明、快急难杂、机动灵活等特点。朱光潜先生指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的说话就成了艺术。”导游员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着游客的心理活动,所以必须在语言艺术的“达意”和“舒服”上下功夫,在“美”字上做文章。导游员的语言美不仅是为了尊重游客,同时也反映出自己的语言修养高,提高了自己的人品。
(一)导游语言的表达形式
1.讲述式
讲述式是一种导游员讲解、游客倾听的单向语言传递方式,在导游服务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它的特点是目的性强,对象明确,表达充分。如致欢迎词、欢送词或独白式的导游讲解等。
2.对话式
对话式是导游员和游客之间的双向语言传递方式,是导游员与一位或数位游客之间的交谈,可以是回答,也可以是商讨。它的特点是依赖性强,反馈及时。
(二)导游语言的功能
1.讲解知识、传播文化
导游语言的重要功能是传播目的地的文化。导游员是当地文化的传播者,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祖国各地不同层次的游客讲解本地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民情等内容,让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增长知识,了解异国、异地文化。
2.沟通思想、协调关系
导游员与游客朝夕相处,要随时和游客交谈,认真回答游客提出的各种问题,关心游客的状态、动向,为遇到困难的游客提供帮助,对体弱多病者给予照顾,发生意外情况时要及时安抚游客的情绪,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这一切都要靠导游语言来传递信息。这种信息的内容是导游员的态度和责任感,是导游员与游客思想上的沟通。
3.交流感情、激发热情
导游员服务的对象是游客,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导游服务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游客是有丰富感情的,他们需要导游员与之交流,感情的交流是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导游员只有在带团实践中不断提高导游语言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导游服务的质量。
二、导游语言运用技能
导游语言运用技能是指导游员在与游客打交道时运用语言、表情传递有关信息的技巧。
(一)导游语言运用的“八有”原则
1.言之有物
导游讲解的内容要充实,有说服力;导游员的语言应是客观事物的观念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不讲空话、套话,不过分使用华丽辞藻。
2.言之有据
导游员讲话要负责,切忌弄虚作假;导游讲解必须有根有据,令人信服,不得胡编乱造、张冠李戴。
3.言之有理
导游员说话要诚实,不尚虚文;要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即要言之有理,入情入理。
4.言之有情
导游员的言语要友好,富有人情味,要让听者感到亲切、温暖。
5.言之有礼
导游员讲话要言语文雅,谦虚敬人。
6.言之有神
言者有神,言必传神,导游员在讲解时要精神饱满,声音传神,要多用形象化的语言,引人入胜。
7.言之有趣
导游员说话诙谐、幽默、风趣,令人愉悦,有助于活跃气氛,提高游兴。
8.言之有喻
适当比喻,以熟喻生,生动易懂,听者倍感亲切,会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二)导游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
1.适度优美的语音、语调
(1)音量大小适度。音量是指一个人讲话时声音的强弱程度。导游人员在进行导游讲解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力求做到音量大小适度。一般说来,导游人员音量的大小应以每位游客都能听清为宜,但在游览过程中,音量大小往往受到游客人数、讲解内容和所处环境的影响,导游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调节。
(2)语调高低有序
语调是指一个人讲话的腔调,即讲话时语音的高低起伏和升降变化。语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和直调三种,高低不同的语调往往伴随着人们不同的感情状态。
2.正确合理掌握导游语言节奏
(1)讲解的节奏。导游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观察游客的反应、理解能力等,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节奏的快慢。讲解的节奏要视听者的具体情况和时空条件而定,做到徐疾有致、快慢相宜。
(2)声调的节奏。导游员讲解时,其声音要富有感情色彩,抑扬顿挫,但不能矫揉造作,声调要适时变化,有节奏感。(www.chuimin.cn)
3.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和格言典故
导游语言是一种口头语言,又是一种艺术性语言。导游员在导游讲解中能运用设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游客所熟悉的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典故等,不仅能形象地描绘大自然的规律和真理,而且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给游客以真实感和亲切感,可以起到言简意赅、举一反三的作用,增强言语的生动性。
