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声乐教育:构建与创新的模式,培养受欢迎且专业的演唱者

声乐教育:构建与创新的模式,培养受欢迎且专业的演唱者

【摘要】:尽管声乐训练还被认为是一门感觉的艺术。而我们大部分学校培养的是今后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基层的音乐工作者,是为中国老百姓演唱的歌者。砰声乐作品是通过了演唱者的二度创造赋予它生命,使欣赏者感受到声乐作品鲜活的灵性而喜爱。所以,如何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声乐艺术教学,培养既受社会大众欢迎又能得到同行们专业认可的演唱者,是声乐教育工作者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高校音乐师资培养基木上沿用了音乐专业院校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上片面强调了加大每门学科的专业性和学科的深度和难度,使得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由于声乐教师大都来自专业院校,在专业院校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只关注于自己在专业上的精深,因而在教学中也都很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经常向学生传递将来向专业发展的理念,使学生只注重抓自己的“一专”,而忽视了将来要作为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应具备的“多能”。

同时,在声乐教学中沿用的专业院校“一对一”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之间缺乏互相观摩和交流,使学生仅仅知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对将来在教学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则感到无从下手。再加之,当前我国音乐教育师资的缺乏和学校招生规模项目目扩大,使得高师音乐专业在场地、设备、师资方面捉襟见肘,致使许多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学生在师范院校四年的学习时间里,只有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教学实习。不利于培养高师学生对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感情,不利于学生树立师范专业理想。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既要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又要考虑择业、就业等诸多问题,因此很多学校的教学实习流于形式,无法达到了解实际教学、提高教学能力、找出学习差距、激励继续努力的目的。(www.chuimin.cn)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声乐教程

过程往往会决定或影响到结果的形成。科学的声乐教学过程,应包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技术方法。如果没有正确的理念,方法和行为的盲目性就会不断增大。所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理论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声乐训练还被认为是一门感觉的艺术。但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目的还是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都应形成严格的体系,都应遵循一定的艺术发展规律。教师要在这个前提下。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上,不断使自己的教学规范化、理论化、系统化。

衡量评价声乐教学的标准是什么?教师们应多思考,多探讨。各类学校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有的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音乐大师,能走出国门去参加各种声乐大赛,演出大型歌剧的。而我们大部分学校培养的是今后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和基层的音乐工作者,是为中国老百姓演唱的歌者。沈湘先生的学生殷秀梅,二十多年来,一直是广大听众喜爱的歌手。她曾两届获听众喜爱的美声金奖,广播四十年优秀奖等十次奖。在高雅音乐受冷落时,她的演唱始终受到听众的欢迎(打破了美声唱法不受欢迎,是曲高和寡的概念)。这也是沈先生教学的功典范。正如托尔斯泰在《论艺术》中说过:“伟大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伟大,正因为是它们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砰声乐作品是通过了演唱者的二度创造赋予它生命,使欣赏者感受到声乐作品鲜活的灵性而喜爱。所以,如何进行符合中国国情的声乐艺术教学,培养既受社会大众欢迎又能得到同行们专业认可的演唱者,是声乐教育工作者要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