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声乐教学特殊性及个性化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特殊性及个性化教学方法

【摘要】:歌唱者既是“乐器”、又是“演奏者”,声乐训练的过程就是建造歌唱乐器和使用歌唱乐器的过程。这些诸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给声乐教师的“建造歌唱乐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与授课方案,按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决定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都是为了传授知识,同样具有传授知识的教学原则、规律和方法。比如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主观性原则等等。声乐教学的主要对象同样也是学生,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来施行教学手段。声乐教学同样需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总之,凡是教学范围内的情况,声乐教学都同样存在,因此声乐教学在总体上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一致的。但是,声乐教学主要是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从而使声乐教学又有它很独特的方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

(一)特殊的乐器建造

绝大多数学科的教学都是依据课本教材,有文字或者公式符号可循,就是艺术教学的许多科目也表现出比较直观的形式。比如影视表演,它有人物生活化的行为举止;比如舞蹈,它有可见的肢体语言;比如器乐演奏,它有具体的乐器。而在声乐教学中教师是通过训练学生的声音,使其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可是,这些发声的器官长在人体内,我们基本看不到,这样声乐教学与其他表演艺术教学相比就多了一个教学内容—建造歌唱乐器。歌唱者既是“乐器”、又是“演奏者”,声乐训练的过程就是建造歌唱乐器和使用歌唱乐器的过程。声乐和器乐一样是根据物理作用而发声的,不同的是器乐教学中使用的乐器是由乐器制造厂生产的,本身具有乐器的音域、音色、音量等基本性能。在器乐教学中,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观察到乐器的全部运动,像拉小提琴、弹古筝、吹笛子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手指的运动,通过老师的教授和学生自己的观察,了解自己演奏的正确与否。假如我们所使用的小提琴、古筝、笛子等这些乐器因故损坏,可以再换另一件乐器;出现令使用者不满意的问题,还可以送回乐器制造厂修理,直到乐器使用者满意为止。

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它们是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身体内,有些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声带、横膈膜等。这个乐器的部位在什么地方呢?从喉往上到头部内的鼻咽腔,往下到横膈膜、腰部周围,这是歌唱乐器工作的范围。歌唱乐器既要唱出歌曲所需要的音高、音域,又要唱出优美动听、传情达意的音乐。对歌唱者来说,一辈子只有这样一件乐器,它不是人体以外可以随便搬动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最为宝贵的生理乐器。建造歌唱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非常重要。要建造歌唱乐器就需要运用声乐训练,经过声乐教学中的声乐训练学到一种好的歌唱方法,就是建造歌唱乐器的过程。镶嵌在人体内的发声器官的性能好或坏是天生的,无法调换,有问题也不可能修理。如果歌唱发声不对,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就很难给予改正,就如同常用左手写字、用左手拿筷子的人,想让他改用右手是很难的。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声乐训练应建立在发声器官的运动合乎其生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歌唱者掌握了好的歌唱方法,既能自如地歌唱,又能延长歌唱寿命,这就是声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

(二)特殊的学生状况

在声乐教学中,如果有某一位声乐教师教出了一位学生,但这位教师绝对不能用教这位学生的方法或经验原样不动地套在另一位学生身上,因为学习声乐的学生状况千差万别。(www.chuimin.cn)

学生状况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音乐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生理素质不同是指不同的嗓音条件、不同的机能缺陷。比如,人的声带有厚薄、长短;共鸣腔体有大有小;有的学生是女高音的声带、有的学生是男中音的声带;有的学生没有高音、有的学生没有低音;有的喉音重、有的鼻音重等等。心理素质指歌唱心理素质或歌唱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不同就是指学生的性格、气质的不同;思维、记忆力的差异;对歌唱的想法、观念的不同等。歌唱是由人的某些器官的协调合作完成的,而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歌唱,直接影响到歌唱水平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音乐素质包括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感觉。学习歌唱的学生应具备对音高、音准、节奏、节拍、音质、音色、调式、调性、音程、和弦等一系列音乐的要素有准确地听觉辨别能力。音乐感觉是指对以上一系列音乐的要素的掌握、运用。掌握、运用的程度不同就是音乐素质的不同。文化素质是指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在声乐教学中使用的演唱曲目的歌词具有广泛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唱好一首歌曲要分析曲情词义,对于歌剧选段,还要了解剧情、人物、背景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歌唱者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与其表现作品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诸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给声乐教师的“建造歌唱乐器”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与授课方案,按照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决定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绝不能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和感觉,生搬硬套用于所有的学生。另外,即使是同一位学生,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和不舒服的时候、高兴的时候和忧郁的时候、上午和晚上等等,不同情况下的歌唱都会出现某些变化。所以,声乐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设定一个既定目标,然后再根据每次课堂上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努力去达到既定的目标。一个合格的声乐教师应该熟悉每一个学生,对于他们的一切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正如家长对待子女一样。优秀的家长能明察秋毫,全面掌握子女的状况,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三)特殊的师生关系

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个人与学生班集体的关系,老师是主导与学生是主体的关系。其他学科的授课形式是教师面向几十甚至上百位学生讲授知识,教师一人在讲台上讲课,学生集体坐在教室里听课。在教学工作中,教学方向、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由教师制定与执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并在上述的各个方面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受教师的制约与支配。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与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相比,显得尤其特殊。首先是由于个别形式的授课辅导,师生一对一,学生在声乐教师身边站着唱。其次是声乐教师为学生设计教学计划要受学生具体情况的制约与影响,学生在教学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在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指导学生接受正确、规范、科学的声乐技能训练和掌握声乐技术;学生要领会教师的教学意图,并按声乐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大胆地进行实践和尝试,使声乐教师的要求,在自己身上得以实现。声乐教学的教学成果主要由学生来体现。同一位教师所指导的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是否接受,接受的程度及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努力程度都极大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声乐教学的教学双方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再次是声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师生的合作与信任。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积极配合教师,领会教师意图,接受教师方法,实现教师要求,及时地将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告诉自己的声乐教师,以便自己的声乐教师对自己的情况了如指掌,更好地施教。教师同样需要对自己的学生全面了解,并让学生明白教学意图,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正确引导学生掌握声乐知识与技能,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总之,一名声乐教师只要能掌握声乐教学的特点,把握声乐教学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搞好声乐教学和声乐研究工作。