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形体艺术训练工作的加强

高校形体艺术训练工作的加强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现形体艺术和歌唱的协调统一,必须不断地进行形体动作的训练,让表演者的形体动作能做到信手拈来并且恰当准确。在面部表情的训练过程中,声乐表演对其要求也是十分严苛的。因此,必须加强对眼部功能的训练。另外,身体姿态的训练也应根据不同唱法和曲风的要求而有所变化。(三)手势的动作在形体艺术的训练过程中,对手势起落的训练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形体艺术和歌唱的协调统一,必须不断地进行形体动作的训练,让表演者的形体动作能做到信手拈来并且恰当准确。

(一)脸部表情

人们情感的变化都是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体现的,这也是形体艺术训练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人们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面部表情来体现,这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和内涵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恰当的面部表情能让观众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声乐表演的情感和内涵。在面部表情的训练过程中,声乐表演对其要求也是十分严苛的。首先,训练者的眼眉要舒展开来,同时咬紧牙关并抬笑肌,并尽量让这一动作显得自然和亲切。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声乐表演者要加强对眼睛的训练,不断练习哪些服务于声乐作品的眼神变化,通过眼神的变化来渲染作品情感的变化。眼神是沟通形体艺术和歌唱的桥梁,并能使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产生共鸣。因此,必须加强对眼部功能的训练。

(二)身体姿态的训练

演员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过程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的通过歌唱和身体姿态来展现的行为美,这是超越了外在的容貌美的存在。松弛、挺拔、精神、自信、饱满的身体姿态不仅能为演唱者树立良好的舞台形象,对演唱者的发声训练也是有帮助的。为了更好地展现演唱者的身体姿态所表现出的潇洒的美、秀丽的美、含蓄的美,在整个演唱过程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出现动作随意、身体松懈、生活化的姿态。也就是在整个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员都要控制好自己的姿态,也就是加强声乐表演基本功的训练。另外,身体姿态的训练也应根据不同唱法和曲风的要求而有所变化。比如说在美式唱法中,歌唱者要保持一种相对端庄的姿态并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以这种姿态为基础;在民族唱法中,要对各民族戏曲表演的动作和姿态有所展现;再通俗长发中,则更多要考虑到的是在歌唱的同时自然的动作展现。

(三)手势的动作(www.chuimin.cn)

在形体艺术的训练过程中,对手势起落的训练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舞台上,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手势的起落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仔细地分析演唱的内容,找准手势起落的关键点。其次,在声乐表演中还要掌握好手势起落的“度”,避免手势的起落显得过于突兀,要自然而然的“起落”。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手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挥和互动。表演者所要展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唱功,还要对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有所拿捏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这就需要适当的手势来帮助演唱者完成歌唱之)外的任务。例如,演唱民族特色的歌曲,可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势。演唱者有效的手势动作要经过不断重复地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相配合的手势训练才能做到。歌曲的内在表现因素必须要具备规律性、流动性的特点,还要保持一定的舒展性,以便让欣赏者在看到具有动感和生机的形体语言的表达后,可以跟随节奏打拍子,融入歌曲的情景之中。

(四)台位变化

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不能是定在某一点不动的,因为他不仅要完成歌曲的演唱,还担负着表演的任务。表演者要通过步伐不断移动这样的台位变化在前奏和间奏间与伴舞相互配合,并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一定的交流。另外,在舞台上调度的过程中,演唱者的台位也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具体训练过程中,演唱者首先要确定从哪起步以及走几步才能到达合适的位置,在什么时间转身较为合适这样的问题。另外,演唱者台位变化训练中也要把握好走路的节奏和幅度,并在站立行走过程中稳定中心,配合着音乐的旋律和手势进行移动。还应注意的是,不同性别的人其站姿和步伐也是不尽相同的。

(五)上下场的形态方式

演员的上下场也是声乐表演过程中微不足道而又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表演者要在上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一时的匆忙对自己的上场和演出造成影响。在完成整个演出后,表演者也不能懈怠,避免在下场过程中因精神放松而出现不合表演的动作或形态。因此,在训练或表演过程中,演员要对上下场的形体动作进行掌握,树立强大的台风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表演者的饱满精神状态和气场气质。在上场时要微笑向观众示意,以适当的步伐节奏,淡定地向观众示意。下场时同样要微笑鞠躬将演唱情绪与动作保持到音乐结束从容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