◎同步案例
实例1-1 栈桥景区导游词(节选)
玉臂伸海中,托起花一篷。翔鸥恋回澜,跃鱼惊姿容。各位游客:
大家好!前面就是我们即将要去游览的青岛著名景点——栈桥。极目远眺,栈桥宛如一道长虹点缀于万顷碧波之上。有人说栈桥是青岛湾一处怡人的盆景,美得那么自然,那么静谧,那么和谐。走近栈桥,百年古韵夹杂着海的气息迎面而来,那些经过岁月沉淀的沧桑,将我们的思绪带往远方。
当年光绪皇帝视青岛为一块风水宝地,于1891年派大臣李鸿章在此建制。次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领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了便于军需物资的运输,他们在此搭建起一座简易的码头,该码头就是现在栈桥的雏形。从那以后,作为一座与青岛几乎同龄的标志性建筑,栈桥见证了青岛由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到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历史变迁,真可谓是百年沧桑,荣辱与共!栈桥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当时,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整个胶州湾,因而,外国列强对此垂涎三尺。
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借口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之后于1901年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栈桥的军事地位逐步丧失,但是它作为一处新开放的景点正一步步走入游人的视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军从崂山仰口登陆,侵占青岛,并在栈桥举行了阅兵式,以显示其对青岛享有充分的主权。光阴似箭,岁月荏苒,在历经了多次兵燹的洗礼之后,栈桥终于于1922年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委托德国信利洋行承包重建栈桥,将桥身加长到440米……
栈桥的桥头便是著名的回澜阁,它是一座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双层八角飞檐,黄色琉璃瓦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碧辉煌,壮丽可观。置身阁内凭栏眺望,不远处一座如螺小岛映入眼帘,这便是小青岛。它与栈桥遥相而望,仿佛一对千年的恋人,给浩渺烟波平添一份诗情画意。
栈桥的北侧是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的栈桥公园,西侧因有了栈桥的阻挡,蔚蓝的海洋,显得平静柔和。盛夏季节里,这里的第六海滨浴场游客云集。北端中山路上,摩天大厦相拥着紧靠海岸拔地而起,壮丽恢宏。
各位游客,现在的我们正迎着轻柔的海风漫步于栈桥之上,有人说桥与水是相依相生的。水是桥的根,桥是水的魂。一湾碧水,一栈石桥,一抹淡淡的印象,永恒地见证着岁月的云淡风轻。如今,迎来历史新篇章的百年栈桥,正英姿勃发,笑迎四方客、恭候辉煌景!
4.有针对性地使用导游语言
所谓针对性,就是从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导游员的工作对象复杂、层次悬殊、审美情趣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对象的具体情况,在接待方式、服务形式、导游内容、语言运用、讲解的方式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导游讲解时,导游词内容的广度、深度及结构应该有较大的差异。通俗地说,就是要看人说话,投其所好,导游员讲的应该是游客希望知道的、有能力接受的、感兴趣的内容。
另外,对待不同个性的游客也应该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对待猜疑型的游客,讲话要有根据,不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对于傲慢型的游客,要等其充分亮相后,以谦虚的态度耐心说服;对于腼腆型游客,要亲切相待,忌用粗鲁语言;对于沉默寡言型的游客,要主动打招呼搭话;而对于急性的游客,则要以沉着温和的态度相待,避免与之争论。
(三)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
1.含糊其词
导游人员在讲解时,首先必须对讲解的内容胸有成竹,讲解时才能有条不紊,词语贴切。相反,如果对事物理解不准确,望文生义,说起话来就含糊不清,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如有位德语导游员把“水鱼汤”这一菜肴中的“水鱼”译成“水中的鱼(Wasser fische)”,德国客人以为是淡水中一般的鱼。当这一菜肴上桌后,客人才发现是“鳖鱼”,便连连摇头不吃,因为鳖在他们那里属于保护动物。由于导游员把“水鱼”译得含糊不清,游客便误解,如果把“水鱼”译成“水中的龟(Wasser schildkröte)”,其意思可能就明确些。还有的导游人员说话含糊,主要是对讲解的内容不熟悉,缺乏自信心。讲解时,常用一些“大概”“可能”“好像”之类的模糊语言,游客对此是不会满意的,因为他们要求得到肯定的回答、确切的知识,不愿听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话。有句名言道“言语的暧昧是由于思想的朦胧”。因此,要在对讲解对象十分了解的基础上,注意使用准确、肯定的言词,这样才能赢得游客的信任。
