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太极拳传承发展历史

中国太极拳传承发展历史

【摘要】: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才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冥想和省悟。太极拳在明代由武当山道士张三丰传授,名为“太极十三势”。1928年,吴鉴泉、杨少侯、杨澄甫把太极拳术传播到中国江南。

太极拳有悠久的历史,蕴含和积淀了丰富的内涵。了解太极拳的发展和传承,才能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冥想和省悟。

太极拳在明代由武当山道士张三丰传授,名为“太极十三势”。清乾隆年间经王宗岳传到河南温县陈家沟。杨禄禅三次到陈家沟向陈长兴(1771—1853)学拳。杨禄禅到北京王府教拳,由于武艺高强称为“杨无敌”,太极拳誉满京城。杨禄禅传拳给万春、凌山、吴全佑(1834—1902)、王兰亭。

杨禄禅有三子,长子杨锜,早亡。次子杨班侯(1837—1892)。三子杨健侯(1839—1917)。杨健侯长子杨少侯(1862—1930),从小过继给杨班侯为子,杨家三代中以杨少侯的武功最高,传人有吴图南、顾丽生。杨健侯次子杨澄甫(1883—1936)授拳耐心,传播最广。杨澄甫有4子,杨守中、杨振基、杨振国、杨振铎,都以授拳为业。杨澄甫徒弟陈微明、郑曼青、汪永泉、李雅轩、崔毅士、傅钟文、赵斌为弘扬太极拳做出了杰出贡献。

吴全佑向杨禄禅学拳后传给了王茂斋(1862—1940)、郭松亭、常远亭和儿子吴鉴泉(1870—1942),打拳风格以柔化见长。吴鉴泉的徒弟有吴图南(1884—1989)、徐致一、马岳梁、吴公藻。王茂斋的徒弟有杨禹廷、赵铁庵。

1912年许禹生创立北平体育研究社,邀请杨少侯、杨澄甫、吴鉴泉三位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太极拳从王府走向了社会

1928年,吴鉴泉、杨少侯、杨澄甫把太极拳术传播到中国江南

1930年杨澄甫和张庆麟、赵斌杭州合影

杨助清、杨振国、杨澄甫、杨振基、杨振铎全家合影

杨澄甫和傅钟文合影

1956傅钟文、崔毅士、牛春明、刘东汉、李雅轩合影

1933年吴图南(右一)和师父吴鉴泉(右二)在南京中山陵合影

太极拳传承源流示意图

注:表中只是描述太极拳传承源流概貌。

注:表中只是描述太极拳传承源流概貌,并未包含所有传承人。

注:表中只是描述太极拳传承源流概貌,并未包含所有传承人。

杨禄禅(1799—1872),陈长兴传授

吴全佑(1834—1902),杨禄禅传授

杨班侯(1837—1892),杨禄禅传授

杨健侯(1839—1917),杨禄禅传授

杨少侯(1862—1930),杨班侯传授(www.chuimin.cn)

王茂斋(1862—1940),吴全佑传授

吴鉴泉(1870—1942),吴全佑传授

杨澄甫(1883—1936),杨健侯传授

吴图南(1884—1989),吴鉴泉和杨少侯传授

杨禹廷(1886—1982),王茂斋传授

崔毅士(1892—1970),杨澄甫传授

汪永泉(1904—1987),杨澄甫传授

赵 斌(1906—1999),杨澄甫传授

傅钟文(1907—1994),杨澄甫传授

杨守中(1911—1985),杨澄甫传授

王培生(1919—2004),杨禹廷传授

杨振基(1921—2007),杨澄甫传授

马有清(1928—2012),杨禹廷和吴图南传授

李 琏(1952— ),吴图南和马有清传授

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 紫霄宫

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 太和宫

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 玉虚宫

太极拳发源地武当山 南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