2.啰唆重复
有的导游员讲解时,生怕游客不理解,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地解释、说明,尽管其动机是好的,但啰唆的话语往往会把听者的耐心都耗尽。还有的导游人员想用一些哗众取宠的话来吸引人,讲解时,故意用一些琐碎的话作铺垫,用不必要的旁征博引来东拉西扯,结果要么言不达义,要么离题太远,使人感到啰唆。说话啰唆的人,其言语内容实质性的东西少,游客一般不喜欢那种啰唆的导游员。
3.晦涩难懂
口头语与书面语不尽相同,如果导游人员在讲解时,机械地背诵导游词,特意地用修饰语、倒装句、专用术语,或用晦涩冷僻的词语,游客不仅听不进去,而且无法消化(理解)。还有的导游人员为了卖弄知识,故意引用一些古文诗词,引用之后又不解释,故作高深。造成口语晦涩难懂的原因,除了导游人员的工作态度之外,不懂口语的特性也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弄清口头语与书面语的不同特点:
第一,书面语是无声的,不能表达每个语句语音上的灵活变化,表情达意的功能自然打了折扣。口头语的声音有轻有重,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丰富多变,声音能起到很好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二,口头语除语音语气之外,还有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做辅助,帮助表情达意。口头语说得不连贯、不周密,对方一般也能听懂,无须像书面语那样周全而规范。
第三,语言环境可以使口头语大量简略,每个句子不必非要主谓齐全不可。加长了定语等修饰语,反而容易造成听觉上的困难,也不便于语义表达。
4.口头禅
讲解时使用平时的口头禅,最妨碍整个讲解内容的连贯性,游客听起来也很不舒服。如:“这个,这个普济寺最早的名字叫、叫这个这个……不肯去,不肯去庵,这个为什么叫这个,这个名字呢?这里有个传说,嗯……这个这个传说是,五代梁贞年间,有个和尚,叫这个这个……慧锷的,对,这个这个和尚是日本来的,到中国山西的这个这个五台山……”这种“这个这个”的讲解,听起来会使人焦躁不安,而且很难听懂讲解的真实内容。
造成这种不良口语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思维出现障碍,便用废话填空。说一段话,由于想的跟不上说的,大脑出现“短路”,不自觉地便重复一些字眼,如“这个这个”“嗯”“基本上”“原来呢”“结果呢”“反正”“呢”等,这些词不表达任何意义,只是用来延长思维的时间。二是用重复的方法填空。由于临时选择词语、寻找用词,或考虑其他因素(如是否得体等),边想边说就容易“卡壳”。如果对讲解内容熟悉,自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熟悉,在短时间内要回答游客的问题,就要靠临时调动平时所积累的知识,组合词语来加以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习惯的不良口语。
上面这位导游人员想表达清楚,可又找不准适合的词语,迟疑中就随便重复一些不起表达作用的词语。
5.其他不良口语习惯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不良口语习惯外,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不良口语习惯,例如,对人讲话时,总喜欢添上“自然是这样”“果真如此”“老实说”“坦率地讲”“如果你明白我的意思”“明白了吗”等此类言辞,有时毫无必要。
三、提高导游语言技能的方法
(一)积极主动,借鉴他人
只有通过同各种人物积极交往才能从中学习、借鉴他人的语言表达技巧,同时也在语言交往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勤学苦练,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提高语言技能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词汇和知识。除此之外,还必须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积累知识和经验。
◎同步案例
实例1-2
他是青岛市目前仅有的三名高级导游中唯一仍“奔波”在一线者;他是个地道的工作狂,曾经创出一年带团328天不回家的纪录;他作为家中的长子,却曾经连续七年没有回家过年;惋惜于目前导游业的“后继无人”,他创办了山东省首个“导游工作室”……天道酬勤,2006年10月27日,孙树伟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模范导游员”称号,成为全国近30万导游的楷模。
孙树伟有一个“释疑本”,上面都是游客不经意间透露的“问题”。之所以建立这个本子,源于一位中国香港客人的问题:有一次,一位中国香港客人在青岛的香港中路上游览,指着路边马路上的树说:“孙导,你们青岛也种荔枝啊?怎么还种在马路上?”孙树伟顺着他说的方向一看,原来他把法国梧桐当成荔枝树了。于是,孙树伟在纠正了客人的说法后,细心的他也发现了向客人介绍青岛特质的新途径:比如说青岛的车站都是港湾式的,生在青岛的名人都有哪些,青岛人最爱的休闲方式是什么……为了让客人更好地了解青岛,他把青岛的著名品牌用山东快书编成了顺口溜,把青岛的特产编成了相声,很多客人在走时都能背下来:“北京三件宝/景泰蓝/象牙雕/玉器玲珑精又巧/……山东三件宝/烟台苹果/莱阳梨/贝雕工艺属青岛……”在这段导游词里,他把全国31个省的特产都“串”了一遍;青岛的鞋业很有名,他就把100多种鞋的名字像相声里的“报菜名”一样一口气念完……每次孙树伟的这个“包袱”一抖,总能调动起全场游客的兴趣。孙树伟对此却说:导游就像话剧演员,对所讲的“台词”必须要一丝不苟,否则,你的讲解就不会流畅,也达不到可以欣赏的要求。
对于怎么做个好导游,孙树伟说要有积累,更要靠细心和耐心,不要怕麻烦。把游客不经意的疑问当成导游自己必须能解答的问题,那么久而久之就会“炼”成一个好导游。为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天文地理、哲学、经济甚至中医等各方面的书籍,家里的藏书竟然达到了8000多册,并且对电影配音、诗朗诵、评书、山东快书、数来宝、天津时调和相声等他都做过研究。为了保证不同层次客人的需要,他准备了三份导游词,一份是给专业性人士准备的,还有两份是给普通游客和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准备的。
(三)讲话时要充满信心,倾注满腔热情
游客怀着需要、期望而来,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导游员要把自己的信心、激情倾注到游客身上,尽管有时讲话的内容并不新颖、词汇也不丰富,但仍能感动游客。反之,虽然内容很好,但导游员缺乏热情,游客也会感到乏味。
导游员良好的语言技能,总是与其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才能有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任务评价】
导游语言评价表(一)
【任务拓展】
请选择在全国导游资格证现场考试中的景点,按照正确的讲解规范和要求,熟练地讲解一段导游词。要求音量适中,语调、语速和停顿运用得当,并配以恰当的表情、姿态和手势语,努力克服不良的口语习惯。
有关模拟导游的文章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应明确导游仪容仪表的重要性,掌握导游仪容仪表礼仪、仪态礼仪的正确做法,从而更好地展现导游风采。上岗时,导游员更应保持良好的仪容修饰。导游形象塑造技能评价表(二)(续表)对照导游仪容仪表要求,检查个人仪容仪表,找出问题。......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掌握优秀市容景观导游词范例,灵活运用市容景观讲解技巧。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显示导游知识、导游技能和工作能力的大好机会,精彩的首次市容导游会使游客产生信任感和满足感,迅速对导游产生极佳的第一印象。济南市容导游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机场距济南市区40公里,距市区大约40分钟的车程。市容景观导游评价表围绕市容讲解要领,分析济南市容导游词。......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专项(特色)旅游景观导游词范例,灵活运用专项(特色)旅游景观讲解技巧。某年8月的一天,导游赵先生接待了一个20人的德国旅游团来青岛旅游。专项(特色)景观导游评价表(续表)根据专项(特色)旅游的讲解要领选择山东专项(特色)旅游景观写一篇导游词,要求突出专项(特色)旅游景观的特色,具有一定趣味性。......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掌握山地景观导游词范例,灵活运用山地景观讲解技巧。导游小刘带领一青少年旅游团到黄山旅游,她应该提供怎样的导游讲解服务?请分析小刘的导游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为典型的花岗岩峰林地貌,其岩体垂直发育充分,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形成瑰丽的洞穴。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部,海拔1810米,是黄山群峰中最为壮观的,古称“群山都会”。......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了解什么是导游词,主要有哪些作用,掌握导游词的基本结构。上述导游讲解不仅起到引导观光游览的作用,而且宣传了旅游景点。总述部分通常是一篇导游词的第一、二自然段。因此,导游词的创作应配合实际讲解的需要,详略得当。......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应熟悉导游讲解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导游讲解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使导游讲解更准确、清楚、生动。到现场游览时,导游员主要讲解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应正确分析自身形象特点,明确导游的性格定位及情绪自我调节方法,并能准确应用在导游服务过程中。小李经过一系列培训合格后,终于拿着心爱的导游旗上团了。可见,小李的心理暗示是错误的,致使第一次带团没有完成任务。......
2023-10-18
通过本次任务的学习,学生掌握园林景观导游词范例,灵活运用园林景观讲解技巧。苏州拙政园导游词:现在从园门进去便是东花园。中国园林艺术包含了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具有很高的游览和观赏价值。游客朋友们,今天要游览的是位于苏州古城东北的拙政园,它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园林景观导游评价表根据园林景观讲解要领选择山东一处园林景观写一篇导游词,要求突出园林景观的风格特色。......
2023-10-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